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100-110(第3/17页)

勾的人口舌生津。

    “刚刚才吃过胡饼。”魏忠贤才是真正吃不下了,自打来松阳县上班,他天天红烧肉顿顿女儿红,这还是人过的日子吗?

    都快吃成猪了。

    姜戈嘴角一翘,打眼一瞧就知道,这魏忠贤至少胖了有十斤,还说什么刚吃了胡饼、恐怕饼是一口没动。

    这素的哪里还入得了他的眼。

    也辛苦诸葛丞相这般用心了。

    “魏公公,”姜戈似笑非笑,“您这气色倒是越发红润了。”

    魏忠贤讪讪地摸了摸肚子,锦袍下的腰带似乎又紧了几分。他干笑两声:“托姜县令的福”话未说完,便瞥见诸葛亮似有若无的目光,顿时噎住,悻悻地缩回角落。

    姜戈不再理他,转而看向案几上剩下的胡饼和包子。

    尉迟敬德和秦琼早已吃饱喝足,正凑在一起擦拭兵器;白起依旧沉默地站在阴影里,仿佛对食物毫无兴趣;霍去病和黑夫隗顺躲在角落里;诸葛亮则慢条斯理地饮着茶,羽扇轻摇,一派云淡风轻。

    ——这些人,分明是故意的。

    姜戈心下了然。诸葛亮何等人物?他特意买了胡饼,又不动声色地让出包子,无非是想让杜甫多吃一些。而尉迟敬德他们,更是默契地留出了余地。

    “杜大人。”姜戈将剩下的肉包子和两张胡饼仔细包好,递给杜甫,“带回去给孩子们尝尝。”

    杜甫一怔,枯瘦的手指微微颤抖:“这”

    “拿着吧。”姜戈语气平淡,却不容拒绝,

    杜甫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终究没再推辞。他接过油纸包,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姜戈别过脸,假装没看见这一幕。她转身走向门口,漫不经心道:“对了,杜大人还有几套衣服没领,这些都是大家统一发放的。”

    晨光透过窗棂,洒在杜甫佝偻的背上。他声音沙哑:“多谢姜县令。”

    到了工作时间,众人也没有多磨蹭,准备起身去工作。

    郑和刚露头就被杜甫给锁定了。

    “郑大人,我有一事想问。”

    杜甫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听得郑和心头一颤。

    ——坏了。

    好不容易“病”好了,就遇见了这样的事,想到看到的杜甫结局,郑和心中郁堵。

    他硬着头皮挤出个笑:“杜大人但说无妨”

    “太白兄后来如何?”

    杜甫的问题像一把钝刀,缓慢而坚定地扎进郑和的胸口。

    ——李白?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士?那个晚年流放夜郎、病死当涂的谪仙?

    郑和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目光不自觉地往旁边飘——魏忠贤正猫着腰想溜,被他一把拽住袖子。

    “这不是九千岁吗?"郑和高声,“这个见多识广,不如”

    魏忠贤的脸皱成了苦瓜:“咱家就是个太监,又不认识字,哪懂这些”

    魏忠贤借口他是文盲、飞快的逃了。

    郑和也想逃。

    可杜甫的目光太诚恳,诚恳得让人无处可逃。

    “还有”诗人顿了顿,声音更轻了,“杜某的结局,郑大人可知道?”

    院里的蝉鸣突然停了。

    郑和想起看过的史书,那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杜甫,卒于湘江舟中,临终饥病交迫

    这让他怎么开口?——

    作者有话说:杜甫:太白兄呀~你似不似饿的慌呀呀咦呀呼嘿~

    吃到好吃的面条也要想一下太白兄,不敢想象有了朋友圈后会怎么样?[眼镜]感觉越写越细腻,怎么没有人赞美我[狗头叼玫瑰]

    第103章 岳家军

    真相总是残酷的,让人无法面对。

    杜甫听完郑和的讲述,手指微微颤抖,身体好似站不稳。他沉默良久,才缓缓站直身体,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太白兄……竟会如此。”他的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像是从胸腔里挤出来的。

    郑和叹了口气,点头道:“永王东巡一案后,他被流放夜郎,虽遇赦得还,但晚年漂泊困顿,最终病逝当涂。”

    命运不会对任何一个人手下留情。

    杜甫的眉头深深拧起,眼角的皱纹仿佛更深了几分。他望向远方,目光却像是穿透了时空,落在某个遥远的地方。

    “他那样的人……本该仰天大笑出门去,怎会…

    …”他的嗓音微微发哽,喉结滚动了一下,又归于沉默。

    “那我呢?”

    郑和目露不忍,但又继续说了下去。

    杜甫听完郑和讲述自己的结局后,先是怔住了,随后竟低低地笑了起来。那笑声带着几分凄凉,让人听了心生感伤。

    “病逝孤舟……”他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这是我原本的命运吗?。”

    郑和有些不忍,轻声道:“杜大人晚年确实困顿,但您的诗作流传千古”

    杜甫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他的目光落在天空中飘摇的云,声音平静得可怕:“我这一生,见过盛世崩塌,见过饿殍遍野,所求不过三餐温饱,没想到连妻儿都……”

    命运就是如此,越想抓住的东西越会流失。

    郑和没有接话,只是静静地等着。他知道,有些痛楚需要时间去消化。

    姜戈再次见到杜甫时,总感觉他的皱纹比早上又多了几道,明明只是几个时辰没有见面。再次见面怎么是一副心力交瘁的样子?

    她抬眼看了一眼魏忠贤,虽然没有开口询问,但眼神中的意思很明显,这到底是咋回事?

    魏忠贤抬起头,指了指嘴巴然后又闭上。

    姜戈了然。

    想必是杜甫向郑和打听了那些既定的结局。史书上不过寥寥数笔,却写尽了一个伟大诗人的凄凉晚景——病逝孤舟,潦倒终老。这样的结局,不该属于这位诗圣。

    “杜大人,”姜戈上前一步,声音温和却坚定,“那些记载不过是过眼云烟。既然我们在松阳县相遇。往后的路,定会有所不同。”

    历史原本的轨迹正在悄然改变。

    可杜甫轻声道:“太白兄本不该如此,我亦不该如此。”他的目光穿过姜戈,看向某个遥远的地方,“但这是我们的大唐啊”

    姜戈突然明白,此刻再多的言语都是苍白的。

    这位经历过盛唐繁华,目睹过安史之乱,在乱世中漂泊半生的诗人,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时间

    姜戈悄悄退了出去,给杜甫留下了独处的时间。

    姜戈刚走到回廊拐角,魏忠贤就鬼鬼祟祟地凑了上来。他左右张望一番,压低声音道:“姜县令,借一步说话。”

    “怎么了?”姜戈皱眉。

    最近松阳县还算太平,虽说姜远山出去后肯定要作妖,但眼下确实风平浪静。她想不到又出了什么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