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成为诸侯王之后》 140-150(第13/16页)
亮,百里漾就想着在宅邸里四处走走看看,毕竟他们少说也要在这里住上一两月的, 若是发现缺什么就立即叫人去添置, 省得要用的时候没有怪不方便的。
“大王何处去?”颜漪见百里漾抬脚就要往外走, 叫住了他。
百里漾说了自己的意图,被颜漪拦住了, 一手轻抚上他的额头,上面已冒出细密的汗水, “大王一路过来都不知道累的么?”
百里漾握住王妃的手,笑得满足, “我尚好, 倒是你, 一路颠簸怕是不好受。宅邸中已备好了热汤,王妃可去沐浴,洗洗乏。”
周围都是人,两人姿态便如此亲昵。颜漪依旧羞涩却没有将手抽出,也不让百里漾走,“这些事情令下面人去办就是。大王一路亦劳顿,当务之急是好生休息养回精神,以后时间还长,不急于一时。”
王妃是心疼他。百里漾心里美了, 自然是一切都听颜漪的。他们各自美美地洗了一个舒服澡,饭食也适时摆上了。用了饭之后,困意上来了。百里漾懒洋洋地倚在靠椅上撑着下巴眯着眼想了一会儿,叫人去回了镇城将军那些人,叫他们不必来拜见了。
抵达远宁城的第一夜,百里漾怀里拥着颜漪饱饱地睡了一觉,养足了精神,第二日神采奕奕地去见了镇城将军以及专程从永定大营过来拜见他的军将们。
赶来拜见的官员和军将们都知道江都王短期内再临边境所为何事。开设榷场是大事,以往日江都王的行事作风来看,他会重视是可以猜测得到的,可很多人没有想到他会亲自前来督办此事。
问题是自己来了还不算,将王妃也一并带来了,让大家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一开始大家伙觉得大王是个事必躬亲的主,那他们在下面做事就不得不提起精神、多出几分谨慎,有些更是心有惴惴,有点什么心思都收起来了,可现在又不太确定了。
可王妃既然来了,那理应拜见。
官员和军将们在拜见百里漾之后提出要拜见王妃,被他拒绝了。百里漾并不想让这些人打扰到颜漪。今日同意拜见,赶明就有这个那个的家中女眷要来拜见王妃,见了一个就不好不见下一个,光是应付这些人就足以耗掉大部分的时间了,王妃何来清闲舒适。
目光往堂中一扫,边境地位重要之人都来了,百里漾便直入正题,说了强度要开设一处榷场之事,又有若干布置一一列出,令被提及之人遵照而行,不得有误。在场之人听他安排人与事,一项项一条条分明清晰、前后有序,心中一揣摩便知开设榷场一事早在之前就在郡城那边议出了章程,于是皆不敢有违,口称“遵令”。
由此之后,百里漾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忙活起开设榷场的事情。边境官员和军将们见他连接风洗尘都免了就风风火火地办事,一个个也都不敢轻忽懈怠,皆是无比积极地干活。
一忙起来的百里漾不怎么见人影了。一开始的几日还能每日回来陪颜漪用个膳困个觉什么的,后面就变得来去匆匆,再到后面更是三五日了才见一回人。对此,百里漾很是歉疚。明明说好了是带王妃出来领略一番边境风光的,结果一直将人扔在了远宁城之中。
颜漪倒不觉得有什么,她摸了摸百里漾冒出了点胡青的脸,感受着那一点刺挠的触感,安慰他,“大王正事要紧,也不是因为别的将我留在这里的。我亦可在城中四处转转,不会觉得无趣。”
尽管在外奔波忙碌,百里漾也没有忘了待在远宁城里的她,有时候深夜也要回来只是为了见她一面,再陪她用个早膳,之后才又匆匆离开。这种被人时刻记挂在心里的感觉,颜漪觉得很好。可这般来回不可谓不辛苦,她也心疼百里漾,让他先专注开设榷场的事情。
“至多不过五日,我便能撒开手让他们去办剩下的事情了。”这趟百里漾回来,整个人显得轻松了不少。
虽说这开设榷场之事对于大衍来说是头一回,可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不是,前朝亦有先例,也有遗留下来的与之相关的文献记载,他们有个参照再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前期的准备工作总是繁琐的,一些细节要不停地去修改推定。眼下就是细节修改得差不多了,一整个完整的章程也建立起来了,剩下的就是让底下的官员去推进的事了。
到那时,百里漾只需要起到督办的作用就行了,所以他才说自己能撒开手,闲下来了。
“不若我叫人来与你说说边境的风土人情,你看看有什么感兴趣的便领着人去。”百里漾提议道。
颜漪自是说好。
这次也是百里漾入夜了才赶回来的,不过好的一点是他明日可以午后再出去。夜里,两人躺在床榻上,微微闭着眼睛与颜漪说他最近推进榷场的进度、遇上了什么问题、解决了还是没有解决。他很喜欢与颜漪说这些,不仅是颜漪有时候会给出独到且有效的建议,还是因为他喜欢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一起分享给她。
可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他不能带着王妃一起参与他的“工作”,否则那些顽固守旧的言官谏臣就要依依妖妖了,不是骂他颠倒阴阳、恣意妄为就是骂王妃不贤不惠、逾越本分、阻扰王事,帽子是一个扣的比一个大。
那帮人的嘴还真的是很能说,骂人不仅不带脏字还不重样,你不搭理他们,他们不干,觉得你轻视或是无视他们;你搭理他们,他们便越来劲,极为烦人。偏偏百里漾还不能真的对他们怎么样,总不能因为被骂了两句就把人拖下去砍了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甚至都不用叫人来拉人,他们自己就能激动地撞柱子。要知道,能够做言官谏臣的很多都是耿直死脑筋的犟种,死他们压根不带怕的,文臣死谏,撞柱而死得一个青史留名的好名声,那是他们很多人毕生的追求,求之不得的事情。
百里漾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尽量不去“招惹”他们。
颜漪躺在百里漾的怀里,听着他说那些事,很有一种安心的感觉。她很喜欢这种与百里漾之间的相处方式,她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不是被“防着”的,她可以进入到百里漾这个人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乃至角角落落,她的位置并不是仅限于替他打理后院之中的事情。
他的快乐忧愁,他遇上的困难阻碍,他得到的荣誉光辉,她都能够与之共享分担。
“有些人的胆子真是肥到令人难以想象。榷场如今连个框架都还没有搭起来,他们就已经开始收钱了。开价还是天价,一个名额便敢张口要二百金。”说起这事,百里漾气呼呼的,腮帮子也鼓了起来,里面还有点磨牙,像个受了气的大孩子。
榷场是为了大衍与离渊的贸易而开设的,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市集,所有的贸易买卖都要在官府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什么人能入场、买卖的货物是什么、每次的量是多少、每单抽多少税……一切都要遵照官府划定的范围进行。也因此,管理榷场的官员就拥有了对这些的权力。
百里漾所说的“名额”是指大衍商人入场买卖的资格。按照章程规矩,有做榷场生意的需要向官府投递帖子,说明自己的来历背景、买卖种类等事项,官府则在审核之后决定这个商人能不能入场、入场后税率是多少。
边贸利润向来极丰,即便是在之前边关动荡、战乱不安的时候依旧有商人愿意为了这丰厚的利润铤而走险,更别说开设榷场之后。一个商人愿意出二百金买一个入场资格,这资格还是只有三年时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