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归: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权归》 60-70(第6/19页)

顺公公的眼睛一睁一闭,接过银两的动作却极为熟练,脸上的笑容更加深刻:“好说好说。”

    这头的秋竹看见人都走了,才折回来,看着周岚清恍恍惚惚,迷迷糊糊,若让不知情的人看了,还以为是真的病得不清。

    她从桌下将那些酒瓶搜罗起来,嘴上还调侃道:“殿下,你今日喝的比上回还多呢!”

    周岚清闻言调整了坐姿,将身子转过来,头放在椅背上,笑嘻嘻道:“怎么样?我厉害么?”

    秋竹是孩子心性,倒还想同周岚清说几句逗趣的话,可桃春已经从外头回来了,看见这满屋的狼藉连连叹气:“殿下您又是何苦呢。”

    嘴上说着,手下的动作仍旧没有停止,不一会儿寝宫内涌入些在离在身边近些的宫女,片刻之间就将此地整理地干净。

    周岚清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人,困意逐渐升起,嘴中还时不时迸出几个没有顺序的词语来,桃春来扶她,她还靠在人家身上念着:

    “父母与子女之情,贵在相知,疏密得。遥相顾望,心有灵犀,非必朝朝暮暮,方能显其亲厚”

    秋竹在一旁帮衬着,听见了周岚清又开始念叨那些文人字句,还说得这样颠颠倒倒,不经笑道:“殿下这是书读的太过了些,还是喝的就太多了?”

    周岚清也嘿嘿笑了两声:“不喝了,不喝了。”

    再过几日,“大病一场”过后的周岚清显得容光焕发,又开始踏上前去太虚殿的路途了。

    守在太虚殿之前的还是旧时的那两个宫人,远远就看见周岚清依旧是带着一个小太监,身后也没有轿子,不经感叹道:“永乐公主可真是和皇上一样的。”

    周岚清一踏入内殿,才发觉着这四周的炉鼎好似少了很多,有几个平日在用的此时已经不见踪影。

    她收回目光,越往里走去,越靠近皇帝所在的位置,她的腰也愈发弯下去,眉眼之间的神态愈发显得纯良无害。

    踏入了最后一道门槛,便是天子脚下。

    周岚清授到旨意缓缓抬起头来,那座上的皇帝同上回见又显得大不相同,整个人老了很多,胡子已留起来了一些,虽然比不得那老道的长度,但是已然渐染道风。

    见她来,皇帝看见好几日不曾出现在面前的“道友”,表情很是高兴,连忙从座上站起来,一旁的海顺公公唯恐其摔倒,连忙上去扶着,可随后就被其推开。

    行至周岚清跟前,他先是上下打量了她一通:“你来了。”

    还没等人回话,便自顾自地拉起她的衣袖往上面走,行为举止之间宛若一个孩童。

    周岚清明白皇帝这是又走火入魔了,随着其“修炼”的时间逐渐增长,其好似常常陷入另一种境地,不论是说话或是举动,更加追求返璞归真的境界。

    于是周岚清也就这样随着他往前走去,直至前处停下,她才知道皇帝想要让自己看什么:是一个小小的建筑模型,但是模样尚未完全,应该是许久前做的。

    感受到周岚清好奇的目光,皇帝的兴致不断增大,他指着眼前的模型向眼前的少女介绍:“你可知这是什么?是仙灵所赐一梦,昭示我应建此道观,其形制与择址皆已详示梦中,实乃天地之造化,风水之绝佳!”

    说白了就是想建道观。

    可这话落在周岚清的耳朵里无疑是惊天大雷,令她怔愣在原地,随即心中不由得生出愠怒:如今的大燕战事连连,自然灾难也令人不堪其忧,最该管制这一切本就是一国之君的责任,而如今这个人却在自己面前提出想要建造这些身外之物。

    皇帝见身边的人久久没有回应,下意识看向周岚清。好在后者虽心中已然波涛汹涌,但是面上依旧风平浪静。

    可是说出的话却还是暴露了她的真意:“父皇,近年来大燕之国势,实乃多舛之时。国库或显空虚,民生或有未安,此时若大兴土木,营建道观,恐非时宜。唯恐此举易招百姓之非议,臣民之中或有不满之声起”

    话还未说完,周岚清却不得不打住,只因为此时的皇帝同方才判若两人,已然变成了从前那般模样,语气更是沾染上怒气:“那你认为呢?”

    此言一出,大殿寂然无声,就连一旁的海顺公公也知道皇帝已然有所不满,只得祈祷周岚清不要在说出什么忤逆之言。

    周岚清也不再是装出的那般模样,她虽是有意顺承皇帝如今的举动,但是那也是另有他用,如今的政事他已经撒手大半,若非是太子与贤王接手,恐怕早已不成样子。

    倘若皇帝如今又要大兴土木,只怕会动摇民心,到时候更是危机四伏。

    又是相互无言,就在皇帝要出言询问,且周岚清拿定主意,要下跪陈词之时,殿内突然出现了一个声音,正是那老道浑厚的嗓门:“太虚!太虚!”

    声音吸引了两人的注意,就在目光聚集到老道身上之时,后者好似看不见殿中严肃的气氛,张嘴便道:“道观可是已然修缮?”

    一旁的海顺公公大抵是找到了时机,连忙道:“已然竣工。”

    周岚清才知道方才的一切,这不过只是皇帝的试探。她此时正低着头,紧咬牙关才不使得自己不将心中的粗口从口中曝出。

    须臾,站在其对面的皇帝好似褪去了方才的气势,又转为那副无欲无求的态度,只见他撇嘴道了一声:“无趣!”便转身往下边走去。

    周岚清好不容易调整好了情绪,正抬起头来往下面的两人看去,就看见自己的父皇此时背对着自己,且对那老道态度恭敬:“我辈当遵仙谕,以祈福祉,广结善缘,共襄盛举。”

    她心中讽刺,看着眼前的荒谬的景象,眼底好似结了冰。

    可那老道还没准备罢休,而是又抚着自己的胡须,好似想到了什么,对着皇帝道:“恰逢明日为良辰吉日,何不邀集众贤,共赴道观?虔诚问于祖师爷,以求明道指迷,共襄国事?”

    正当皇帝点头之时,那老道又忽而睁开小眼,伸手指着立在台上的周岚清:“她也得去。”

    皇帝一愣,转头看着少女,像是等着她的态度。

    此时周岚清虽然心中尚有怒气,可她知道这是那老道在拉自己一把,只得生生将气压到肚子里,一改方才稍稍显露的锋芒,开口允诺:“道长所言,便是我心中所想。”

    ——

    隔日,晨光微露,皇城内香炉轻烟袅袅而起,兆示着皇驾将启非凡之程。

    周岚清很早便到了等候的队伍之中,没有马车,只身一人骑着黑子,在一众文武中格外显眼。

    众人早知道永乐公主深受皇恩,可也没想到竟能作为唯一的女眷出场,一时间落在她身上的目光充满了各种猜测。

    周岚清不动声色地扫视了眼周围,由于是皇帝下旨,一切从便出行,除去一些老文臣是架着马车外,其余基本同自己一样骑着马,排成了不短的队伍。

    只因此次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参加,更是有心中仍旧无法接受皇帝搞这些事情的官员,大半都请了病假,以至于就当周岚清往后一看的时候,便能与离自己不远处的霍云祺四目相对。

    周澈从一旁骑着马过来,与周岚清并肩。后者看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