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女扮男装后我登基了》 31. 得到阳城 制造铅笔(第2/3页)
,这书到底是何人所写,竟然将烽火戏诸侯、曹刿论战、弦高退敌、二桃杀三士、勾践复国、商鞅变法、苏秦合纵相六国等历史大事深入浅出、脉络清晰地写了出来。
光这些故事本身,就是绝佳的教学素材,且写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就算语言过于白字,且有杜撰之嫌,但也瑕不掩瑜。
不光法正看得入迷,法衍自己也欲罢不能。
法正直到深夜才翻完了最后一页,迫不及待地问:“这是上册,下册呢?”他眨巴着清澈的杏核眼,期盼地看向父亲:“父亲能找到下部不?”
法衍摇头:“说实话,为父连上部都未曾见过。”
法正一击掌:“那父亲快把白天的差役唤来,他肯定知道下部在哪里。”
深夜,燕绥也没睡。戏志才把石墨与黏土烧结后成型,再浸入羊油中。石墨着色,黏土粘结,这样造出来的笔芯诚然坚固,也能书写。但……
燕绥拿着笔芯写写画画:“倒是坚固,但笔芯太粗了,这样写出来好生奇怪,字要是太小就不好辨认了。”
戏志才试着切割:“太硬了,不好细切。”他想了想:“或许应该在是石墨和黏土混合之后,先切成细条的模样,再烧制。”
“若是有个工具就好了,”燕绥道:“类似于直接把混合物塞到铁制或者木头机关里,另一头便能挤出来细条。”
戏志才若有所思:“回头我让人好好思量下怎么造。”
燕绥颔首:“嗯,有了笔芯,外头再用木杆围起来,就不用担心墨会蹭在手上,铅笔也不容易折断了。”
她拿了一块木头比划了一下,示意道:“应该把这芯一根一根地放到木杆的中心里去。”不过,总不能在里头掏个洞吧,那也太麻烦了。
“庄主,这个好办。”这难不倒戏志才,他直接用工具在木杆上刨出一个个凹槽,笑道:“到时只要把笔芯放进凹槽里,再用胶把两个木杆粘起来,笔就做成了。”
燕绥欣慰道:“还是志才思维敏捷,如此就有劳你了。”
戏志才的动作很快,压笔芯的机关虽然还没做出来,但让木工把石墨黏土的混合物切成一个个细条也可行。
一人一天切上几百个不再话下,何况燕绥拨给他的木工坊有四十五人之多。虽然多是流民中选的擅长手工活的学徒,但这种简单的活计都能做得。
戏志才让人把木杆刨出一个个的凹槽,再切为成年男人手掌的长度,十几个人全速动工,几天就做出来了上千个。
其实最费时费钱的反而是粘合木杆的胶。戏志才试着用生石灰、蛋清制成的胶水粘合,但效果不尽如意。
他试着制作粘性很强的鱼鳔胶,但这东西捣烂太费力气,河鱼出产的胶也很少,成本高昂。
最后只得用了猪皮胶,猪皮也不便宜,经过蒸煮、捣烂和过滤之后才能得到。好在一根根铅笔体积小,用的胶很少。
“要制胶还是得用橡胶树才行,树皮割开就有乳汁,稍稍加工下就能成胶水。”说到胶水,燕绥在记忆中搜索良久,终于想起来去泰国时候导游介绍的知识。
可惜了……
橡胶要种在热带地区,有的橡胶树甚至低于十八度就不能生长,就算兑换了树种也无用。
燕绥退而求其次,准备开春的时候兑换橡胶草。这东西根含乳汁,也可提取橡胶,生长环境要求也不高,在新疆那边的河滩、水渠旁就有很多。不过三国时候新疆还是匈奴等胡人的地盘,去寻过于麻烦,倒不如兑换。
戏志才给燕绥算了一下账,用铅笔书写相当持久,用下来成本比毛笔、墨汁和砚台省下十之八/九。
听完戏志才的汇报,燕绥痛快地表示:“尽管做铅笔,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有一个经济学规律,想必志才也观察到了,所谓的规模效应。”
“庄主的意思是出产越多,单个成本压得越低?”
“正是,试想谁不想让自家孩子读书习字,日后有出息呢?”燕绥觉得铅笔在全国都很有市场:“就算不是为了功名,识得字也更好在城里谋生,大字不识的人连订契约都稀里糊涂被人欺骗,吃过苦头的老人们省吃俭用也想让孩子上学堂,这铅笔的销量绝不会局限在我们的学堂。”
戏志才表示赞同:“比起买一套笔墨纸砚的昂贵支出,一支铅笔咬咬牙也就买了,能让孩子学会常用的几百字也是好的。”
“是啊,笔墨纸砚一开始配备就要一大笔钱,拦住了多少人。”燕绥叹道:“更何况后面还要源源不断地买纸和墨。”
戏志才思考了下:“铅笔耐用,能写很久的字。而且若是铅笔真能卖出上万支,成本还能压低,只是这东西用起来毕竟和毛笔书写不同,不知道能否被广泛接受……”
“放心,这么实用的东西一定可以大卖。”燕绥给鼓励戏志才道:“若是卖不出去,我们在学堂里作为福利免费推行也可,只要人适应了,自然就会买下一只。”
戏志才一下子打开了新思路:“免费推行?”
古代贫乏,哪有商家和后世一样不计成本地抢占市场。
燕绥简明扼要道:“先营销,凭低价垄断了市场,日后再提价,志才只管放手去做,销路就由我来吧。”
“庄主真是高瞻远瞩,不被眼前事拘束,某远不及也。”戏志才由衷叹道。
“志才太谦虚了。”想到自己搭建的工坊,燕绥强行踮脚,拍着戏志才的肩膀展望未来,振奋地规划着蓝图:
“日后,咱们纸坊继续扩大化,高端纸卖得更贵,低端的黄纸就走薄利多销的路子,甚至可以不盈利,先把销量大量做上去。未来有朝一日,说不定人人都读得起书。人人有教化呢。”她甚至想到了一个铅笔和黄纸搭配打八折的主意,针对性地对稍有余钱、但不够买笔墨纸砚的富农营销。
受燕绥的情绪感染,戏志才也觉得干劲儿十足。不出五日,数千支铅笔就在田庄的工坊生产了出来,先以粮票兑换的方式在云梦田庄和范黄庄内推行。
云梦田庄的中心设有名为“超市”铺子,里面有各色的物品,两个庄子的村民可以凭借粮票和银钱在里头采买。
比如普通的笔和一份墨汁各要十五张粮票,铅笔在超市上架的时候,只定为三张粮票。这对百姓来说,便不是什么负担了。
再让夫子在课堂上要求刚学字的,都先用便宜的铅笔,铅笔立即在庄子风靡了起来。不但小孩人手一只,连好学的大人都给自己买了笔。
城里的学堂更好推广,许多人囊中羞涩,买不起的几百钱的笔墨,便采买学堂门口只要二十钱的铅笔。
不过陈宫很为后一代担忧:“用这样的硬笔书写,日后写毛笔字怕是不熟练。”
“放心,若人有天赋,不会被铅笔耽误的。”燕绥笑道:“比起字迹美观的问题,还是先让人读书识字什么。
此时在法正的追问下,差役表明这书名为《东周列国志》,乃是一部小说。礼物是县丞准备的,想来下部还在阳城县。
法正好奇:“什么是小说?”
差役也不知。
法衍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