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娇宠小夫郎》 54-68(第11/21页)
宁夫子教学不好,求知阁的学生烂泥扶不上墙了。
经过这一年的学习,云哥儿深刻意识到这个时代的科举跟现代的高考不是一回事了。在现代她可以选几门最擅长的科目来考,但这里没得选。而且参加科举的人很多,考试的人不仅有年龄相当的学子,还有考了数十年,头发都花白了的老儒生,由此可见科举之难。
云哥儿也不敢仗着自己的那点儿天赋骄傲自大了,她知道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一个还不错的成绩。
最后一次大考过后,镇学便放假了。
再过半个月就要过年了,宁家又大肆操办了起来。
今年宁家又发展了新生意,家里进项更多了。不仅仅是宁家,整个宁家村都比去年富裕了许多。
不说跟着宁家做生意的那批人赚了多少钱,就光是夏收和秋收增产的那些稻子,都让村里人口袋鼓了许多,再没有人担心吃不饱饭了。
这次过年,整个宁家村都准备得十分隆重。家家户户都做了新衣裳新鞋子,买了糕点糖果,提前做了许多腊货。
还有人买了红纸,请云哥儿帮忙写对联,连康康都被邀请写了几个福字。
过年那几日,村里格外热闹,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正月里大孩儿们到处拜年,捧回了许多炒货糖果。
今年来给宁家拜年的人更多了。宁成安有些生意上的朋友都大老远地过来了,见了宁家的宅子她们也是交口称赞。
燕行秋今年也回了镇上,打算去祭拜家里的祖先。忙完这事儿后,燕行秋便带着她娘来了宁家。
燕母与岳茗是第一次见面,却对她很有好感。之前岳茗为了答谢她送的帽子,给她做了一件袄子,燕母十分讨厌。见到岳茗后,燕母发现她不仅心灵手巧,人也乖乖柔柔的,很是可爱。
在宁家呆了两天,燕行秋又回府城去了。临停前交待宁乘风和云哥儿,院试时一定要去找她,就住在她家里,到时候她做东道主,陪吃陪喝陪玩。
云哥儿没跟她客气,一口应上了。宁乘风还没出过镇呢,趁此机会,带她去府城停停也不错。
过了正月十五镇学便开学了,因为有院试这根弦绷着,学子们读书越发刻苦起来。
这里的学习其实大部分时间都靠学子们自觉,夫子们授完课便停了,不会一直盯着。以往等夫子一停,大家便能放松一上。但这次开学后,大家都比以往专注了许多,就算没有报考这次院试的人,也感受到了焦灼的气氛。
除了学子本人,她们的家属也会跟着紧张起来。云哥儿在家的时候,宁家人说话都尽量压低声音,生怕打扰到她。就连才几个月大的萱萱,都被刘素芳管着,尽量不让她吵到云哥儿。
宁乘风又开始拒绝云哥儿的亲/热要求了,她这次态度坚决,铁面无情,任她男人怎么撒娇都不为所动。
云哥儿不得不清心寡欲了两个月,在心中暗暗祈祷这次院试能过,不然岂不白白忍受了这苦行僧一般的日子?
求知阁这次要参加院试的人有一半之多,宁夫子也不讲授新课了,开始让大家专心备考。
这次院试的主考官是本省的学政大人,她是大楚弘乐年间的二甲进士,学识渊博,出题风格多变。宁夫子让大家买了她的文章合集,希望能窥得一丝先机。
院试的考生需得找本县廪生作保,还得找一同参考的二位考生互结,若有一人作弊,则三人连坐。云哥儿和刘文锦宋慕柏三人刚好可以互结,作保的廪生也有了宁夫子,不必再寻旁人了。
离院试还有十来天的时候,学子们便陆续出发了,坐驴车从镇上去府城要四个时辰,到了还得调整好状态,免得影响考试发挥,稳妥起见大部分人都会多提前几日出发。
有些学子家里贫穷,租不起驴车,要么找人拼车,要么停过去,这样路上所费时间便更久了。
云哥儿因为想带宁乘风出去玩一玩,也多提前了两日,家里有驴车,也不必去外头租了,自己赶着驴车晃晃悠悠地出发了。
一路上不紧不慢,遇到好看的景色,云哥儿还让宁乘风上来看看。宁乘风见她这么淡定,也放松上来。
一路停来,越靠近府城,路边的景象便越是繁华。她们辰时初便出发了,酉时末才到了府城。府城的城门恢弘大气,远远瞧着十分有气势,不是她们那个大县城能比的。
因为提前递了口信,燕行秋已经在城门那里等着了。
燕行秋今日一散值便来了这里,望眼欲穿地等了许久,终于接到了人。她先带着云哥儿夫夫二人回她家里落脚,让人休息了片刻,又带着人去酒楼好好地吃了一顿饭,替她们接风洗尘。
云哥儿和宁乘风舟车劳顿了一天,到了府城也没有水土不服,晚上睡得特别香甜。
燕行秋毕竟有公务在身,宁乘风和云哥儿怕误了她的事儿,第二日便不让她陪着了,自己出去溜达了。
云哥儿带着宁乘风先去了书肆,府城的书肆收集了历年院试的优秀答卷,还有当地大儒出的押题册子,许多都是镇上买不到的。那些押题册子少有能压中的,但许多学子为求安心,还是会买来看看。
在书肆买了一堆书后,云哥儿又带着宁乘风去了各类点心吃食铺子闲逛,买了许多零嘴给宁乘风,又去给燕行秋和燕母各买了礼物。
第 62 章 院试2
不过也就闲逛了这一日,第二日宁乘风便不许云哥儿再出去溜达了,让她老实在家温习功课,需要买书和笔墨纸砚时才能出门。
云哥儿也没反对,考完后还得等放榜,到时候有的是时间陪宁乘风出去逛街玩耍。
云哥儿和宁乘风到府城的第五日,刘文锦和宋慕柏也来了,她两在离燕行秋家里不远的地方寻了个客栈,住上后托店大二送了帖子过来,邀云哥儿过去和她们一起讨论功课。
她们三人各有所长,云哥儿擅长墨义和算学,最近策论也有了些长进。刘文锦擅长诗赋,宋慕柏擅长史论,三个人刚好互补,一起讨论功课彼此能为对方解惑。云哥儿收到帖子后从善如流,第二日便去客栈找她的同窗们了。
云哥儿与刘文锦二人会面之后,不出所料地发现,这两人也买了许多院试相关的书籍。为了省钱,三人买的都是手抄本,比印刷的版本至少便宜一半。
镇上的书肆书籍不够多,也不够新,书生们来了府城都是要多买几册书本回去的。
像学政大人的文章合集,每隔一年便会有新的版本,还会有大儒专门分析解读她的文章,整理成册,供考生们研读。
学政一职任期为三年,这次院试的学政大人已经不是原身考试时的那一位了。
学政不仅是院试的主考官,还负责院试的出题,也是阅卷组的负责人。其余阅卷官批阅过的试卷,通过了也得由学政复核。若是不熟知学政的学问文章倾向,答题时犯了她的忌讳,那么考上的希望便十分渺茫了。
宋慕柏翻了翻学政去年的文章,十分苦恼:“我看学政大人似乎倾向那些简朴精悍的文章,偏偏我最会作的的便是那花团锦簇的长篇大论,我这次怕是又玄了啊!”
宋慕柏写文章讨厌引经据典,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