[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125-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125-130(第7/18页)

南闯北,闻所未闻。”

    这些议论,像风一样,迅速传遍了中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从茶馆酒肆的说书人,到深宅大院的妇孺,再到田间地头的农夫,人人都在谈论着天子求贤的故事。

    刘协那“礼贤下士,心忧万民”的明君形象,不再是空洞的四个字,而是在百姓的亲眼见证下,變得鲜活而厚重。

    刘协的明君形象,在万民心中,渐渐立体起来。

    但刘协尚且年幼,明君,需要时间成长,更需要那位能指引他成长的良师。

    终于,在第七日的午后,当刘协依旧如前几日一般静坐时,那扇緊闭的柴门,伴随着“吱呀”一声轻响,缓缓打开了。

    刘协猛地抬头,因久坐而有些僵硬的身体瞬间紧绷。

    一道修长的身影立在门后,身着朴素的葛布长衫,头发用一根木簪束在脑后,几缕发丝垂在额前。他眼神平和,虽年轻,却自有一股端方风骨。

    是圣人。

    刘协心中一凛,一股巨大的狂喜冲上心头,他顾不得双腿传来的酸麻,立刻起身,快步上前,不等圣人开口,便双膝跪地,行了一个拜师大礼,额头结结实实地叩在冰涼的土地上,声音恳切而坚定:“学生刘协,见过圣人!”

    那人静静地站在原地,受了他这一拜,既未推辞,也未立刻搀扶。他只是低头看着伏在地上的少年天子,目光平静。

    片刻后,他才缓步上前,伸手虚扶道:“陛下请起。草民不过凡夫俗子,不堪陛下如此大礼。”

    圣人声音清越,如山间清泉,天然地带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

    刘协依言

    起身,仰视着对方,“圣人自天而降,解世间万万千千的疑难,是大圣!”

    圣人淡淡道:“闻道先耳。”

    协向前一步,言辞愈发恳切,“如今天下分崩,朕居天子位,却无好的办法安社稷和百姓。请圣人出山,赐教治世之法!”

    “天下之治,非朝夕之功,亦非一人之力。”圣人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天子,缓缓说道,“譬如筑台,需一木一石,日积月累;譬如行船,需君臣同舟,万民协力。陛下有此仁心,便是治世之始。然此道漫漫,需持之以恒,方有所成。”

    刘协默默听着,努力理解其中真义。

    随即再次叩首:“协愚钝,正需良师指引。请先生收协为弟子,教我为君之道!”

    圣人沉默了许久,目光扫过远处那些伸长脖子满脸期盼的百姓,最终又落回到刘协身上。

    “陛下若执意如此,入我门下,亦无不可。”

    刘协大喜过望,正要再拜,却听他话锋一转。

    “只是,为君之道,乃天下至繁至难之学。欲成明君,非一蹴而就。入我门下,需修十年功课,十年之内,静心修业,缺一日不可。十年之后,陛下自可学成。”

    “十年?”刘协猛地一怔,脱口而出,脸上的狂喜瞬间凝固,“十年……那社稷怎么办?天下百姓又该怎么办?”

    圣人却依旧平静,他看着刘协焦急的脸庞,眼神忽然变得锐利如刀,仿佛要剖开他的内心,直抵灵魂深处:“陛下,这便是你的第一课。你所求者,究竟是解一时之危的术,还是安万世之基的道?”

    术?道?

    刘协一时语塞。

    “若求术,天下谋士如云,自有无数奇谋诡计可解燃眉之急。今日可联此抗彼,明日可合纵连横。然此等权谋,不过是饮鸩止渴。今日之危解,明日之患又生,终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疲于奔命,永无宁日。你可得一时之安,却会失万世之心。”

    “若求道,”他目光变得悠远而深邃,“则需固本培元,正心诚意。你为君主,你的心,便是这天下的根。根基不稳,何谈枝繁叶茂?十年,非是让你枯坐读书。这十年,是让你学会如何为君,如何识人,如何立法,如何安民,如何辨忠奸,如何掌权柄,如何使天下归心!这十年,非是避世,而是在修行中治国,在治国中修行!若连这点耐心与远见都没有,还谈何重整乾坤,再造汉室?”

    刘协消化着这番话,脸上的焦急与迷茫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坚定。

    许久,刘协深吸一口气,再次郑重地叩首,这一次,心悦诚服。

    “学生受教了。”

    圣人上前,亲手将刘协扶起:“孺子可教也。”

    三日后,一場前所未有的拜师大典,在睢阳南城临时搭建的祭天坛隆重举行。

    天尚未全亮,坛顶之上,巨大的青铜鼎内,柏枝与香料早已备好,只待吉时一到,便要燃起,以昭告上苍。

    编钟与石磬奏响的庄严雅乐,悠远而肃穆,回荡在天地之间。

    高台之下,文武百官依品阶肃立,锦衣华服。谢乔作为大司馬,立于百官之首。

    更远处,是闻讯赶来的数万百姓,人山人海,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高台之上。

    “咚——咚——咚——”

    随着三声厚重的鼓鸣,雅乐暂歇。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祭天坛的台阶之下。

    刘协身着最隆重的十二章纹冕服,头戴十二旒冕冠,面容肃穆,一步一步,独自登上高台。

    高台之顶,圣人依旧是一身朴素的葛布长衫,负手而立,宛如遗世独立的仙人。

    刘协走到他面前,并未立刻转身。他先是丝不苟地整理衣冠,将冕旒扶正,将衣袂抚平。然后,在万众瞩目之下,对着圣人郑重地躬身,双手交叠,举至额前,行了一个标准的弟子之礼。君拜臣,史无前例。

    圣人坦然受之,微微颔首。

    刘协这才缓缓转身,面向台下的文武百官与万千子民。

    内侍展开圣旨,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借着内力传遍全場:

    “朕,以德薄之身,承继大统,常怀惴惴,如履薄冰。幸苍天垂怜,得闻大道,茅塞顿开。今天下未定,国事维艰,朕心惶惶,如临深渊,恐有负列祖列宗之托,有负天下万民之望。今,朕拜圣人为太师,位在三公之上,参赞国政,为朕之师表,教朕为君之道,正朕之言行!自今日起,见太师如见朕躬!”

    “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官先喊了一声,紧接着,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冲天而起。

    远处的数万百姓,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纷纷跪伏在地,向着高台上的那对年轻的君臣,致以最虔诚的敬意。

    ……

    诸侯联盟的瓦解,给谢乔争取了大量的时间。

    目前天下局势的发展,都在按照她和谢均最初的谋划按部就班地进行。

    她威逼天子,进位大司馬,名义上总揽天下兵馬。她亲手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尊荣,更像是一件厚重的靶衣,吸引了天下所有枭雄的敌意与窥伺。

    而谢均,则踏着她铺就的血路,以圣人之名,受天子之拜,进位太师,位列三公之上,参赞国政。他成了帝国的精神灯塔,是法理与道义的化身,是万民在乱世苦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