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夜莺与神明[破鏡重圓]》 110-120(第16/25页)
也没有什么可挂念的,除了程明笃以外也几乎没人挂念她……
她死了,对这世界几乎没有影响……
程明笃望着她,眼底的冷色一点点褪去,只剩下风雪过后的沉寂。
他似乎用尽全身力气说出那句话,又缓缓阖上眼,声音几乎低不可闻:“你掉下去的那一刻……我没有机会考虑这么多,每一秒都很宝贵。”
她忽然觉得,那一分二十秒的时间,从此被海记录了。
那是他亲自用生命作为赌注去争取的救援时间,在这之后,他的代价极有可能是一些由低温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
也成了她再也不会再想自我了结的原因,这天之后,她重新活了一次,她要好好活着,积极地活,长久地活。
*
暴风过后的清晨,黎明的光从极远处的海平线透过冰雾,慢慢铺开。
海重新归于平静,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广播声在黎明里响起,船长以平稳的语调宣布:
“由于昨夜的极端天气与安全事故,我们将调整航线,折返乌斯怀亚港。”
程明笃没有完全缓解过来,呼吸均匀而微弱。
医生为他更换了新的监测贴片,心率线在屏幕上缓缓起伏。
叶语莺站起身,靠近他。
他看起来比平时更安静,连眉宇间那种克制的冷意都消散了,只剩下极轻的疲惫。
她蹲下来,注视着他。
他从水下拽住她的那一瞬画面陡然席卷而来,她心里一阵钝痛,有种几乎要窒息的感觉。
“哥哥,”她轻声唤他,“我们要回去了。”
他轻微点头,眉头轻轻动了动。
第116章
风停了,晨曦重新降落在海面上。
医务舱内温度恒定,机器的滴答声平稳跳动。
医生走进来,低声询问几句,调了下监测仪,又在记录板上写了几笔,便轻轻掀开窗帘,透进一缕暖光。
“天气好转了,”他说,“等下午海况更稳,我们会先靠港,再安排空中转送。你们都需要进一步观察。”
叶语莺点头,有礼貌地说:“谢谢。”
医生走后,舱内重新安静下来。
她缓缓起身,去倒了一杯温水,放在他床头,那杯水的热气氤氲在空气里,给他的脸笼罩上一层薄雾,让他的脸色白得近乎透明。
船在下午三点靠港。港口外的海风依旧冷,但乌斯怀亚的天空已经放晴,雪光被阳光照得刺目,眼睛都有些睁不开。
码头上停着救援车与医疗组,船员在交接记录,旅客被分批带下船。
他们先被送往港口医院,完成低温创伤观察。
程明笃的报告显示,除轻微的冻伤与短暂的低血钠外,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只需静养与持续补液。
这时,病房外传来一阵敲门,一个看上去非亚裔非白人的陌生男人走了进来。
“叶小姐,”对方用英语确认身份后换回流畅的中文,语气温和而极有分寸,言简意赅地说道:
“程先生的家属已与医院及阿根廷外交部取得联系,我们已获批紧急医疗撤离许可。专机预计明日凌晨抵达,届时由医务机组执行转送,直飞蓉城。”
叶语莺怔了怔。
“需要我办什么手续吗?”
“您和程先生都在事故名册中,我们会为您二人一同办理离境与医疗通关文件。”
对方停顿了一下,又低声补充,“程先生父亲亲自致电大使馆,请您放心,一切都会安排妥当。”
男人礼貌地朝她点头,递上文件袋后便离开了,只留下病房门轻轻合上的声音。
叶语莺站在原地半晌没有说话。
她低头看那份文件,印着阿根廷外交部的临时批文,还有中方使馆盖的红印。
程明笃已经带她离开程家大半年了,她并不知晓程明笃如何处理和程家的关系,以及……离开前,她本就是局外人,离开后,应该对于程家来说是无关紧要的陌生人了。
程明笃没有跟家里通过电话,而且栖止小筑是程明笃母亲的房子,也不会有外人来打扰。
原本以为,他们二人都是一起被宇宙放逐的孤星,在世界尽头漂流。
现在才发生,流浪的其实是她自己……
这一纸外交批文,就能让那个“程家”再次介入他们的世界。
她隐隐知道,这意味着他们很快就会被接回去,回到国内,程明笃更是不得不回到那个庞大而封闭的家族网络中。
她是不是……真的该无家可归了。
*
凌晨三点,乌斯怀亚机场。
跑道上寒风凛冽,夜空澄净,星光映在冰层上。机场的一侧停着一架白色庞巴迪医疗专机,机身上印着银灰色的集团标志。
程明笃被医护人员抬上机舱,身上依旧连着便携心电与氧气导管。舱内恒温控制在二十五度,柔和的灯光取代了船上的冷光。
医生示意叶语莺在另一张可折叠的病床上系好安全带,又递给她一份航程表:
医疗转送路线:Ushuaia—BuenosAires—Anchorage(加油)—Rongcheng。
全程约26小时,飞机配备三名医生、两名护士、一名翻译及一名领队。
“这是外交渠道的特别许可航线,”医生解释道,“途中会经停一次补给,不会下机。程先生的情况可以承受长程飞行。”
飞机没有太多耽误,就开始滑行起飞。
叶语莺透过舷窗,看见南美大陆逐渐远去,海岸线在夜色中弯成一条淡蓝色的弧。
她回头,看着不远处安静的程明笃。
他仍在浅睡中,呼吸机旁闪烁着微弱的指示灯。
叶语莺终于在长久的漂浮之后,第一次意识到,他们要回去了,回到可以重新生活的世界。
她不安地感觉到,一切又要被重新洗牌。
*
飞机穿过漫长的夜空,从冰原到赤道,再到东方的晨光。二十六个小时后,舱外是熟悉的大陆轮廓。
飞机降落后,他们直接被送往蓉城协和附属医院,乘车能读进入独立病房观察,需要持续吸氧与高浓度葡萄糖输液,以防止寒性代谢延迟引起的并发症。
叶语莺陪在病床边,一连几天。直到医生宣布:“叶小姐,你可以出院了。”
叶语莺陪在病床边,一连几天。她几乎没怎么合眼,白天帮护士擦拭他被冻伤的指节,夜里靠在沙发上浅眠。
病房的灯光永远是昏白的,空气里混着消毒水与生理盐水的味道。
监测仪滴滴作响,仿佛和脑电波融为一体。
第四天早晨,医生推门而入。
“叶小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