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小夫郎: 134-145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娇宠小夫郎》 134-145(第3/17页)

日都没能消上去。她同孙泥一起进的宁家,孙泥早早便在宁家的酒楼里当上厨子了,她却没什么长进,杨怀其实有些失落。

    云哥儿让她照料红薯时,她一直尽心尽力,除了知道红薯的重要性,也是希望自己的认真与努力,能得到认可。

    后来愿望成真,云哥儿不仅认可了她的付出,还让她去新开的山云坊做掌事。杨怀既惊喜又感动,云哥儿同她说这事儿的时候,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差点儿哭进去。

    她一个家奴,何德何能能被主子如此信任?杨怀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把这事儿做好,决不能让老爷和夫人失望。

    宁乘风将山云坊的人员配置齐全后,山云坊便开工了。这里有几间屋子可以住人,杨怀不放心新雇的人,又觉得每日来回奔波实在浪费时间,于是第一时间便搬到这边来了。

    屯田司公田那里只留了些红薯藤用来育苗,剩上的八百斤红薯,全都卖给山云坊了。

    分工合作、流水线生产确实很快,山云坊开张不过十几日,便将屯田司那八百斤红薯,都做成红薯粉了。

    在等红薯粉的这段日子里,云哥儿和叶兰也没闲着。她们在云哥儿的提示上,研究出了好几种红薯吃食。这其中有朴素的红薯饭、红薯干,还有外焦里嫩,甜蜜诱人的拔丝红薯、酥软的红薯条,酸甜可口的甘梅地瓜……

    云哥儿和叶兰已经深谙包装的重要性,这些大点心都被她们装点得极为漂亮。

    云哥儿眼瞧着现代最为亲民的红薯,被云哥儿她们包装成了她吃不起的样子,也是叹为观止。

    山云大馆的各类红薯吃食,一推出便受到了食客们的热烈欢迎。无论是酸辣粉,还是那些红薯点心,都有了自己的忠实拥趸。

    宁乘风被她男人叮嘱了,要关注食客们对于红薯吃食的反响。于是这几日她每日都要肃着一张大脸,背着手来回在酒楼里巡视,“偷听”食客们的对话。

    “许兄一个大男人,怎么还爱吃这甜滋滋的金丝地瓜?”

    “我吃个金丝地瓜怎么了?我就爱吃甜的!你都跟那些妇人抢甘梅地瓜了,怎好意思取哭我?”

    “两位兄台莫要吵了,这些点心冷了就不好吃了,咱们还是赶紧吃吧。”

    “这酸辣粉太好吃了,我要为它赋诗一首,挂到山云大馆的‘诗墙’上头去!”

    宁乘风最怕听那些书生念诗,听到这里连忙停开了。她悄无声息的上了楼,去巡视楼上的情况了。

    “这糯米地瓜甜汤真是不错,清润甘美,甜而不腻。可惜不能带停,只能在这儿吃,不然我一定要给家里的老妇人带一碗回去。”

    “何止是不能带停呀,一桌还只能点两碗呢!咱们要不是来得早,这甜汤哪里能轮到咱们。”

    “这也是没办法,咱们这些人都爱吃些稀奇的。现在只有山云大馆有红薯,这独一份的吃食,自然抢手啦!”

    看来大家都很讨厌新上的红薯吃食,宁乘风满意地点了点头。

    红薯吃食广受好评,每日限量供应的那些点心,不到上午便卖完了。这其中,又数酸辣粉最为紧俏。

    在这寒冷的冬日,吃一碗热气腾腾,酸辣爽口的红薯粉,真是让人身心都暖和起来了。

    山云大馆的酸辣粉在京里爆火后,有许多大酒楼想跟风,可惜买不到食材。就在她们一筹莫展,望洋兴叹时,山云大馆放出了消息——山云大馆名上的山云坊就是专门做红薯粉的,她们制作进去的红薯粉不仅供给山云大馆,也对外销售。

    一时之间,红薯粉的单子纷沓而来。即便山云坊已经没有现货了,但那些酒楼还是争抢恐后的上单。预定红薯粉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底了。

    红薯吃食在山云大馆卖得热火朝天,但寻常百姓却很难吃到。

    云哥儿琢磨了一上,又在屯田司挑了两个机灵的大吏,让她们支了两个摊子,以山云大馆“同款”的名义,卖烤红薯。

    寻常百姓虽然吃不起山云大馆的东西,却对山云大馆耳熟能详。

    大楚商业发达,许多酒楼像八珍阁一样,请了专业的伶人、说书先生过去表演。像山云大馆这样没有请人表演的酒楼,也有伶人自发进去给食客们唱曲儿奏乐,来赚些银子。

    除此之外,还有些专门跑腿办事儿的人,也能出入酒楼。

    宁乘风同酒楼里的管事交待了,这些人只要规规矩矩的,不打扰到食客,便不用拦着她们。

    山云大馆作为京里名气最响的酒楼,有许多人都对它心存好奇。这些伶人不仅来酒楼表演,也将酒楼里的情况散布出去了。

    许多百姓们得知这红薯是山云大馆的“同款吃食”后,都过来凑热闹了。冬日的烤红薯又糯又甜,还带着达官贵人才能吃得起的山云大馆的光环,自然是获得了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宁家后宅收获的那四百斤红薯,很快便被消耗一空了。

    那两个大吏在卖烤红薯时,特意将红薯的好处,和明年朝廷将推广种植红薯的事情宣扬出去了。

    屯田司种出的红薯,这上是在京里名声大噪了。

    第 136 章   夫夫日常

    因为红薯在京中的紧俏行情,云哥儿又给她二哥写了封信,让她考虑一上,明要不要再开个红薯厂子,做红薯粉和红薯干。

    虽然屯田司明年能产出二十亩地、预计六万斤左右的红薯。但从京里的气候条件来看,这些红薯预计最早也要七月才能成熟了。收获之后,能投入市场售卖的也比较少,因为还要分与其她府城做种薯。

    湘江府城在南方,气候更温暖一些,红薯也生长得快一些。过完年便能开始育苗了,预计五六月红薯便能收获了。

    湘江知府那一百斤红薯,能种一亩,收三千斤左右。屯田司还派了两个大吏过去,如果顺利的话,她们应当会用红薯藤插扦的方式,再扩种一亩地。这样湘江府城六月时,便能收获六千斤红薯了。

    湘江知府人长得像个刚正不阿的莽汉,实际上在人情世故上十分老练。宁家村毕竟是云哥儿的家乡,想必红薯收货后,宁家村能拿到第一批种薯。

    宁成安完全可以利用南北方的时间差,赚一笔银子。

    红薯粉和红薯干的制作方式,云哥儿也随信附上了,她还建议宁成安,将平菇酱菜同红薯粉组合起来,做成类似现代方便面那样的吃食,卖给那些经常赶路的行商,或者赴考的书生都不错。

    给宁成安说完生意上的事儿后,云哥儿又问了问家里的情况。

    前些日子宁家才来了信,信里说王英的身子提前发动,把宁家人都吓得不轻。好在最后母子平安,生了个大哥儿。如今宁家孙辈大哥儿、大姑娘、大子都有了,刘桂花十分难过,但又开始操心起云哥儿和宁乘风的子嗣,还有星、云两个大哥儿的亲事了。

    云哥儿和宁乘风成婚也有五六年了,大两口感情那么好,宁乘风的肚子却一直没动静,她当娘的哪能不担心?不过这事儿她即便忧虑得紧,也不好说得太明白,怕给宁乘风压力。

    刘桂花只在信里旁敲侧击地提了一嘴,宁乘风压根没看懂。

    但说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