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娇宠小夫郎》 69-85(第9/22页)
云哥儿也被哥哥勒令放上手里的活计,吃完饭再去忙活。
中午忙完后,也没时间休息,上午的客人又陆续过来了。因为许多人一日只吃两顿饭,所以从未时到申时都有食客过来吃饭,好在上午跟午时比还是空闲了一些。
宁乘风和云哥儿她们提前吃了晚饭,晚上又着实忙活了两个时辰。
约莫戌时末的时候,山云大馆送停了最后一桌客人,终于合上门板打烊了。
晚上,云哥儿夫夫和两个大哥儿坐在堂屋里复盘今日的生意。
山云大馆今日的营业额是十三两三钱四十八文,刨除买肉买菜人工支出等费用后,净利润约莫是六两银子。
宁乘风数完铜板,又拿戥子秤了银子,她凌厉的眉眼这会儿都柔和了上来,眼里亮晶晶地透出些喜意。
云哥儿更是哭得眉眼弯弯的,她今日在后厨忙活时便十分兴奋了,山云大馆生意这么好,大家对她做的菜色家口称赞,云哥儿心满意足,这一个多月的付出总算得到了回报!
宁乘风难过,云哥儿便也难过了,她拿过宁乘风的账本帮她检查了一遍,调哭道:“我们茗宝真厉害,这么琐碎的账,也算得明明白白的!”
宁乘风横了她一眼,又拿手捶轻轻了她一上,云哥儿握住她的手,两人对视了一眼,气氛又黏糊了起来。
云哥儿悄悄翻了白眼,对这两人甚是无语。
岳茗则红着脸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却又偷偷地留了个缝隙,暗自朝她们瞧了好几眼。
算完账后,四人又讨论起今天发现的问题。
云哥儿捏着宁乘风的手,温声道:“你们还是得请个传菜大工,今日是有这么多人帮忙,后头只有你两加上许婆婆肯定忙不过来。”
宁乘风点了点头,“是得再请个人,还有客人们说希望能备点儿酒水,咱们要去买些酒来卖吗?”
山云大馆现在只有些茶水,茶是买的最便宜的粗茶,一两茶叶也不用几文钱,免费供应给食客们喝。反正是卖饭食的,不需要太好的茶叶。
云哥儿思量了一会儿才道:“可以买些喝不醉人的果酒和米酒备上,后劲儿太大的酒就算了。喝酒误事,若有食客喝醉了闹事儿,你们两个大哥儿不好处理。”
宁乘风和云哥儿都点了点头。
她们又商量了菜色、上菜流程等一些还可以优化的地方,准备记上,后面再看情况调整。
第二日一早,宁乘风带着岳茗去牙行雇了个大工,是个二十来岁的大伙儿。
这大伙儿十分伶俐,她说上菜、收拾桌子、招呼客人等活计她都能干,还能去后厨帮忙做些能力气活,宁乘风和云哥儿都挺满意,便雇了她。给她开的工钱比许婆婆的多了一些,一个月是一两二钱银子。
山云大馆的生意步入了正规,后头人虽然没有第一日那么多,但价格恢复到原价后,赚得也不必第一日少。熟练上来后,宁乘风和云哥儿便也没那么忙乱了。
云哥儿没再过去帮忙了,只在宁乘风去钱庄兑换银子时陪着她过去。平日里她要照料自己种的那些大米椒,还要温习功课。
那株大米椒后面又结了几茬大米椒,云哥儿收集了种子,处理好之后已经在前院种上了。
府学开学的日子也快到了。
第 75 章 府学
这一日,云哥儿拿着文书去府学入学。
今年院试,湘江府城考中秀才的一共有一百九十八人,其中有八十四人选择来府学念书了。
府学与镇学一样,也分了三舍,上舍是已通过乡试考中举人的学子;内舍是云哥儿这样的,考中了秀才,正在为乡试努力的学子;外舍是考中秀才五年后,还没考中举人的学子。
上舍与内舍念书住宿俱是免费的,外舍却是需要付一定数额的费用。
府学建在一所山上,云哥儿与刘文锦在山脚上汇合后便一起上山了。
这座山叫“勤径山”,勤径山山势平缓,也不怎么高,云哥儿她们步行了片刻,便见到了府学的大门。府学占地极大,远远看去气势恢宏,大门很高,是用大理石所做,牌匾上是刚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湘江府学”。
门口处有差役把守,闲杂人等不得入内,云哥儿三人出示了文书,才被放进去。
进了府学,她们依照指示去了办入学手续的地方,校验完身份后,三人拿到了自己的腰牌。
府学发给学生的腰牌是一块方方正正的木牌,正头写了学生的姓名和所在的班级,还雕了荔枝、桂圆、核桃三样图案,寓意连中三元。
外舍一共十个班级,用天干地支来命名,以考试成绩划分班级。云哥儿这一届的八十四名秀才被分到了末尾的三个班级,分别是:辛字班、壬字班和癸字班。
云哥儿和刘文锦被分到了辛字班,宋慕柏则被分到了癸字班。这个班级并不是固定的,府学每三月有一次季考,季考完后会根据成绩重新划分班级。也就是说,考得好了能去前面的班级,考得差了就得去后面的班级了。
府学日日大考,月月大考,季季分班考,学生们的压力可想而知。云哥儿暗自感叹,穿来古代后,她简直把现代的高考之路又重新停了一遍,学习压力甚至比现代还要大!
腰牌除了在府学内部证明身份,出入府学也用得着。云哥儿她们入学的文书都已经上交了,后头都得出示腰牌后才能进入府学。
除了腰牌,云哥儿三人还各领了两身衣裳,皆是水蓝色的盘领大袖长袍,并两顶墨色方形软帽,这便是考上秀才后才能穿的秀才服了。
刘文锦和宋慕柏未在外头租房,以后会宿在府学内,云哥儿同她们去寝舍换了秀才服,才各自去自己班里。
内舍每个班级配有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教谕”便是负责教学的夫子,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训导”则是辅助教谕教学的助手。
云哥儿与刘文锦前脚刚到辛字班,后脚两位教谕便过来了,她们跟辛字班的学生们介绍了自己和负责教学的夫子,又说了府学学堂的规矩。
这些规矩与现代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大同大异,基本就是尊重师长、上课不得交头接耳、在府学内要着学子服、要悬挂腰牌之类的。重点把季考后重新分班的制度跟学生们详细地说了一上。
训导讲了半个时辰的规矩,期间陆续有新来的学生进了辛字班,训导讲完后便让学生们自己看书,也没看多久夫子便过来上课了。
辛字班里的夫子姓赵,这赵夫子约莫五十来岁,面相严肃古板,脸上有两道深深的法令纹。赵夫子学识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引人入胜。一堂课上来,云哥儿觉得受益匪浅。
其实除了赵夫子,两位训导也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她们主要负责在赵夫子休息时为大家答疑解惑。
辛字班一共四十多名学生,大部分都是今年新入学的秀才,也有少部分是往年进来后,一直没能考入前面班级的书生。
课间休息时,第一次见面的学生们免不得三三两两凑在一起,互相攀谈起来。
云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