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诸侯王之后: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成为诸侯王之后》 120-130(第13/17页)

行的那日是个晴日。

    一辆乌顶赤金马车从王宫门前缓缓而出,值守的侍卫在看到马车内伸出一只手出示的一枚令符之后,不敢多问也不敢耽误,直接放了行。出了宫门之后, 马车径直往南走,在一处街口左拐,继穿过两个住宅区之后,又行一段路,最终在一处阔然门庭前停住。

    “我们到了。”

    自马车内跳下一名年轻郎君,锦衣玉冠,长身玉立,让人见之就联想到山间昂然挺立的青竹。这郎君不仅气质佳,五官亦是清俊非凡,眉眼温润,此刻言笑晏晏,正伸手扶出一名年轻女子。此处门前道路宽阔,不时有行人或车马行过,有人偶然一瞥,登时有惊见天人之感。因视角所限,那女子只得见一张侧颜,也觉如皓月皎白,清逸之姿,非常人所能及。

    路过之人不得见全貌,此处府邸门前守卫却是看得真切,暗暗吸一口气后也不敢多看。他们能在此处值守,以往见过的达官贵族不不少,眼力早就锻炼出来了,登时就意识到这一对年轻男女绝非凡俗之辈,通神的光华气度实乃平生仅见。

    这马车在门前停下,看架势二人必是要往此处府邸而来的。守卫不敢妄动,谨记自己的职责,只将注意力落在这一对年轻男女身上。

    “夫君今日要带我前来的便是此处么?”颜漪看向前方府邸悬挂的匾额之上所书“江都国学”,目光停留了几瞬,随后转看向百里漾,莞尔问道。

    “江都城中大多数地方我们已走过一遍,余下的便是这江都国学。”百里漾笑着解释道,“春假过后正好是国学开课学子入学的好时候,今日正好是开课的头一日,想必热闹,我们过来凑个人数也不算得无趣。”

    “讲学么?那确实不能算是无趣。”颜漪颇感兴趣,左右顾视发现江都国学并无人员出入,不由问道,“今日不知是哪位经师讲课?”

    “应当是郑经师。”百里漾回想了一下,“今日是春假后正式开课的日子,他是诸讲课师傅之长,按照惯例,今日当是由他开卷行第一讲。”

    高皇帝立朝后,在大衍各地广设官学,湛京有太学,郡、国则有郡学、国学,县一级则设校,及至乡则有庠。江都国据有四郡之地,因江都为王驾所在,因而立有王国学,其余郡则立郡学,实际上比江都国学低一级。江都境内若是有条件的学子更愿意来到江都国学之中进修学习,不仅是因为国学之中师资更为雄厚,也因为此处更加靠近王驾所在。

    郡学与国学合称为郡国学,在各地延请名师为学子讲学,亦不乏有其余郡县的学子奔着讲学师傅的名声而来的。江都国学之中,经师为诸讲课师傅之长,现任经师姓郑,是一位博学之士,已过知耳顺之年,在前朝时名声就不小。他经历过前朝末年的战乱,曾几番流离,曾倒在江都饿得奄奄一息,后为人所救,干脆就留在江都度过晚年了。

    当初江都设学之时,时任郡守久闻其大名,亲自到家中请他出山任经师,为学子讲学。一开始这位姓郑的博学之士没有答应,耐不住郡守诚心实意,三番五次亲自来请,又能说会道,他被打动了,于是决定出山。

    百里漾初来江都之时特地来见过这位郑经师,人家确实是治学大家,他还听过郑经师的讲学,与之对比太学之中的那些博士也是不差的。若非郑经师已年迈,惦念着在江都安度晚年,人家就是往太学去也是能为博士的。

    “郑经师之名我亦有所耳闻,见日能听他讲学亦是一件幸事。”颜漪微微有些惊诧,由一开始的颇有兴趣转变为兴致盎然了,隐隐还有些担忧和着急,“门前不见人出入,莫不是已经开始,我们来晚了?”

    “不会不会,没有来晚。”百里漾连忙保证道,“我来之前特意问过,郑经师的讲课还要在两刻钟之后。新年伊始,正旦开课,国学之中很有一番仪式要过,仪式之后才是讲学。”

    “我听夫君安排就是。”颜漪对百里漾表示信任,心下也安定了。

    百里漾感受着颜漪对他的信任,胸中顿时升起一种万丈豪情,觉得只要她开口,任何事情都为她去办到。他有点能够体会到以前历史典故所说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烽火戏诸侯”的感觉了。不行不行,他怎么能够这么危险的想法。烽火戏诸侯是不可能的,他的王妃也不可能会提出什么荒诞的要求让他去做。

    “我们先进去吧,提前占好位置。”百里漾算着时间,拉着颜漪就往江都国学的大门走去。

    “来者何人?国学之地,闲人免进。”值守之人看到这对年轻郎君女郎朝着他们这边过来了,顿时心中一紧,但还是牢记职责上前阻拦,让他们出示凭证。

    江都国学是官学,自然不是什么人想进就能进的。值守的守卫要负责查验来人的凭证以及驱离无端擅入之人。他们看得出百里漾与颜漪两人不是平常人,这国学必然是能进得的,只不过规矩就是规矩,他们不按照规矩办事若是出了什么差错,事后必然要受责罚,因此,该走的过程还是不能省的。

    百里漾自然也不会因为他们的阻拦而说什么,别人的职责所在,有什么好苛责的。在出示了凭证之后,守卫没有多问直接放行了。

    “夫君的凭证是从如何得来的?”颜漪看了一眼百里漾出示的凭证,却没有看真切,好奇之下问道。

    百里漾携颜漪入内,给她看了通行的凭证,说道:“这是前几日让范国相写的荐书,有了它,我们今日在国学之中可以畅行无阻。”

    江都国学是官学,长期在此就读的学生为官学生,他们在官府是录有学籍的,在进学期间官学生可以畅行国学,乃至可以住在国学之中的监舍之中,也就是内宿生。这些都是固定的学生,但也有不固定的学生。有些是游学到此想入内旁听的,这种时候不仅仅要证明自己的身份,还需要得到当地有名望之士或是官府的推荐才能够入内旁听了-

    作者有话说:今天更少了。

    第128章 讲学前

    大衍开设官学, 招收天下学子入内进修研学,考核通过者即可获得授官的资格,步入仕途;或有学问精深者, 可入天下官学任讲学师傅或是自行开馆授徒。这些开馆授徒者,与官学相对应,即为私学,比之官学在许多问题上要自由很多,不过从私学学成之人并不能如官学生一般直接获得授官的资格, 还是要参加并通过官府相应的考核才行。

    世人追逐功名利禄、封侯拜相是大势所趋, 官学因此尤为兴盛, 但这并不代表私学就不兴了。毕竟有些鸿儒名士不慕名利,不爱出仕就喜欢窝在山野之中, 官府征辟也不愿意应召。可他们的名气实在太大,又多是有才德之士, 慕名者不知凡几。既然山不就我,那我来就山。许多学子慕名前往那些名士的隐居之地拜师学艺, 因而成为私学生。

    大衍并不禁私学, 相反还鼓励私学与官学之间进行交流, 由此大衍境内逐渐开始兴起一股游学之风。既是游学,那么各地官学时不时就会有一些外来学子想要入内听课学习,成为旁听生。荐书就是为这类人准备的。

    百里漾与颜漪今日的身份就是前来旁听的外地学子,荐书是范国相亲笔所书的,加之他曾经在江都国学之中讲课,拿着他的荐书过来自然不会有人阻拦。也因为拿着范国相的亲笔荐书,国学很快来了人为二人引路,一路介绍国学之内的建筑和景致。

    “拐过前面的回廊右转便是平日里学生听课的学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