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诸侯王之后: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成为诸侯王之后》 30-40(第12/13页)

题极有可能是出在这了,围场之中一定发生了什么,而椒房那边加以利用,使得皇帝决意提早赶他们回封地。

    有了头绪便去做。定安王动作极快,他私底下令人去接触那几日被遣去围场的羽林卫,用金银之物向他们买消息。其实向羽林中郎将打探消息是最直接便捷的,他必然知道围场之中发生了什么。但羽林中郎将是皇帝的人,定安王不愿意冒这个险。

    过程并不顺畅。那些羽林卫被下了封口令,大部分人不愿意冒险,负责此事之人碰了不少次壁。好在定王安出手阔绰,重金之下,有人顶不住诱惑,将消息秘密告知。

    “遭遇猛兽攻击?”

    定安王对此将信将疑。这算什么?朝中已有好几年没有举办秋狝冬狩了,围场之中有野兽猛禽不足为奇。百里漾自己倒霉跑到围场里遇到猛兽袭击,关他什么事,这还能算到他的头上了?他下意识便觉得那羽林卫恐怕也不知真相,还要让人再去寻别的羽林卫打探。

    坐在一旁的王国相至始至终都眉头紧锁,他的脑海中忽然有一念闪过,被他紧紧抓住,越想越觉得这便是真相,他对定安王道:“大王,猛兽攻击是假,遇刺是真。”

    “遇刺!”定安王被惊得心头一跳,连带着人都要跳起来了。

    王国相道:“按照消息,栎阳长公主与江都王他们只在抵达的次日入过一回围场,四个时辰后便出来,随后便是羽林卫搜山。若搜山是为了驱逐野兽,何故他们第二日便匆匆赶回。那几日,京中并无大事发生。若非刺杀,如何解释陛下近日以来对您态度的转变?”

    “若是刺杀,怎么半点风声都无?”定安王还有疑虑。诸侯王遇刺可不是小事,若是他必定要拿此事大做文章,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好处。

    第40章 醒悟

    “江都王他们怕是没有捉到行刺之人。”王国相分析道, “刺杀突然,行刺者必是有备而来。围场四处都是山林,人影没入其中便难寻踪迹。没有行刺者, 江都王他们便追查不了幕后之人,也就无法指认凶手。换了别人,只能吃下这个闷亏。”

    “可百里漾不是别人,他是椒房所出,背后站着东宫, 站着椒房, 阿爹向来偏宠他们。”如此一通分析, 事情都能连起来了,定安王信了有刺杀之事。他面色忿忿, 一切都想通了,“所以陛下是怀疑我, 怀疑是我指使人去行刺百里漾。”

    不,不只是怀疑他, 还有老四和老六。所以陛下才会一面勒令他们早日离京, 一面延长百里漾的婚期, 这算是对百里漾的一种补偿。可是这关他什么事,又不是他叫人去行刺的百里漾,反倒让他遭受了陛下的猜疑。

    理清真相后的定安王心头憋了一团火无处发泄,他觉得自己是遭受了无妄之灾,到底是哪个蠢货干的,干又不干的彻底,连累到他的身上。是老四还是老六?一个看着轻狂放诞,一个看着稚嫩怯弱,究竟会是谁在面上的这张皮子底下藏了一颗如此大的心胆。

    定安王头一次对长夏王和山阳王生起了忌惮防备之心。幕后主使胆子如此之大, 竟敢派人去行刺百里漾,若是成功了说不得还要栽赃到他的头上来。太子眼瞧着活不长,少了他与百里漾,这两人的机会不就来了么?至于底下的老七和老八,那就是两个毛都没长齐的,根本不足为虑。

    “此事可还有补救之法?”定安王问道。

    行刺虽没成,可眼下这个局面也不见得有多有好。定安王终究不甘心,想问问有没有什么弥补之法,至少要想办法挽回皇帝对他的观感。现在皇帝怀疑他,而这事是没法辩解与自证的,只会越描越黑。算起来,这一波反倒是让椒房那边的人捡到好处了。

    王国相道:“大王最好什么都不要做。”

    事关椒房所出之子,皇帝显然余怒未消,此时又正是猜疑他们大王的时候,再有动作在皇帝眼里也只落下不安分、不知好歹的印象。

    “也只能如此。”定安王不甘心却毫无办法,便听从了王国相的劝谏。

    自此之后,定安王几个总算是消停了,对于皇帝要求他们于六月十五之前返回封地的诏令也接受了。如今已经迈入了六月,说起来也没有多少日了,也是时候该准备准备,收拾一下行装,省得回程之时再添麻烦。

    在离京之前,定安王虽然没有再想着使法子让自己留在湛京,但仅剩不到半月的期限让他颇有些紧迫感,他得趁这些时候多多联络大臣,来日太子真薨了,他才更有机会不是。于是,这十几日来,定安王可是忙碌,他频频出现在湛京中的各大宴会之上,与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还顺便纳了几房侧室,可谓是收获多多。

    定安王这样蹦跶也没人去管他,这才哪到哪,参加几次宴会、喝几杯酒就能说动大臣投靠或是看好他了?哪有这么容易。从龙之功不是那么好挣的,若非有天大的好处以及你确实有成事的可能,否则人家日子过得好好凭什么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附从于你。

    如今皇帝虽渐多病但依旧强权在手,他对东宫的看重有眼睛之人都看得见。而东宫除了病弱无子这一点其余的都很稳,更别说背后还有椒房贵戚崔大将军镇着。更不用说再过不久,江都王就要赢取定国公的嫡长女了,这门婚事还是皇帝亲自定下的。皇帝若非不是看重椒房一脉,怎么会如此作为。

    不管怎么样,椒房这边的赢面依旧很大。真正精明的人才不会在这时对着定安王许诺什么,面子上敬着,真有想法那也得等到时机成熟才能行动。现在还不是时候,远远不是。

    东宫与椒房都不去管定安王他们,只要不惹到他们头上,他们想干什么就由他们去。不管怎么说,太子为兄长,对底下的弟弟妹妹们要持着宽容的胸怀。左不过定安王几个最多十几日就走了,让他们再蹦跶几日又有何妨。

    况且定安王他们如今还不值得椒房再分出心神去关注,椒房如今忙着筹备两桩婚事,一桩崔栋的,一桩百里漾的。

    百里漾的婚期在八月初六,他是诸侯王,婚礼的一切事宜都有朝廷相关的衙署在准备,只需要大体盯着进度就是,并不需要多费什么心神。可崔栋与卢氏那一桩就不一样了,一家娶媳妇,一家要嫁女儿,所有的婚礼筹备都要由两家商量着来。

    好在成亲这事都是有规矩和步骤在的,忙是忙了点,一切也都在朝着最终的那个目的有序进行。刚迈入六月,灵台丞那边就给崔预夫妇送来了他帮忙算的吉日,与卢家那边商议之后,正式将亲迎的日子定在了六月二十六。

    这日子也不是随便算的,据说不仅要看天象,还得结合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一起算,尤其讲究,甚至到了复杂的程度。这正合崔预夫妇的心意,天晓得他们盼儿子成亲生孙子给他们抱盼了多久,讲究好啊,要的就是吉利,这样日后崔栋才能够婚姻美满、多子多福。但这在李氏眼中还不够,她需要再为儿子的这桩婚姻增添福泽,她选择向神明祈求福祉。

    “南城之外有一座云山寺,寺中有一颗千年的姻缘树,据说无比灵验,你们过几日去拜拜,求一枚姻缘符回来。”

    这日,百里漾来到大将军府拜见崔预夫妇。崔预是大将军,几乎是每日忙得脚不沾地,今日百里漾去时他不在家,李氏在,于是他与崔栋就陪着李氏喝茶、说说话。说着说着,李氏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

    话题跳转得如此突然,百里漾一时有些愣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