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和她接吻会被吃掉哦》 90-99(第19/27页)
边是数台亮着代码界面的电脑屏幕。
时伊顶着一头有些乱糟糟的丸子头,对着镜头毫无形象地做着夸张的鬼脸,眼下有淡淡的黑眼圈。温斯北在她身侧,他侧头看着她做鬼脸的样子,眉眼间是漾出来的笑意。
这张照片在两人刚刚恋爱的时期总是被时伊拿出来说:“看你那眼神儿——你那时候就暗恋我!”
“好好好对对对。”温斯北糊弄她,“我从一出生就暗恋你。”
温斯北的专业是人工智能,而时伊在新闻传播学院。
他们的交集,始于一个在当时颇具前瞻性,甚至有些争议的校际创新项目——回声计划。
回声计划,是在探索利用逝者生前留下的文字、音频、视频等数字痕迹,结合先进的AI技术,训练出能够模拟其语言风格、思维习惯乃至部分人格特征的交互式数字模型,为生者提供一种新型的情感寄托和告别方式。
这个项目一经公布,便在校内外引发了激烈的舆论风暴。
赞成者认为,这是科技人文关怀的极致体现,能为遭遇骤失之痛的人提供一个缓冲带,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哀伤,甚至能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保存并传承个体的记忆与智慧,对抗被遗忘的终极死亡。
反对者则言辞犀利,他们抨击这是在玩弄灵魂的禁忌领域,用虚假的互动麻痹生者的痛苦,阻碍了真实的哀悼与告别过程,甚至担忧这会导致人们对真实与虚拟界限的模糊,滋生新的社会心理问题。
时伊是坚决的赞成派。
高中人工智能刚刚兴起时,她就试着创造过自己母亲和父亲的角色,还参加过一场相关议题的校辩论赛,作为四辩,在结语中分享过自己的想法,获得了满堂喝彩。
“我们讨论恐惧,讨论伦理,讨论技术的边界。这些都很重要。”她面对全场师生,声音清晰而坚定,“但我们最该讨论的,是那些正被真实的悲伤所吞噬的人们。”
“大家都说斯人已逝,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但那并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那么简单的事情。在现实破碎,一切无可挽回之后,要背负着伤痛和思念继续走下去,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
“如果一段代码,一个虚拟的形象,一声模仿的问候,能给予他们哪怕一丝喘息的力量,让他们积蓄起继续前行的勇气……那么,这份慰藉本身,无论其载体为何,其意义,就已超越了真与假的简单二元论。”
“我们拥抱的,从来不是冰冷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拥抱的,是在技术外壳之下,那份渴望被接住,渴望被理解,渴望在漫漫长夜中看到的,一丝微光。”
这个项目吸引了时伊的兴趣。
在一个满是脏话的反对派匿名贴得到【HOT】标识后,时伊蹙着眉,在校论坛上认真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理性看待,礼貌交流。那场辩论赛的视频也莫名其妙地流入了网络,激发了新一轮的讨论。
也正是在这个风口浪尖,作为项目技术核心的温斯北,向这位在舆论场上为项目勇敢发声的学妹,发出了加入团队的橄榄枝。
时伊欣然接受。
他们一起投入了这个充满争议的项目。
温斯北是技术团队的灵魂,他负责构建最核心的人格算法模型,让那些数字回声听起来、感觉上更像那个逝去的人。
时伊则负责内容层面,她深入访谈志愿者家庭,收集、整理逝者的数字遗产,并设计用户与这些数字生命的交互体验,确保这个过程是温暖、审慎且符合伦理的。
为了这个项目,他们度过了无数个起早贪黑的日子,一起聆听过许多悲伤又温暖的故事,也一起为如何平衡真实与慰藉而争论到深夜。
在项目相对成熟后,时伊也为自己创建了母亲和父亲的初级“数字回声”。
这本身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没有妈妈和爸爸的日记,没有他们的照片,甚至连一段清晰的录音都没有。她所拥有的,只是自己脑海中那些日渐模糊的记忆碎片,和一些反复讲述过的,关于他们的故事。
时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自己所有能想到的细节,事无巨细地输入了进去。
然而,奇妙到近乎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当系统处理完这些纯文本的描述后,生成的虚拟形象和交互模型,竟然呈现出惊人的完成度。
那个被称为“阿烟”的数字形象,不仅拥有着时伊描述中的所有细节,甚至在某些瞬间,会流露出一些时伊确信自己从未明确描述过、却又与记忆中母亲的神韵惊人一致的微妙表情和语气停顿。
结束后,她对着漆黑的屏幕,半晌没有出声。
温斯北一直在旁边静静观察着,很久后才小心翼翼地靠近,轻声问:“感觉……怎么样?”
时伊缓缓吐出一口气。
“谢谢你创造这个项目。”她抬起头,看向温斯北,眼神清澈而坚定,“它一定会带给更多人力量。”
“她说话的语气,关心我的方式……都和我记忆中一模一样。我刚刚甚至有一瞬间觉得,妈妈就活在这个世上——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时伊回过神来,她笑了笑,道,“不过也无所谓啦。我告诉她我过得很好,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这就是最重要的——”
她伸了个懒腰,感慨道:“AI可真是厉害呀,这么想一想,只要能陪在身边,是不是人好像都没那么重要……”
温斯北正在调试电脑的动作停顿了一下。
他看向时伊,那双黑眸在屏幕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深邃难辨。
几秒后,他重复了一遍她的话,语气极为平和。
“是不是人……都没那么重要?”
时伊迷茫地点点头。
他“哦”了一声,没再说话。
照片墙上,接下来的甜蜜回忆就更多了。
一起在图书馆学习,一起散步,一起逛街,一起在火锅店……
温斯北被辣得流泪,时伊在旁夸张大笑。
跨年夜广场的第一个吻,情人节的惊喜,还有一起过生日时,两个脑袋挤挤挨挨地靠得很紧,对着一个生日蛋糕,闭上眼睛,许下同一个生日愿望。
同月同日生。多巧。
省下一个蛋糕。
而那照片墙的角落里,莫名其妙,竟然还有时伊的初中和高中时的毕业照。
被塞在那些甜蜜双人照的角落,显得很不搭调。
时伊从小人缘就好,两张照片里她都站在最中心的C位,被朋友们簇拥着,笑容灿烂。大部分同学她都能叫出名字,至今还有联系。
“这个去当医生了,这个出国定居了,这个成了飞行员,这个……”
她兴致勃勃地一个个点过去,指尖在那些熟悉或已有些陌生的笑脸上划过,直到在相片最边缘的角落,突然顿住了。
那里站着一个瘦高的男生,他没有看镜头,只是面无表情地望向中间的某个位置,碎发遮住了部分眉眼,但隐约能看出眼尾线条有些上扬。
“诶?”她手指点在那个身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