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诸侯王之后: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成为诸侯王之后》 140-150(第7/16页)

都这边都还冷着,离渊那边就更不用说了。阿希烈虽然一举将海克罗和都力铲除了,可海克罗和都力手底下的人马、依附他们的草原部族势力这些也都要处理,他就算是想南下进犯也腾不出手来,眼下的季节也不是一个好时机,最早也要等到今年入秋之后。”

    百里漾享受着轻柔的按摩,鼻间嗅到的都是颜漪身上好闻的馨香,这段时日因为绷紧而有些抽痛的神经得到了缓解。他一边闭着眼,一边与颜漪说离渊的事情。

    “入秋之后。”颜漪重复了一遍这个时间节点,说道,“似乎以往离渊稍大些规模的进犯都是在秋季这段时日。”

    颜漪能说出这话说明她以前必定是看过不少史书的。离渊乃至离渊之前的草原与南边王朝的纷争存在好多年了,期间北边不知道南下进犯劫掠过多少次,大肆举兵来犯的就有十几二十来次,那种小股人马抢一波就跑更是数不清了,史书上都不会次次都有记载。

    百里漾精神一振,目光灼灼地看着颜漪,问道:“七娘知道这是为什么么?”

    “因为马。”两人目光对视,好一会儿后,颜漪轻轻吐出了三个字。

    百里漾的眼睛更亮了,他坐起身来,拉着颜漪的手说道:“就是马。”

    “到秋季时,秋高气爽,马儿正是肥壮的时候,对离渊来说正适合南下用兵。”颜漪唇角的弧度再上扬,继续说道。

    越是说百里漾越是发现他的王妃在军事打仗方面也懂得很多,她说话的时候面上神采奕奕,好像是星星在发光一样,让人看着挪不开眼。

    百里漾道:“夏季草原牧草茂盛,入秋后,马儿吃了一季肥美的牧草已是长得极其肥壮。而秋日的气候既不似夏季的炎热也不似冬日的严寒难当,对人对马都是最适宜的。”

    主要是秋季这个季节正好夹在了离渊两个极端对立的时节之间——夏季草木茂盛,牧场水草正是最为丰美的时候,牛羊马的食物来源有保障,离渊人也不会缺衣少食、日子难过;冬季的情况则大为相反,寒冬过于冰冷的环境致使牧草难以生存,牛羊马的食物难以保障,更别说还会有牛羊马挨不住而冻死的。即便是离渊人也不太受得住严寒的气候。也因此,冬日是离渊一年之中最难熬的时候。

    在秋季时节举兵南下,离渊人的骑兵优势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南下劫掠到的物资也能够帮助离渊人度过寒冬。

    “夏秋时节,这个时候在家中是最不可能见到阿爹与大兄的。”颜漪面上显出一点落寞和怅然来。

    她的阿爹与大兄,也就是定国公颜定山和定国公世子颜青柏。定国公长年在外领兵抵御离渊,一年到头都没有多少时间待在湛京,更不用说待在家里的时间了。他的长子颜青柏是多年跟随在他身边的,也不怎么有时间回湛京与家人团聚。

    去年八月,百里漾与颜漪成婚,即便是女儿成亲那般重要的场合,定国公与世子父子俩也没有能够抽身回来湛京参加女儿/妹妹的婚礼,只能派遣亲信回来代为祝贺和添妆。那时候正好是秋季,大衍边境要防范离渊随时可能的来袭,重要统帅将领半步都不能离开。尤其是近两年因为乞罗扎汗病重,底下为了争位一团乱,大衍这边就更不能掉以轻心了,必须绷紧了神经,加强防范。

    自己成亲,高堂之上只见母亲不见父亲,尤其是那还是一位自小疼爱自己的父亲,换作是谁心中或多或少都是会留有遗憾的。

    可这样的情况是由大衍当下的国情决定的,单凭个人的力量和意愿是改变不了的。百里漾不知道如何安慰颜漪,毕竟做不敢感同身受,只能握了握她的手传递一点温暖过去。

    “若是可以不打仗就好了。”百里漾舒舒服服地躺在柔软的床榻上,闭着眼睛,在这安逸舒适的氛围里让他有点昏然欲睡,口中轻喃道,“若是有办法让离渊人不越境南下就好了。”

    “大王不喜征战,当是仁善之主。”颜漪由衷说道。

    她看向百里漾的目光中满是认真,只是百里漾闭着眼睛并没有看见,而是轻笑出声,只道:“王妃对我的夸张太盛,我可不敢厚着脸皮应下这‘仁善之主’的赞誉。”

    怎么样才能算是一个圣主仁君?百里漾不知道,类似的话他在江都的臣子口中听到过很多了,但他知道这个绝大部分是在拍他的马屁,刻意说好话来讨好他罢了。即便是上奏给他的奏报里在开头和结尾都要依例写上两句好听的话。不过,这种话听听就好了,不能入耳,更不能入心,真的信了就该是被底下人蒙骗的时候了。

    百里漾半睁半闭一只眼睛,嘴角扬起,笑看着颜漪说道:“可王妃如此夸我,这心里忍不住还是美滋滋的。”

    他这模样显出几分少年人才有的俏皮,让颜漪不禁也跟着乐了。

    王妃笑得实在好看,百里漾觉得自己忽然又不困了,他心里有点痒痒的,撑起身子飞快地在颜漪的唇角留下一吻。发现她没有拒绝的意思,百里漾的一颗心瞬间变得火热起来,双手轻轻捧住她的脸就继续亲了下去。

    ……以下省略-

    作者有话说:更新啦。

    第145章 盟好

    因为离渊新汗王上位之事, 大衍这边整体对北境边防重新做了一次兵力部署。倒不是真的怕了离渊会大肆举兵南下进犯,真要打起来,大衍这边也不怵他离渊。

    如今这朝堂之上站着的很多老臣可都是跟随皇帝打天下的悍勇之将, 身上的功勋可都是自己亲上战场真刀真枪地挣出来的,不少人心里还惦记着立朝之初大衍在离渊手上吃大亏的憋屈事,一听说离渊新汗王可能会领兵南下入侵,群情激动,纷纷出列表示愿意领兵出征, 击退离渊。何况如今的大衍也不是立朝之初处处荒芜、百业凋敝的残破光景了, 经过了两代皇帝的勤勉治理, 不断地与民休息、恢复生产,国库已经充盈起来, 这仗大衍打得起。

    可打仗不是一件小事,兵马调动、粮草后勤都要动起来。几万人甚至是十几万、几十万人马的吃喝嚼用, 算起来都是一笔天文数字。打仗固然打的是兵力、战力,但钱粮调动也是一个能决定战局的大问题, 总不能让将士和战马饿着肚子上战场吧。

    虽然目前这场仗打还是不打尚在两说, 但凡事提前做好准备总是没有错的。还有就是离渊那边如今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也要搞清楚, 也不能完全两眼一抹黑跟抓瞎似的。可之前派往草原的探子都不怎么能将消息传出来了。

    这可不行,还得再派人过去收集情报,其中要加大对那位离渊新汗王阿希烈的情报收集和研究力度。之前也收集过一些,但却没有如今的重视。毕竟那时候的阿希烈只是离渊的一个渠帅,并非如今的汗王。

    一个人被人看待的重视程度是由他当下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之前的渠帅阿希烈当不得大衍这般重视,但如今他是汗王了,也就当得了。

    大衍这边等了一个多月,到三月中的时候, 春耕都过了,离渊那边竟然派遣使臣过来了。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国与国之间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默认遵守的规矩,何况当下大衍和离渊还不算是真正的打起来。离渊这次派遣使臣过来也是正正经经地走流程递交国书过来的,言辞上并没有什么傲慢不敬之处,大衍这边怎么也要给点面子,也想看看离渊那位新上位的汗王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