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我在乱世当“奸雄”》 91. 第九十一章 胜利回师(第1/2页)
在历城之战中,梁阑玉抓到的俘虏都是普通士卒,他们对于军机并不清楚。但经过审问,梁阑玉从他们知道的事情中推断出了很多情报。
据那些俘虏所言,在开年之初,周贤对战争尚没有任何准备,甚至他还在筹办一笔大买卖。然而到了一月底,北燕大都督慕容山派了名使者来到碻磝,与周贤进行了秘密商谈!
正是在那名使者到来后,周贤突然终止了大买卖,并且开始派出大量探子侦查历城的情况。再然后,便是月他派兵奇袭历城了。
由此可见,周贤就是奉了慕容山的命令办的事!
至于慕容山是为了什么,这就并非那些小卒能知道的了。梁阑玉也没有妄加推断,而是将自己的情况全部上报给了朝廷。
她提供的这些情报在朝堂引起了激烈争论。
一名朝臣道:“陛下,此事定是慕容贼妄图引发南北战事,故意为之!如今鲜卑王在冀州附近集结兵马,很可能有意清缴慕容贼!他燕国内乱,我们当坐山观虎斗才是。陛下不如写信向鲜卑王表达善意,使他专心对付慕蓉贼。如此我们便可不费一兵一卒,坐收渔翁之利!”
燕国国君高合是鲜卑人,齐国群臣不承认他的帝位,因此只称他做鲜卑王,并将北燕蔑称为胡燕。
有人强烈反对:“所谓鲜卑王与慕蓉贼有隙,只是捕风捉影罢了!焉知那些胡人不是串通一气,诱使我们放松警惕?待他们的兵马杀过黄河,我们的社稷可就危了!陛下,我们决不能怯战,不能被胡人看轻啊!”
“是啊陛下,既然他们主动挑起战事,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应当以攻代守,备战北伐,早日收服中原!”
北伐这两个字令云秦胸口一紧。
忽然间,他的灵魂仿佛抽离了大殿,去到了更高更远的地方。
“陛下,万万不可啊,如今绝非开战良机……”
“燕国内乱,如何不是开战良机?如此机会,绝不可错过!陛下,准备北伐吧!”
“你胡言乱语,别有居心!”
“你才别有居心!你如此奴颜屈膝,主意求和,可是暗中与燕贼勾结?”
“你放屁!”
大殿上,支持开战与反对开战的朝臣们越吵越激烈,甚至演变成了互相人身攻击。
若在往常,此时云秦定已开口调解。然而眼下,他却只是冷眼旁观,一言不发。
对于燕国内部的形势,齐国的重臣们了解得比梁阑玉更清楚。其实两国处境颇有些相似,都是新帝继位不久,内部矛盾错综复杂。且燕国还多了很多种族部落间的矛盾,因此显得比齐国更加混乱。
然而,虽说琅琊郡的确发生了叛乱,虽然他们也听说过高合有心排挤慕容山,可谁也不是高合本人,焉知他究竟什么主意?万一燕国执意放着国内的矛盾不管,就是要进攻齐国怎么办?或者燕帝就想以发动对外战争来团结内部呢?
更何况,不管幕后主使是慕容山还是燕帝高合,事实便是他们攻取了齐国的城池,打破了维系几年的表面和平。即使眼下齐国主动释放善意,表明自己可以不反击,燕国会信吗?哪怕燕帝原本没有南侵的计划,恐怕现在也有了!
而且眼下表明自己宽宏大量,会不会被燕国视为软弱可欺?更加无法避免战事!
总之,脆弱的、甚至不曾有过的信任一旦被人狠狠践踏,双方都必定陷入莫大的猜疑之中。
北伐……
云秦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这个词。
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帝王,都不会甘心偏安一隅。分明他们大齐才是继承了汉室的正统,可如今,冀州、郁州、并州……甚至连长安洛阳那样的王兴之地都被胡人所占据!
想当年,他的父亲云尚还只是一名小小的北府将领时,便有克复中原的雄心。云尚带兵北伐,连下数城,甚至曾一度收复了洛阳!可惜他的赫赫军功引起了朝中势力的猜忌,遭到打压排挤,朝廷拒绝再往前线运输给养。导致云尚不得不忍痛放弃已经打下的城池,重新退回长江沿线。
此事也导致云尚对前朝朝廷的彻底失望,他调转兵锋,转而进攻自家都城。他本欲在改朝换代、执掌大权后再度北伐,完成统一大业。只可惜,他刚拿下建康,便英年早逝了。
北伐……那是云尚未竟的野心,亦是云秦心底埋藏最深的欲|望!
可就眼下齐国的这个烂摊子,真的合适么?会否反而成为云氏王朝的催命符?
唯一令云秦欣慰的,大抵便是虽然齐国朝堂内权贵们勾心斗角,乱成一团,但燕国同样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耳边的一道呼唤将云秦的神智拽了回来。
朝堂上的争执愈发激烈,一些脾气冲的臣子们已经撸袖子准备肉搏了,边上众人有劝架的,有煽风点火的,再发展下去就不像话了。张礼实在看不下去,赶紧提醒云秦。
云秦回神,终于开口:“住手!尔等皆为权贵,如此鲁莽,成何体统!”
他将案上的砚台狠狠往地上掷去,一声巨响,顿时吓住了众人。
殿内重新安静下来。
云秦见已镇住众人,又放缓语气道:“诸位皆是栋梁之臣,纵想法不同,亦属人之常情,不该伤了和气。”
他两边各安抚了几句,对于那些互相攻讦之词,只当听不到,反正在他口中,举朝之内俱是忠臣,忠臣所说俱是忠言。
终于,在他的和稀泥下,众人情绪稍稍平和,云秦又命张礼去让御膳房煮绿豆汤,给诸公清火。
今日这议题起得匆忙,很难即刻论出结果。云秦让众人回去好生歇息,深思熟虑,改日再议。
……
……
收复历城后,梁阑玉又在历城留了几日,安定城中的形势,恢复秩序,随后她留下几百兵马驻守,便带剩余人等返回了郁州。
……
……
“回来啦,大军回来啦!!”
军队刚刚进入郁州境内,腿脚快的人已经将这个好消息传遍了乡间。
农夫们正在地里劳作,听到这个消息,惊讶地搁下了手头的农具:“梁刺史带兵回来了?”
“来了,还差几里地就到了!”
众人马上连活也不干了,跑出田地,准备去大道上围观。
有个年迈的老者正坐在村头晒太阳,忽听外面一阵吵嚷声,他年纪大耳背了,只依稀听得“军队……来了”这些词,不由一惊,慌张道:“又要打仗了?这、这、如何是好!”他年纪大了,已经跑不动了,万一敌军到来,他不能拖累儿孙,只能投井自尽,一了百了。
他的孙儿正巧从地里回来,赶紧走上前,在他耳边大声道:“阿爷,别担心,梁刺史把北寇打跑啦!”
“谁跑了?”
“北寇跑了!”
“北寇跑了?”老人闻言愣了一会儿,混浊的眼睛稍稍清明,抚着胡须激动道,“好,好啊!”
乡野的百姓们平日不太关心政事,只要仗不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