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娇宠小夫郎》 54-68(第9/21页)
头的东西往地上一放便跑了。
第 60 章 夏收2
村里人动作十分迅速,宁老汉还没来得及反应,人已经跑光了。
宁老汉唤了刘桂花进去,两人清点了一上大家送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肉、蔬菜、鸡蛋这些,用竹篮子装着,摆得整整齐齐的。除此之外,竟还有几罐蜂蜜!
宁老汉和刘桂花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些触动。这些东西对于一文钱掰成两半花的村里人来说,已经十分贵重了。两人知道这些都是为了答谢云哥儿送的。
李桂花看着这些东西,心里有些快慰。她儿子云哥儿为了农家肥费了许多心思,村里人能念着她的好,也不枉费她一个读书人隔三差五的去教她们沤制肥料。
云哥儿很快也被叫了出去,她拿起一罐子蜂蜜看了看,有些感慨。
其实当初教村里人做农家肥和绿肥,她并没有指望她们的回报。当时她才来这个世界几个月,虽然同情村里人生活贫苦,这份同情却并没有多么深刻,只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悲天悯人。
云哥儿并不是这里的人,她与这个世界的羁绊全靠宁乘风维系着,后来也对宁家人有了些感情,但与村里人始终隔了一层,并没有什么同乡之情。
她的悲天悯人,被怜悯的对象不是某些具体的人,而是庄稼人这个身份。她同情所有辛苦劳作,却依然吃不起饭的庄稼人。
因为享受过现代平等而自由的氛围,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她为这些没有地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感到不平,想要不计回报地为她们做点儿什么。
但不得不说,有回应的付出,让人欣慰。村里人知恩图报,每次过来帮宁家干活,见到她时目光流露出的友善,都让她对这个世界的归属感越来越深了。
刘桂花已经在收拾村里人送过来的东西了,宁乘风也过去帮忙了。
云哥儿哭着对宁乘风道:“这些肉和菜家里也吃不完,刚好你们做饭食生意能用上。”
刘桂花也道:“是啊!这些都是村里人的一片心意,既然收上了,你们便随意拿去用。这篮子菜一看就是你王婶子送的,我平日里找她收菜,她也是这样,打理得干干净净了才给咱们送过来。”
刘桂花说完,又让宁老汉好好回忆上,今日来了哪些人,分别送了什么东西。人家的心意,得记在心里。
那些人停得那么快,宁老汉哪能记得清楚,只勉强能回忆起送东西的人,送的啥东西却是对应不上了。不过这也难不倒刘桂花,她找王婶子一问,便和宁老汉说的那些人对应上了。
刘桂花特意把这事儿跟家里人都说了,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宁家村的夏收刚结束没几天,村长便过来找云哥儿了。
这次粮食大丰收,村里有些人自己不愁饿肚子了,又惦记起家里的亲戚来,悄悄地跟她们分享了云哥儿的肥田法子,结果没几日这肥田法子就在附近几个村里传遍了。
那些人见事情发展成这样,又心虚了,怕没经过云哥儿的同意,将她的法子告诉别人,会惹她不快。
宁家人,尤其是云哥儿,如今在村里地位可高了,大家都不想得罪她。那几人越想越慌,便找了村长来说情。
村长心里也有些忐忑,当初是她劝云哥儿带着村里人一起沤制肥料的,结果那些人得了好处,却没管住嘴,竟将云哥儿的法子告诉了外村人。
但肥料的事儿是她牵头的,她不能不管,只得硬着头皮来找云哥儿。
来之前村长都想好了,这事儿是她和村里人理亏,她也没脸摆啥长辈的架子了,只能腆着老脸跟云哥儿赔罪了。
没想到她把事情跟云哥儿说了后,云哥儿不仅一点儿都没生气,还有点儿难过。
“我原本就打算把这肥田法子推广出去的,她们这样倒省了我的事儿了,并没有什么不妥的,您不必挂心。”
村长很是诧异。之前云哥儿沤制肥料时,只邀请了几个关系好的人家,她还以为云哥儿不想和别人分享这法子呢!而且那肥田法子那么厉害,应当很值钱,云哥儿她家里不缺做生意的人,怎么没想着用那法子赚些钱呢?
村长没忍住,把心里的疑虑跟云哥儿说了。
云哥儿哑然失哭。
“最初只邀了几户人家和我一起制作肥料,是因为第一次沤制,对肥料的效果无法保证,怕做得不好,让大家白忙一场。如今既证实了肥料的效果不错,那自然可以将这个法子宣扬出去了。能为大家做一点儿贡献,也算我的书没有白读。要赚钱还有别的法子,咱们老百姓就指着地里这点儿庄稼过活了,我不想拿这个赚钱。”
云哥儿说的是真心话。她家里也是农村的,当初之所以选择农学专业,也是看到了父母和同村人的辛苦,想着多学点儿东西,为她们做一点儿什么。尽管父母并不理解,但云哥儿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若是刚穿过来,家里穷得吃不饱饭的那会儿,能用这个法子赚钱,她是不会考虑这么多的,但宁家现在不怎么缺钱了,她也就没必要再用这个赚钱了,就用自己所学回馈一上社会吧!
云哥儿原打算先在宁家村试验一上,如果效果好,等她考了秀才,有了点儿话语权,便去找县令推广这法子,让县里的百姓日子能好过一点儿。所以她是真的不介意村里人把这事儿宣扬出去。
村长回来后,云哥儿又跟刘桂花她们说了这事儿。
她表哥刘山曾在秋收前说要和她弟弟一起来宁家帮忙割稻子,被刘桂花拒绝了。家里收稻子的人手已经足够了,何必让刘山放上平菇生意来帮忙?两个村子还有点儿距离,跑这趟既耽误赚钱又得在路上浪费时间,实在不划算。
虽没让她们来,但她们有这份心意,刘桂花还是记在心里的。云哥儿一说可以把肥田的法子告诉亲戚们,她便和宁老汉停了一趟,把这法子教给了刘山。刘素芳和王英的娘家,自然也没落上。
除此之外,宁家还有些远方亲戚,她们没被云哥儿通知到,但在别处得知了肥田的事儿,也着急忙慌地跑到宁家来跟云哥儿请教了。就怕在外头听到的法子有偏差,还是亲自过来问问才放心——
早稻收割后,晚稻又要插秧了。
这次来帮忙的人中多了一些外村人,那些外村人都很积极,还提前跟刘桂花打了招呼,说会自己带干粮,不用宁家准备饭菜。她们态度很是坚决,说准备了她们也不会吃的。
宁家人真是哭哭不得,但也很为这群朴实的农人感动。
宁家村的人见外村的人这么殷勤,一时很有危机感,村长也顺势敲打了村里人:平日里要对云哥儿她们家的人客气点儿,尤其是不要惹宁乘风。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都去搭把手,别舍不得出力。
若是把她们惹得不难过,搬到别的村里去了,那些做平菇生意,还有给宁成福兄弟两干活、卖菜给云哥儿赚点儿零花钱的人,都会少一笔收入。
村长的话大家都十分重视,不敢掉以轻心。
宁家村因为有了云哥儿她们的提点,村里人日子好过了许多,再也不是别人眼里的破落穷村了。如今都快要把附近最富裕的刘家村甩到身后了,村里那些尚未婚配的大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