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八零重组家庭漂亮后妈》 25-30(第3/18页)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云俪那么大的人了,她能不知道吗?不知道她就不会亲自带小儿子了。”
道理是这样的,聂青箐一会儿想通了,高兴起来:“也好,以后我不用再琢磨着,照顾谁的感受了,今天真开心,晚上我们下馆子吧。”
宋照当然答应:“叫上妈和哥嫂糖糕,还得把何淑梅一家叫上,不然她得闹好几天。”
聂青箐欣慰,宋照终于把对门一家当好朋友了。
“好呀,那得订个大桌子。”
……
火车上,云俪抱着软糯香香的小宝宝,躺在卧铺上睡觉,徐灵芝把儿子拉到过道里说话:“你发现了吧,汤圆妈妈没提钱的事。”
季成田愣了下,反问:“什么钱?妈,你啥意思?”
徐灵芝解释:“就是带小远的钱呀,上次给了一次,我就没再给了,他们也没提。”
季成田实在头疼:“妈,你缺这两个钱吗?纠结这个有啥意思?”
徐灵芝有她自己的道理:“之前是之前,那时候小远是暂时放在那边,伙食费、工费,肯定是我们给,现在小远归爸爸,我们出钱给别人养儿子,总觉得怪怪的。”
季成田劝道:“你这样计较,云俪知道了要生气。”
徐灵芝说:“那回头我打个电话,给汤圆妈妈提一句,我估计他们不会要我们的钱。”
季成田说:“他们现在确实不缺这个钱,我看宋厂长那人,小气又傲气,小远户口虽然在我们家,但归他养了,他就不会要这钱。”
徐灵芝点头:“对嘛,回头我打个电话,也好在云俪这儿有个交代。”
季成田默认了:“小远跟他爸过,其实比在我们这边好,我看汤圆妈妈是个直性子,孩子在那边,大亏是吃不了的。”
徐灵芝说:“我知道,我没说她不好,我就是不想你帮别人养儿子,不是钱的事。”
季成田叹气:“你这样,以后晓音和小远,和小弟弟都不亲了。”
徐灵芝突然有点后悔了,是哦,那是两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以后肯定有大出息,她亲孙子多个姐姐哥哥疼爱,总比没有的强。
……
没过几天,聂青箐收到一张六百块的汇款单,指名是给小远的生活费和带他的工钱,还给晓音打了电话。
这下,晓音知道了,原来带弟弟的钱,已经拖了半年没给,半年前,是爸爸和青箐阿姨,垫付的这钱,给了桂枝外婆。
晓音说:“青箐阿姨,这事别跟桂枝外婆说,可以吗?”
聂青箐答应了:“当然可以呀,我本来就没打算说。”
这对父女俩,都是先说结果,再解释理由。
聂青箐已经猜到们心里想的,不用晓音解释,帮着她说:“你是怕桂枝外婆伤心,我知道的,我们不说。”
宋照气的要把钱给退回去:“肯定是谁点拨了他们,孩子不用他们带,出点钱,就能让她孙子将来多个好姐姐、好哥哥,做梦,这钱我们不要!”
何必呢,退*钱回去,云俪知道了怎么办?
“小远没有变更抚养权,户口还在云俪那儿,你不怕人家随时变卦,给他带走呀,看那会你还凶的起来不?”
宋照无言以对,真心心疼人的,就要受这气?
“太气人了。”宋照是真生气,也佩服聂青箐这样都不生气。
聂青箐看着汇款单的数字,这就是钱哪,谁看到钱会生气?
她哈哈笑:“感情用六百块买得到吗?晓音心里有数,小远本来就喜欢这边,别气了,白得六百块,看来今天还是得下馆子庆祝。”
……
天冷了,宋照不太想让她晚上摆摊,聂青箐舍不得,只要隔一天出去一次,摆上三个小时,就能挣二百块钱,不做到过年,她都不会收的。
何淑梅一样:“谁跟钱有仇呢?这么容易就能挣到二百块,谁都别想拦着我们。”
宋照和虞正民顾不着男人的面子,晚上都陪着出摊,一陪三个小时,又比之前更轻松些,到月底一分钱,比上个月多了几十块,大家下了顿馆子。
……
摆摊能挣到钱,但一些厂子的效益却在下滑,包括聂青箐他哥的食品厂。
晚上在家吃饭,看到她哥闷头吃饭不夹菜,也不说话,聂青箐就问:“哥,你们厂这个月的工资,还没有发吗?”
聂卫斌没有力气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点点头。
还是郑芳穗说:“上个月的都还没有发呢,要不是给你们看孩子有收入,真不知道怎么办了,他们食品厂之前效益多好,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这个问题宋照清楚,厂子管理松懈,生产效率低下,从上到下,都抱着大锅饭的心态,哪里比得过现在的私人企业?
聂卫斌他们厂效益不好,发不出工资,私人小厂反而做得如火如荼。
聂青箐担心起来,问宋照:“那你们电器厂怎么样?”
宋照说:“我们厂效益好,订单都排不过来。”
也是,电器需要技术、厂房、车间、生产线,缺一不可,私营小厂想比拼大厂,暂时还没那么容易。
生活条件越好,这些电器的需求就越高,一时半会,电器厂在走上坡路。
宋照叫大舅哥别急:“明天我托人找食品厂领导,打听一下,看看什么情况。”
……
这一打听,情况不容乐观,食品厂效益不好,要开源节流,第一批下岗名单已经拟定了。
聂卫斌不在这一次的下岗名单里,但心里还是难受:“上班是为了拿钱养家糊口,工资发的不稳定,我拿什么养家呢?这一轮的下岗名单没有我,那下一轮呢?”
这样悬着不是个办法,唐桂枝愁得吃不下去饭,聂卫斌和郑芳穗愁容满面,连带着糖糕都高兴不起来。
汤圆嘴瘪了:“妈妈,舅舅不能和你一样摆摊吗?”
聂青箐出来工作见了世面,还摆过摊,已经不觉得下岗是多么大的事情,但对她哥嫂来说,这就是天大的事。
现在是继续留在厂里等着看情况,还是出来摆摊,她哥嫂两口子胆子小,做不了决定,还想再观望。
宋照帮他们做决定:“我建议大哥买断,趁着改革的春风,搞搞个体生意。”
个体生意,聂卫斌没有头绪,发愁:“那我卖什么呢?我们不会进货,不会选货,连出个远门都不会看车、坐车,能做什么生意呢?”
聂青箐说:“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没让你们一上来,就搞高难度的,嫂子做吃的,比外面买的还好,嫂子在家里做,哥推车子出去卖,先试几天。养家的事情别急,一家人,我们帮你们撑个一年半载,你们出来拼一拼。”
宋照给了解决办法:“不要走街穿巷卖吃的,最好有个固定摊位,我跟青箐出一千块,租个小门面,亏了就当我们合伙投资,不用还了,挣了钱,那哥嫂更不用愁,肯定还得了。”
这样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