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逝我梁: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音逝我梁》 50-60(第14/28页)

音低了些,那双澄澈的眼里掠过一丝阴霾,仿佛看到了什么不愿回忆的景象。

    顿了一下,他又说,“方才那个人,我回来的时候遇到了,也是从小王庄逃出来的,大概是路上心神不宁,又饿得慌,吃了被阴秽之气侵染的野物或者坟头贡品,这才着了道。”

    说着,生生眼睛微微发亮,带着一种清澈的兴奋,“阿姐,把那些晦气的东西赶走,看人们恢复清明……这种感觉,还挺不赖的。我喜欢帮助别人!”

    风芷昭音道,“既然喜欢,就好好做人,好好助人吧。”

    生生用力点头,随即扯住了她的衣袖,眼神里带上几分恳求,“这次来找阿姐,就是想请阿姐帮我的。”

    “我让你助人,不是让你来找我助你。”

    “可我感觉到,小王庄……有一样东西要出世了,至阴至纯,像是死亡与新生纠缠在一起的味道,可以逆转枯萎,重塑生机。”生生努力描述着那模糊的感应,“应该是朵花,一朵厉害的生命之花。我想去看看。”

    ——咱家二丫头那心口疼的毛病,开春以来犯得越来越勤了。王郎中上次来看,说怕是……得用些贵细药材慢慢将养着才行。可那药钱……

    封阿娘愁苦的低语,冷不丁浮上风芷昭音的心头。她眸光微动,一个念头悄然成形。

    翌日清晨,天光未大亮,她便已收拾好停当。

    封阿娘见她背起行囊,一副要出远门的打扮,放下正在灶间忙活的活计,担忧地问道,“阿音,这一大清早的,是要去哪儿啊?外面近来可不太平。”

    封阿爹也蹲在门槛上,眉头习惯性地皱着。

    风芷昭音乐呵呵地笑,“不去远处,就到邻村转转,看能不能寻些山里不常见的草药。”她刻意避开了“小王庄”这个名号。

    封阿娘一听,稍稍松了口气,但眼里仍是关切,“那也得当心些,早去早回。”她转身从灶台边拿出一个还温热的布包塞到她手里,“带着,刚烙的饼,路上垫垫肚子。”

    布包入手温热,带着粮食朴实的香气。风芷昭音握着饼,心头微软。这乱世里,这点微不足道的温情,竟显得有些沉重。

    “嗯,我会尽快回来。”

    风芷昭音笑着冲他们挥了下手,将那布包揣进怀里,转身便转身便走出了小院。

    晨雾尚未散尽,生生安静地等在封门村地界外,素白的衣衫几乎融进了灰蒙蒙的晨霭中。

    两人汇合,便朝着小王庄的方向行去。

    两日跋涉,越往前,景象越是触目惊心。道路两旁本应是绿油油的田地,如今大片龟裂,枯黄的草梗在风中颤抖。几处坡地上的树皮都被剥得精光,露出白森森的树干。

    途经一个几乎荒废的小村落,死寂笼罩着残破的茅屋。村口歪斜的棚子下,蜷缩着几个目光呆滞,瘦骨嶙峋的村民,他们的眼神空洞地望着路过的人,仿佛早已失去了对生的期盼。更远处的墙角,似乎有被匆忙掩埋后又遭野狗刨开的浅坑,隐约露出一点不成形状的、带着暗色的东西。

    风芷昭音面无表情地移开视线,脚步未停。生生跟在她身侧,微微蹙眉,下意识地靠近了她一些,那萦绕不散的死气让他很不舒服。

    “阿姐……”他小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紧绷。

    “别多看,走快点。”

    风芷昭音皱眉催促。这些景象她虽不陌生,但每一次见到,心头仍像是压了块石头。

    沿途偶尔能看到零星逃难的人,拖家带口,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地向着未知的前方蹒跚而行。

    日渐西沉时,两人在荒草丛生的山路边,找到了一座半塌的黄仙庙。

    庙宇早已破败不堪,门板不知去向,屋顶塌了大半,残存的神像面容模糊,挂满蛛网。供桌倾颓在角落,积着厚厚的尘土,空气中弥漫着若有若无的霉灰与野物腥膻混杂的气味。

    庙内已先到了三拨人,各自占据一方,界限分明。

    最靠近门口处,是两个蜷着的逃难者,面黄肌瘦,眼神麻木。

    稍往里的墙边,独自坐着一个头戴斗笠、身穿粗布短打的汉子,身旁放着一个不小的行囊,看着像是走山货的贩夫。他正低头默默啃着干粮,姿态寻常,但那布料接缝处隐约透出一点金属钩爪的冷光。

    最靠里的那片角落,则围着三名男子。他们穿着普通的深色棉布衣裳,看似结伴行商,却坐姿挺直,歇息时也保持着警惕。

    一人腰侧微微鼓起,似是藏着短刃。另一人脚上的靴子虽是旧物,却是制式厚底。他们低声交谈着,声音压得极低,目光却不时扫过庙内所有人,尤其在独行的贩夫与新来的风芷昭音二人身上稍作停留,那审视背后藏着一丝冷厉。

    风芷昭音目光在庙内轻扫而过,对这些人的底细便大致有了数。她无意掺和,见殿内唯有神像底座前尚有一隅空地,便拂开薄尘坐下。

    “阿姐。”生生挨着她,忍不住道,“那几个人……”

    “少打听。”风芷昭音截住他的话头,视线落在门外沉沉的暮色里,“说说小王庄。前几天真有官军动手杀人?”

    她声音不高,却清晰荡在寂静的破庙中。角落里,那三名一直闭目假寐的行商,其中一人的指尖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一声冷哼随之响起,“杀人?那叫屠村!”说话的是那贩夫,似是有些气愤不平,“小王庄上下一百多户,就为交不出那凭空多出来的‘剿匪捐’,那些人就直接动了刀兵!男女老少……哼,那村口的土,到现在还是红色的!”

    话音刚落,那三名行商中看似为首的一人忽然睁开了眼,“这位兄弟,话不可乱说。官府行事,自有法度。若非刁民聚众抗税,意图不轨,官军又怎会动用雷霆手段?皆是依法办事,以儆效尤。”

    “冠冕堂皇!”贩夫嗤笑一声,“那你们可知,凡是遭此等屠戮、血气与怨气浸透之地,会生出什么东西?”

    见那三人面色不霁,风芷昭音心中乐见,很配合地顺着话问,“什么东西?”

    “一种邪门的花,至阴至纯,内蕴诡谲生机。只在尸骸堆积、怨念冲霄之处冒头,以未散的残魂与滔天怨气为食。消息早已不胫而走,如今……哼,不知多少双眼睛,明的暗的,都盯着那片死地,就等着那东西开花,好去争抢这份‘机缘’!”

    此言一出,那三名行商脸色明显沉了下去,眼神交换间冷意毕现。

    风芷昭音也看了眼生生。

    她突然有种预感,也许不是他们去争抢那所谓的“机缘”,而是那深植于尸山血海中的“机缘”,悄然盯上了他们。

    夜深,破庙里只剩下篝火燃烧的噼啪声,和远处断续的风啸。

    庙门处的阴影忽然一荡,两道身影迈了进来。

    当先一人罩着宽大的黑色斗篷,帽檐压得极低,完全遮住了容貌,只在行走间隐约勾勒出挺拔的身形。

    他步履从容,并未环视,似乎对庙内泾渭分明的几拨人毫无兴趣,径直走向最深处的阴暗角落,沉默坐下。

    跟在他身后的是个寻常打扮的随从,低眉顺眼,动作利落,却更像是那黑斗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