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当“奸雄”: 89. 第八十九章 我只要历城。北寇是死是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我在乱世当“奸雄”》 89. 第八十九章 我只要历城。北寇是死是活……(第2/2页)


    她想了想,吩咐道:“把宋二郎找来,这些兵交给宋二郎问清楚。”

    不多时,陆春与宋愈二人分别领着自己负责的人群走了,梁阑玉也把军官们全都叫进房间,并且让阿秋在旁负责记录,

    ……

    两天后,都督府的内堂,梁阑玉坐在上首的位置,下首坐了八个人,分别是蔡帔、韩卫、陆春、宋愈以及她的几名幕僚。这些幕僚是被她招揽或者主动前来投奔的,亦有豪族推举的子弟,都是饱读诗书、熟读兵法之人。

    而堂上还站了一人,乃是宋闻。

    在历城遇袭后,梁阑玉紧急命令宋闻召集商队的人手,打听与历城、碻磝守军有关的一切信息。由于最近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商队的规模也迅速扩张,其中有不少经常往来燕、齐之间的贩夫走卒,能够提供很多情报。

    今日宋闻便是来汇报他汇总的消息的:“攻陷历城的北燕军乃是驻扎于碻磝的军队。那里原有五六千兵马。驻军将领名周贤。他本是一名汉人流民,因武艺出众,十四岁时被燕国大都督慕容山收养为义子。经慕容山一手提拔,成为北燕将领。”

    “周贤驻扎碻磝已有三年,他与我大齐一直有经商往来,每年都会从徐、郁两州购买大量羽、革、皮等商品,继续销往北方,并且将北方的战马卖给我们,从中渔利。”

    碻磝亦是地处南北边境的要塞,周贤便利用这地理之便,做中间商赚取了不少金钱。

    然而作为一个能够在南北贸易中获利的将领,他不应该主动挑起战事才对,他如今的做法不免令人感到费解。

    韩卫想了想,问道:“是否周贤与历城的驻军最近产生了龃龉,因此出兵报复?”

    宋闻摇头道:“未曾听说。”

    梁阑玉亦道:“我问过城中的军民,亦无人知晓此事。周贤的商队经常从历城附近过路,历城军会收取关税,但抽成并不多,且三年来一直按定数抽取,从未增加。”

    韩卫神色茫然。这么说来,其实周贤与历城军最近并无过节?攻陷历城,固然可以令他少交一笔过路费,但更会导致齐国人停止与他通商,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殊为不智。因此这应当不是他袭城的理由。

    宋闻又汇报了一些关于周贤本人与碻磝驻军的情况,他从商队那里打听来的情报就这么多了。

    陆春、宋愈亦把自己从历城逃出的军民那里打听来的情况阐述了一遍,这便是目前他们掌握的所有信息了。

    历城遇袭后,梁阑玉亦想尽快夺回历城,增加郁州的战略纵深。但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没有摸清敌人之前,她不能贸然出兵,这是对手下士卒的不负责。因此她只是命郁州两军做好防御准备,随时待命。

    “你们有何想法?”梁阑玉问座下众人。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弄清周贤出兵的理由和目的。

    然而座下竟无一人发言。他们心中都很迷茫,虽然汇总了多个信息源,但从这些信息里,他们实在听不出周贤有任何袭击历城的理由。

    梁阑玉倒是有想法,她本想先听听别人的观点,见状也只能她自己开口了。

    “我有一揣测,诸君听听是否合理。”

    众人忙道:“刺史请说。”

    梁阑玉道:“周贤忽然从碻磝出兵,未必是他自己的想法。而且应该也不是北燕朝廷的授意。我想,有可能是他的养父,燕国大都督慕容山命他这么做的。”

    众人皆是一怔,稍稍思考后,便觉梁阑玉此言甚是合理。

    宋闻与历城军民提供的消息里找不出周贤出兵的理由,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便可视为他们排除了周贤是自愿出兵的可能性。而此战也大概率不会是北燕朝廷的授意——北燕朝廷正在以镇压国内叛乱为由集结兵马。如果他们集结兵马的目的是要讨伐齐国,那么谎称镇压本国叛乱,就是用来迷惑齐国的烟雾弹。

    现在兵马尚未集结完成,他们肯定是盼着齐国越放松警惕越好,没理由忽然命令周贤来个偷袭,虽攻取一城,却令整个齐国为之戒备。这不是打草惊蛇,自相矛盾了吗?

    那么,不是周贤本人,也不是燕国朝廷,最有可能让周贤言听计从,甚至损害自己经商利益的人,也只有他的养父兼上司,慕容山了。

    梁阑玉道:“燕国国内的叛乱是真,燕国君主想要镇压叛乱也是真。但镇压过后,是否继续挥师南下,进攻我大齐,我想在燕国朝堂内定有争论。北方战事连年,兵困马伐,反战之人当不会少。然而慕容山是燕国的大都督,他必定希望燕、齐两国开战,他便能通过战事自抬身价。我想他很可能因此命令周贤偷袭历城,激化燕、齐矛盾。”

    堂下众人纷纷点头,暗中惊叹。

    他们尚在周贤本人身上纠缠原因时,梁阑玉的目光已经放到了整个天下棋局上,其格局与思维之敏捷实在令人钦佩。而他们身为幕僚,竟没能为人主进言,亦叫他们颇感惭愧。

    然而梁阑玉却不介意。这些人亦是初成为幕僚,尚未适应自己的身份。她相信这些都是聪明人,而她一个人的智慧终是有限的,需要更多人为她出谋划策。

    梁阑玉道:“倘若如我所想,周贤应当不会再向郁州进军。他所带兵马约一两千人,城中的存粮只够他吃半月有余,至多一月。而他挑拨燕、齐的矛盾已经达到,不必继续冒险。依你们所见,若我想夺回历城,当如何是好?”

    韩卫问:“刺史想出兵?”

    梁阑玉缓缓点了点头。虽然她也希望能有更多时间来训练郁州军,但时间不等人。如果她不趁着敌军的辎重粮草还没运来赶紧把敌人打跑,一旦等敌人的运粮线畅通,固守城池,再想夺回历城就难了!

    而历城一旦彻底落于敌手,就仿佛一把剑悬在郁州的头上,从此郁州军民都得提心吊胆过日子了。

    蔡帔忙道:“刺史,既然城中粮草不多,不如我们围城,只要城中粮草消耗殆尽,敌军便不得不投降。只是以郁州四千兵马围城恐不足,不如刺史向徐州发书,请徐州军一同驰援。”

    攻城战是最难打的仗,往往需要兵力十倍于敌,并且付出惨烈代价才能取胜。周贤部队之所以能如此顺利,是因为他们发起偷袭,打了历城军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运气好杀死了主将,才使得守军不战自溃。而现在周贤部队必然严加防范,他们不可能再偷袭了。

    蔡帔亦知自己的部队战斗力有限,且他不想如此消耗兵马,因此提出了这个建议。

    梁阑玉不置可否,显然对他的提议并不满意。

    座下的宋愈忽然开口:“刺史是只想夺回历城吗?若纵走了北寇,刺史是否在意?”

    梁阑玉沉吟了一会儿。倘或周贤出兵的理由真如她所想,其实她并不想与周贤产生太大的冲突。因为她不想那么快激化南北矛盾,她尚需要时间来练兵。只是历城不夺回来也不行。

    她开口道:“我只要历城。北寇是死是活,我不在乎。”

    宋愈这才道:“我有一计,愿献与刺史。”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