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带着某宝农场回古代》 9、第 9 章(第2/3页)
脸上还带着不高兴。
觉得老姑是这羞辱自己。
春婆子被大侄子的话,噎住了。
“大彪,你表弟跟你不一样。”具体什么地方不一样,春婆子当然不会说出来。
一旦说出来,大侄子肯定要恼她。
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说。
“你比你表弟年纪大,老姑当然要先张罗你的。你可是咱们老周家唯一的根儿。”
春婆子给了一个让人无法哔哔的理由。
周大彪转念一想,老姑说得也是。
这些年老姑能照顾自己,可不就是看在他是周家唯一男丁,又没了父母的份上。
要不然老姑才不会管他。
“那老姑你说说看,那姑娘怎么好了?能让老姑你说大好事儿的,肯定十分不错。”
春婆子点点头。“确实不错。她呀,是童生的女儿。不过前阵子刚刚死了男人,带着孩子归家了。往后跟夫家那边已经断了关系。”
周大彪一听是童生的女儿,顿时喜上眉梢。
又听见是个寡妇,心里有点不高兴。
紧接着又闻还带着拖油瓶,脸上的不乐意又加了两分。
“你是不知道,那时家的家底子有多厚。那时童生可是开着学堂,一个学生一年将近二两银子,附近七八个村子,只有这么一个学堂,一年也有个三十两银子呢。”
周大彪听见时童生一年有三十多两的收入,眼睛都红了。
这家世条件也实在是太好了些。
周大彪立刻心动了。
“而且那时家只有一个女儿,以前就宠得很。往后呐,这时家的东西,还不都是女儿的。”
要不是时意已经不能生,春婆子才不会把这好事儿让给侄儿。
只会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让时意这个金娃娃成为自己的儿媳妇。
哪里轮得到大侄子捡漏。
不过时意不能生的事情,可不能告诉大侄子。
大侄子若是知道,说不定就不愿意了。
多好的婚事,怎么能不成呢。
总之,春婆子已经打定主意,要把时意往娘家搂了。
周大彪掐了一把自己的脸颊,“老姑,这么好的事情能轮得到我?我怎么就那么不相信呢?这跟天上掉馅儿饼有什么区别。”
春婆子闻言,伸手在周大彪的后脑勺上来了一下。
“说什么呢。这天上哪里会掉馅儿饼,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筹划。”
周大彪愣了,“不是,老姑你这话啥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春婆子“啧”了一声。“那小寡妇个昨儿个刚回家,哪里会这么快找下家。我这不是让你早点动手,免得让人摘了桃子,到时候你哭都没地方哭去。”
周大彪:“……”
“老姑,你这话,人家没打算说人家?我还以为你都跟人家说好了,就等我去提亲呢。敢情这事儿,八字都没一撇。”
全部都是老姑自己瞎高兴。
春婆子这一次没留手。
狠狠在周大彪的后背上拍了一巴掌。
“你个小混蛋,你真是要气死我,你也不想想你这条件,人家能同意嫁给你?大白天的做什么美梦!”
不是她看不起周大彪,实在是周大彪烂泥糊不上墙,扶都扶不起来。
这么大一个大小伙子,壮劳力。
结果每天只会瞎混,不是在县城跟人家瞎混,就是在家里躺着。
听说还跟一些寡妇不清不楚。
一点儿出息都没有,人家时童生哪里会看得上周大彪。
哪怕是时童生要给女儿招赘,也轮不到他。
打从一开始,春婆子就没想过走正道儿,而是用歪门邪道,让时意不得不嫁。
能让对方不得不嫁的招数,当然是失了名声,没了清白。
春婆子如此这么般,这么般如此,把心里的想法一说。
周大彪眼神是越来越亮。
“老姑,姜还是老的辣,你这主意好极了!妙啊!”周大彪给老姑比了一个大拇指。
春婆子得意地笑,“那是,你老姑我,吃过的盐都比你吃过的米多,当然厉害了。今儿个你就收拾收拾东西,上老姑家住去。这事儿要是成了,你可得给我一个大大的谢媒钱。你表弟表妹,你也得拉扯一把。”
周大彪连连拍胸脯。“那是必须的。老姑我一定好好孝顺你,你就是我亲娘!”
姑侄两个这屋子里细细谋划了一番,院子里传来一老一少的诡异笑声。
“这周大彪家干啥呢?大白天的笑得怎么阴险渗人,该不会是闹鬼了吧?”
“管他闹不闹鬼,咱们离这混子远点儿就是。可千万别让他沾惹上。”
“走走走,赶紧走。”
说完,两人疾步而驰,几乎快要飞起来。
不过须臾之间,人就远离了周大彪家。
对于春婆子与周大彪的算计,时意当然不知情。
时父的小学堂中午有休息时间。
离得近的,回家吃饭或者休息。离得远的也不会特意跑回去。
家里有钱宽裕的,交上一笔钱,就能在学堂里吃饭。
没钱的就只能啃点干粮,或者菜窝窝团子。
家里雇了秋婶夫妻,就是为了负责这些琐事。
其实时家的日子很不错的。
李氏的日常生活就是绣绣花,照顾照顾夫君。
洗衣做饭扫洒劈柴这些都用不到她。
可以说,李氏的生活,就是李家村里所有妇人羡慕的生活。
哪怕她没有儿子,让时童生断子绝孙,可人时童生就跟着了魔似的,把李氏宠上了天。
宁愿绝后,也要守着李氏过日子。
更别提,李氏没有公公婆婆,夫君还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
这让女人如何不羡慕。
她们简直羡慕哭了好不。
就因为羡慕嫉妒恨,所以传起时家的流言蜚语,更加热衷。
仿佛就能把李氏踩在地上,赢了一回似的。
当然,对着李氏她们是不敢的。
毕竟是童生夫人,而且家里还有孩子在人家学堂里进学呢。
哪怕现在没有的,往后儿子孙子也要靠人家启蒙,哪里敢明面上说人长短。
但在背地里嘀咕,是明摆了的。
幸好李氏不怎么爱出门,这些难听的话,没传到跟前,她也只能当不知道。
这也是李氏早上不太乐意女儿出门的原因。
怕那些长舌妇,欺负她女儿性子软,在女儿面前说些难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