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五零职工家庭独生女[年代]》 89. 第 89 章 谈嫂子之前……(第3/4页)
位名额的情况下,就只能等着有人辞职或者到了年纪退下去,要不然她们就算有高中学历,找工作也困难。
何柔柔从高二开学就已经开始在担心自己的未来了,有时候是真的焦虑。
好朋友何珍的父亲是生产队大队长,说不定还能帮自己闺女安排工作,比起她来说,机会肯定是要多一点的。
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现在城里招工名额几乎没有,姑姑姑父他们在这方面也帮不上什么忙,而家里也没有什么人脉,也不可能帮她安排什么工作,她就只能靠自己。
想到这些,何柔柔就只盼着高二可以慢点过去,永远都不要毕业,这样她就不用想以后工作的事情了。
只是这肯定是不可能的,离高中毕业就只剩不到一年的时间,她马上就要开始为工作而担心了。
她也不可能跟好友何珍说这件事情,更不可能麻烦她帮忙,毕竟就算是大队长,安排一个工作也是挺难的,指不定还要欠人情,帮自己亲闺女还行,帮外人就有些不值当,所以她也不会强人所难,非要好朋友帮她。
走一步看一步吧,大不了到时候就待在家里,帮家里干活,现在有三个哥哥在城里当工人,而且成柱哥明年毕业也要分配工作了,家里的条件比起小时候已经好了太多了,她就算在家里也不会吃太多的苦,家里也不缺她挣的那几个工分,帮家里做饭喂喂鸡做些家务应该就够了。
学农很快就结束了,经过半个月在宣传队的锻炼,乔嘉嘉觉得自己的体力好了不少,回去的路程也是像来的时候一样,徒步走回去的,路程是一样的,但比起来的时候就是感觉轻松了许多。
这半个月乔嘉嘉是真的瘦了,家里几个大人心疼的不得了,她一回到家,家里就天天做各种大餐,一定要把她瘦下去的肉给补回来。
王红霞也进了学校的思想学习班,接下来开始夹着尾巴做人了,压根就不敢再来乔嘉嘉面前蹦哒,路过都是绕着走,都不敢靠近乔嘉嘉,是真的被吓怕了。
乔嘉嘉接下来的学习生活还是挺不错,学校又新开了一门写字课,每周一节,就是用来练毛笔字的。
乔嘉嘉也有些搞不懂,为什么那些书法字画真迹就要破四旧,要被打砸,而到了学校又要教他们练毛笔,这不是有些矛盾吗?但她也不是学校领导,也不清楚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反正开了一门写字课对她来说也算是好事吧,至少以后练书法的时候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练了,也不怕被人发现了。
除此之外还有英语课,虽然现在开始查海外关系,那些外文书籍也是严查的重点,但是学校里英语课照开。
事实上在乔嘉嘉上小学之前,全国一直都是主要学俄语,学校里开的也都俄语课,但是等到她上小学的时候,国家跟苏联关系恶化,国内的俄语热终于也开始冷淡了下来,英语于是又取代了俄语,成为了主流。
去年上小学的时候,英语课被取消了,乔嘉嘉还以为以后都不会再有英语课,不过没想到今年她刚上初一,英语课就又恢复了。
英语课恢不恢复对于乔嘉嘉来说问题不大,她所有的外语当中,学得最好的就是英语了,毕竟前世出国八|九年,英语的熟练度已经仅次于母语了,这会儿英语课上不上对她来说都一样,没有什么影响。
不过虽然学校恢复了英语课,但是跟乔嘉嘉想象中的英语课有些不大一样。英语课居然是用来教他们用英语喊语录喊口号的,至于语法那些,压根就不学,每天就是老师把英语语录抄在黑板上,然后带着学生读,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思想政治课了。
初一开学半个多月就开下乡学农,下乡学农又是半个月,等回来感觉没上多长时间的课,一下子就又来到了十二月。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上山下乡运动正式开始了。
何英英在街道那边听完广播,回到家心有余悸地说道:“幸亏咱们家只有嘉嘉一个孩子,要不然遇到这事该咋办?那些不是独生子女的,每家都是至少要有一个孩子下乡的。还好咱们家嘉嘉是独生女,这事再怎么着都轮不到她身上的。”
乔和平也道:“是啊,也幸亏国家政策还考虑到父母身边至少要留下一个孩子尽孝的,独生子女这才不用下乡。”
不过乔家这样的情况到底还是少数,大部分的人家都是至少三四个小孩的,就拿乔家现在住的这栋筒子楼来说吧,一栋楼里就只有乔家只有一个孩子,其他人没有一户是独生子女的,现在听着街道办那边的广播都在发愁呢。
事实上山下乡这件事情,从五五年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那个时候都是动员为主,自愿报名,号召青年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直到了今年十二月,才终于开始强制,现在只要是到了年龄,在城里没有工作,就必须上山下乡去当知青。
那些家里孩子还小的,现在倒不用担心,离下乡时间还早着呢。毕竟现在文件上说,下乡是十六岁以上的初高中生,那些年纪还小的,除非他们自己自愿下乡,要不然街道办那边也不会过来强制他们。
乔嘉嘉她现在是在钢铁厂附属的职工子弟中学上班,班上的同学几乎都是跟她一样,家里父母至少是有一个是钢铁厂的职工的。
而钢铁厂的职工的福利一直都很好,从孩子出生就有育儿所,可以把孩子放到那里,完全免费,而到了三岁之后接回家,还可以继续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幼儿园也是不需要学费的,只需要交伙食费就行,上完幼儿园,就可以直接上职工子弟小学了,也是不收学费。
所以乔嘉嘉大部分的同学年纪都差不多的,基本只相差个一岁,不过那是在上初中之前。
因为小学实行五年制,之前她上小学时候的五年级学弟学妹们也跟六年级一起升了初一,现在班上的学生年龄就有些参差不齐了。
乔嘉嘉今年13岁,班上有比她大一岁的,也有比她小的,最大的是十四岁,最小的十二岁,但下乡年龄是16岁,他们现在班上大部分的同学都不用担心,到了初二毕业只要没有16岁,完全可以不下乡,继续上高中,这样就又能多留两年了。
不过也有几位同学这会儿正在担心,因为现在14岁,等到后年初二毕业正好就16岁,他们就成了该下乡的一份子了,到时候不能像那些年纪比他们小的同学一样继续升高中了。
不过也是有例外的,如果他们可以找到工作,或者是身患疾病,就可以不用下乡。
这次全国上下要求下乡本来就是因为城里岗位不足,没法满足那么大的就业需求。那些毕了业的学生,无法考大学,又无法就业,就只能成为待业青年,待在家里,或者是到社会上到处游荡,对社会治安的影响很大,上面提出上山下乡也有这方面的考量,所以只要有工作,基本就可以躲过下乡的命运的。
只不过因为前面大运动停课了两年,造成了六届毕业生同时在一年毕业的局面,六届毕业生的人数实在太多,城里现有的岗位完全消化不下来,甚至大多数工厂已经好几年都没有招工了,找工作当工人难度比十年前要大了几百倍。
现在年轻人想要进厂当工人,要么就是花钱,有人正好到了退休年纪,可以把工作岗位卖出去,不过价格比起之前几年高了不少,现在一个工作岗位可以卖到七八百块钱,尤其是又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