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成为诸侯王之后》 110-120(第11/26页)
犯将,更是要求继续严查下去。他们万般义愤地说了一通,顺带着提出了不少可行的建议。百里漾都听在耳中,但并没有立即做出决断。
“褚氏其心不轨,为王臣却不忠王之事。永定大营何等重要,大王是信任他褚之邑才将边境安危托付,然而永定大营乃至远宁城却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无论如何他都难辞其咎。臣请大王革去褚之邑定襄将军之职,押解回江都,听候发落。”
边境之事虽然令人愤怒,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在大王巡边及时查出此事,将事涉边境将领官员处置,及时遏制住了事态发展,实乃大幸。可事情到这里绝对不是结束,不少人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打压褚氏的机会。
此刻能在长乐殿的小书房开会的无疑不是百里漾的心腹或是能够确认忠于百里漾之人,那么他们思考问题时必然是立足于百里漾的立场的,凡事考虑更多的也是百里漾的利益,毕竟他们需要为主上分忧。而褚氏无疑是他们为主分忧的一大重点对象。
整个江都谁不知道褚氏现任的族长褚之彦的嫡长女嫁给了定安王为妃,今年初时这位王妃还为定安王生下了嫡长子,褚之彦与定安王翁婿关系愈加亲厚,褚氏更是要为那位出身高贵、胸有远志的女婿分忧卖力了。
只是褚氏立足于江都国的土地,表面上做着江都王的臣子,实际上却是想方设法地行损江都而利己、以权谋私的勾当。褚氏心里究竟打着什么主意,人尽皆知。
偏偏褚氏算是江都本地的第一大族,树大根深,势力不俗,很是难铲除,实是令人如鲠在喉。这几年虽已经打压下去不少,打着褚氏标签的人在堂上已少见了,但也只算事剃除了血肉部分,真正的主心骨还没有动到。主心骨不倒,褚氏这颗大树也难死。
而褚氏的主心骨,褚之彦算一个,褚之邑也是其中一个。巧的是这两人一个掌文,一个掌武,皆在江都位高权重,而褚之邑涉及的更是最重要的兵权。
没有人会愿意将足以威胁自己身家性命的大杀器放在一个不站自己而站在对手那边的人的手里。褚之邑是统帅军队的将军,然而这个将军实质上并不忠诚于名义上的君主而改投他人,换作是谁做这个君主睡觉都不能安稳。
百里漾也一样,底下效忠于他的臣子也是如此。他们之中早就有人盯上永定大营里,盯上了褚之邑的定襄将军之位,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如今机会来了,如何能不令人激动。
请求将褚之邑革职的人不少,但他们说出来之后却发现无论是范国相还是大王都没有回应他们,于是沉默,沉默之后也明白了二人当前并没有这个想法。不,或许是有的,除了这样的事情,会有这样的想法是人之常情,大王他们也必然想过的。
想过了,后面却否了,那必然是有不得不否的原因。
这些人能走进长乐殿的小书房中必然是没有蠢笨的,他们很快想到了百里漾此次巡边的主要目的,而后唯有扼腕叹息。若非是为了江都的大局、为了大衍的大局,此次褚之邑决计没有这般好过。虽然很可惜,但也只能就此放过他了。
范国相见他们一个个都想明白了,也不继续在褚之邑的问题上再多赘言,而是说道:“克扣粮饷军资,低价转手,再将金银运藏回江都,整件事要做成殊为不易。其中层层转手不说,还要打通关卡,掩人耳目,只边境一方有人可做不来,必有其他人策应。而贪墨的金银也大多被那些人藏匿回江都郡城之内了。”
边境条件清苦,将士们绝大部分时候更是待在军营之中,即便是偶尔休沐去远宁城花钱的地方也不会太多,真要是一掷千金了也太显眼了。那些贪墨的犯官犯将不会选择将金银藏匿在边境,军营里也注定不会是一个好藏钱的地方,稍不留神就容易被人发现了。聪明的做法就如同被枭首示众的罗营将那厮一般,以契书为凭,在江都郡城之内就可以兑付金银。
这固然可以省去了金银转运的问题,两相得宜,但也只是省略了整个贪墨流程里的一小节而已,粮草军资到底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从一个地方变到另一个地方,销赃洗白、改头换面成为普通的货物都需要过程,期间必然要有人经手。而整个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的,但凡其中出现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必然会面临暴露的风险。
在场之人都听懂了,这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罗营将那些人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谁都别想跑了。罗营将那些人大多身上都带着褚氏的标记,此事办得好了必然能够重挫褚氏。
想到此处,一个个皆精神振奋。
事情走到这一步亦是不难办了,顺藤摸瓜便是,但也要防着褚氏等人抢在前面销毁罪证、及时止损。大方向是有的,初步的涉案名单也有,剩下的就是如何安排人去做。
小书房的会议一直开到日落时分,期间百里漾留他们在长乐殿用午饭,期间有人出去,拿着百里漾签发的手令点兵点将去拿人。
兵贵神速,真要是还等着廷议给那帮人扯皮争论的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百里漾再回来时天已经黑了,外面还飘着雪,踏入永延殿前掸去了落在身上的雪花。颜漪闻讯迎上来,替他脱去了身上的黑色大氅。他本想牵着王妃的手一同入内,刚有动作却发现自己的手都冻红了,只好作罢。
“外边冷,大王冒雪过来,先暖暖身子。”颜漪见百里漾这时候还过来心中自然是欢喜的,看他从外面进来带了一身的寒气,怕他冻着,将自己的手炉给他捧着,又拉他到炭火盆旁取暖,又问道,“大王可用膳了?”
先前长乐殿那边来人传百里漾的话说议事不定何时能结束,让永延殿这边不必等他用膳,百里漾是担心王妃会等他用膳反倒让自己饿肚子了。但百里漾还没有问呢,颜漪倒是先问了。
炭火盆里烧的是一种叫做银丝炭的木炭,表面较一般的炭火灰白些,因为燃烧释放的热量大以及烟少,冬日时富贵人家会在室内放置炭盆将其置于盆中燃烧取暖。但毕竟是在室内燃烧,依旧是要注意开窗透气的。
百里漾把手伸到炭盆上烘手,另一只手摸摸自己的肚子,睁着一双眼睛看着颜漪,没有说话但动作已经说明了一切。颜漪掩唇轻笑,转头吩咐初禾叫小厨房将灶上一直温着的饭菜端上来给百里漾食用。
面对百里漾带着些许惊喜的目光,颜漪道:“虽说大王已令人过来传话说不必等用晚膳了,但想想还是备着为好。”
这是不确定他有没有用晚膳、会不会在议事结束后过来,但还是让厨房做了晚膳备着。百里漾意识到这一点,心中熨帖,笑着邀请道:“王妃可还有胃口,一道用可好?”
“大王且用膳,我就在边上候着。”颜漪婉拒了百里漾的邀请,她已经用过晚膳了再用晚间就不该积食睡不着觉了。
外面风雪大作,殿内却被烛火投射的暖融的光照亮了一隅。百里漾吃着酒菜,旁边坐着颜漪,暖黄的烛光照在他们身上,安静也温馨,形成了一片别人融不进去的氛围。
“夜深风雪愈重,今日又忙碌一日,大王何不在长乐殿用膳安寝?”颜漪问道。
她其实没有想过百里漾真的会再过来。正如她所说,与范国相等人议事一整日的百里漾更好更便捷的选择是在长乐殿用膳就寝,何必冒着风雪过来永延殿。长乐殿本来就是百里漾就封以来的起居之所,今夜就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