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离婚之后我还爱你》 50-60(第7/32页)
了一份酒酿汤圆。
“马上要进组拍戏了,那个角色很瘦的,”喻修景说,“所以我应该要开始控制饮食。”
徐祁年点点头,“但是你已经够瘦了,如果要节食的话,也要注意健康。”
“我知道啦。”喻修景舀了一勺汤圆递到徐祁年嘴边,在他吃掉之后凑上去啄了一口他的嘴唇,还笑得很开心。
吃完宵夜,他们牵着手一起往出租屋走。
胡同里路灯很暗,底楼的一些住户客厅里还开着电视,明明暗暗的屏幕亮光从窗户里透出来。
两个人身上都带着烧烤味儿,是刚刚徐祁年点的烤串儿,一点也不辣,喻修景只尝了一口。
走到楼房的阴影里,徐祁年抱了抱喻修景,嘴唇在他颈侧摩挲,小声说:“你又要走了。”
“很快就会回来的,我还像以前那样给你打电话。”喻修景拍拍他的手。
“嗯……”徐祁年的酒其实还没有醒,身上温度也很高。
他模模糊糊地说:“这次也会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这句话戳到喻修景心窝子里,周围那么黑,他却觉得自己看见了前路一点微弱的希望。
第53章 P.53 没有天分,很多梦想,偶尔不幸
《天分》的主角是一个美术生, 他在绘画上天赋不多,单纯热爱。因为文化成绩也不算很好,他的父母为了让他有更好的前程送他去参加高考美术集训, 终于主角还是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有了几个非常要好的兄弟。虽然主角的画技一直不算顶尖, 但他有一双很识货的眼睛, 即他总是能够看到一副画的价值,凡是他认为好的作品,日后一定能爆红。
凭借这个天分, 主角赚到了第一桶金, 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创业。事业蒸蒸日上时, 一场意外使主角失去了双眼。
整个剧组基本都是年轻演员,导演叫李锦思, 也才不到三十岁。因为大家年纪相仿,所以能聊的事儿很多, 这几乎是喻修景待过的相处最愉快的一个剧组。
绵绵跟着喻修景进组,他第一次不用再去麻烦剧组的公共助理。
但很多事情喻修景还是不太习惯让别人来帮他做,比如每天买饭, 起床之后选要穿的衣服, 甚至是喻修景想喝水了, 绵绵也会马上递到他手边。
喻修景还私下和徐祁年说过这个,当时徐祁年就笑, 说这日子挺美的啊。
可能是环境原因, 在重庆他一点没觉得徐祁年讲话像北方人, 但他们到北京之后, 喻修景就发现徐祁年的口音重了一些, 说话带儿化音的次数都多了不少。
“这次你能准时下班儿吗?”徐祁年问。
“应该可以, ”喻修景说,“那你要来接我吗?”
“当然可以。”
徐祁年答应完,喻修景自己又意识到不妥。
“对不起啊,可能不行,”他语气愧疚,“主要是剧组旁边会有很多来拍照的人。”
“没事,”徐祁年说,“不要紧的,你回来我肯定在,不要难过。”
本来以为杀青之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没想到还有很多额外工作。到《天分》过审,开始安排宣传的时候,已经接近过年了。
这几乎是《天分》能够拿到的最好的档期,但阴差阳错之下,他们和另外一部爆剧撞档了。
这部爆剧喻修景也熟悉,就是当时他没有选择的那个剧本《听风》。
《听风》的男主角,被林天阳拿到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林天阳和他所扮演的角色红得如日中天,而《天分》无人问津。
星光千年本来就规模不大,签约艺人的数量十分有限,这意味着他们资源也是有限的。
在《听风》爆掉之后,所有好的资源都向林天阳倾斜。
喻修景跟着剧组跑《天分》的宣传。他们去了很多个城市的商场,第一站在成都。
周末的商场人流量其实很不错,剧组在底楼中庭搭建了舞台,led屏幕上是《天分》的海报,现场播放了《天分》的预告片和宣传推广片。
只有前面几排坐了一些年轻人,后面的座位大部分是路过的人走得累了才坐下来休息,还以为是要放电影。
工作人员下台发放无料,里面有印着人物和电视剧场景的扇子和暖手宝。
等到主创上台接受采访的时候,商场楼上才陆续围起一些人,扶着栏杆朝下看。
这样在几天的时间内,他们跑了十好几个城市,喻修景慢慢习惯这场活动结束就和剧组去下一个城市的节奏,稍有空闲就会困得立马睡着。
最后一座城市是北京,在广州白云机场,飞机延误半小时,喻修景才有空给徐祁年打一通电话。
那边接得很慢,声音也疲惫,喻修景问:“是不是又在做实验?”
“对……”徐祁年自己都忍不住笑了一声,“没办法,读了研究生才发现自己还差得远,每天听我老板打听进度,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停了半秒,徐祁年笑着说:“押韵了。”
他语气还挺轻松的,但喻修景却觉得心疼。
别人不了解徐祁年,他了解,他不是乐观,只是要强,这一点他们都差不多。
简而言之,就是觉得自己一定要行。
白云机场很繁华,喻修景一个人抱着手机戴着口罩坐在很远的地方,剧组的其他演员就在他座位的前面几排。
其实在成都的第一次路演,喻修景本来很开心,但剧组里的其他同事都很灰心,他也就变得不那么高兴。
喻修景和李锦思平常不怎么聊天,虽然李锦思其实很爱开玩笑,也挺懂他们这些二十岁左右的演员的心理,但无奈喻修景实在有点闷,也不是总能对着他们的笑话笑得出来,只是坐在旁边安静地听。
后来有天在赶盒饭的时候,李锦思恰好坐在喻修景身边,就和他聊天,问他:“你是不是《窄楼》入行的?”
喻修景点点头。
“邬珉晟,那可是大导演啊,难得你还能看上我这样的剧组。”李锦思拍拍他肩膀。
“不能这么说,”喻修景看着他,“我觉得您的戏很好。”
李导这么哟了一声,整个人像停住一样,低下头嗤笑一声。
“你知道吗?我真的一直觉得我肯定能红。”他把盒饭都放下了。
“但是有时候就是得认一认,”李锦思很平静地说,“这事儿不一定,但不能因为不红就不拍了。”
他说完这句话,喻修景拨弄饭菜的筷子也慢下来。
是,他不会因为不红就不演戏了。
所以如果一直有机会的话,把演员当成一份普通职业,不去想大富大贵家喻户晓,能演戏就是他的梦想,他也会慢慢拥有演好的能力。
喻修景忽然发现,其实自己已经足够幸运。
北京是最后一场宣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