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盲盒,捡漏暴富: 75. 第 75 章 事业受阻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时空盲盒,捡漏暴富》 75. 第 75 章 事业受阻(第3/5页)

次的采访杂志社显然很重视,是王主编亲自负责的。

    见三人略有些拘谨的样子,安抚的笑道:“就是平时聊天的样子,咱们也不要在什么严肃的场所,楼下的咖啡厅选个明亮的位置,我请你们喝咖啡。”

    杂志社所在的大厦二楼就是个休闲区,开着几家咖啡厅,王主编熟门熟路的带着他们过去。

    咖啡厅的服务员见了都是一脸了然的笑容,“王主编又带人来这采访啊,昨天老板还说应该跟您要场地费。”

    王主编:“那你就叫他亲自来找我好了。”

    服务员抿着嘴笑的意味深长的拿着单子走了。

    四人选了一处圆形半包围的卡座,四周有盆栽隔断,距离旁边的卡座也比较远,是个开放又私密的环境。

    王主编把录音笔往桌子上一放,看了一眼他们三人的坐位,“看来你们已经从竞争者变成朋友了。”

    沈青洋年纪大些,自己有开店的经历也对这种沟通话术不陌生,见状就知道采访已经开始了,“平时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难得能见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见面就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王主编对他们三人的经历早就做过功课了,见沈青洋开口便顺势从他这个头名引出话题,“我了解到你和温荑都是一个城市的人,以前曾经互相了解过吗?”

    沈青洋和温荑对视一眼,笑道:“这说起来确实有个故事呢。”

    王主编一听顿时提了精神,“看来这一定是个精彩的故事了。”

    温荑顺着回忆聊着:“精彩谈不上,就是有点离奇……”

    于敏是只要别让他说话,单是倾听就不太能看出来社恐的样子,见状目不转睛的看着他们侧耳倾听起来。

    他和王主编这才知道原来温荑和沈青洋之间的缘分起自一个烤柿子。

    王主编从他们的故事中精准的卡这几个点就把两人需要采访的内容都问了个遍,之后又巧妙的把话题引到于敏身上。

    后者虽然有些社恐,但可能是听故事听的意犹未尽,顺口就把自己的事当故事讲了。

    温荑和沈青洋这也才知道原来于敏别看手艺是家族传承下来的,人家却也是正经在国内一流的美院学习过,只不过毕业之后就把自己沉浸在偏远郊区的小镇上,整日与后山的竹林为伍,每天不是破竹就是在破竹的路上,活的想个苦行僧。

    温荑看他刚过三十就布满老茧的一双手,很为他耐得住寂寞而感叹。

    或许想做成一项手艺,就得有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毅力吧。

    听完他们的故事,王主编还有趣的看着温荑和于敏道:“两位都是在直播平台传播传统手工艺,并且有了不错的成效,那么你们对直播这件事是带着什么样的看法呢。”

    没错,于敏也是在直播的,而且听过他的经历还在王主编的手机上看了于敏的视频后温荑才意识到一件事。

    这个世界真的很小。

    当初盲盒app第一次给温荑下直播的挑战项目时,她就好奇的在主页上看过几个手工区的视频,其中有一位闷头不说话一直在破竹的师父给她的印象很深。

    当时她记得那位是在直播,观看人数就有几十万,让她大为震撼。

    还一度疑惑为什么大白天的会有那么多人不工作不上课的看直播。

    直到她也开始直播,才恍然发现很多人看直播并不是一眼不错的盯着看,而是当个背景音一样,就是开着。

    与其说是看直播,不如说是找了个陪伴。

    可是就在刚刚,她在王主编的手机上又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这才赫然发现原来那个被她误以为是五十岁的破竹师父竟然是于敏。

    温荑自从意识到这件事之后就一直时不时的用复杂的眼神看一眼他,把人看的毛毛的。

    听到王主编这么问,温荑想了想,“时代在发展,直播的形式也是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也是这种方式让沟通变得更简单更便捷,对于普通的网民来说,他们能在直播上获得快乐,然后带着更充沛的活力去面对生活和工作,对我们这些传统给手工艺人来说也很高兴大家通过直播更好的认识这些精彩的艺术。“

    采访以温荑的这句话为收尾。

    王主编关闭录音笔,再抬头笑容多了几分随意,好奇的问:“烤柿子真的那么好吃吗?”

    沈青洋半是得意半是骄傲的抬了抬下巴,“温荑这个食客的话还是很客观的。”

    温荑认真点头,“确实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味道。”

    去年她要不是去沙漠错过了季节,还惦记着要去品尝呢,谁能想到不等今年柿子季就在首都相见了。

    王主编做出夸张的垂涎表情,“那我可一定要去试试。”

    沈青洋:“那我一定扫榻相迎。”

    曾经他把经营饭店当做是一件不得不做的苦闷事,经过两年的时间心态也变了,自从做树脂画有了些成绩后,他就把晚餐停了,专门做下午茶,并开始享受大家吃到他手艺时的喜悦之情。

    告别王主编,三人一起吃了顿晚饭,互相探讨一下对国际展的想法。

    有了这次的采访经历,两天之后的电视台采访三人应对的更自如了。

    这位主持人的引导方式虽然不一样,最终落到他们三人身上也和回答王主编提出的问题大同小异。

    一回生二回熟,竟让三人看起来更多了些默契的样子,节目播出的时候说他们是曾经的竞争对手而且相识不过几天,观众都不信。

    坚信他们是早就认识的好朋友。

    而那时他们三人已经各回各家了,只等一个月后的拍卖会再聚首。

    这一个月温荑也没逼迫自己时刻思考破题之法,还在家开了几个盲盒,完成了一些简单的挑战。

    其中有一个盲盒让温荑很惊喜。

    她又开出了灵米。

    在上一批灵米马上就要吃光的时候她一次开启“200”点盲盒的时候开出了500斤。

    这一次可是让温荑喜出望外,短时间内在不担心灵米的问题了。

    除此之外还入手几样古董,都被她转售给了林秋石,入账几百万。

    灵指术也没落下,后面越来越难了,每多熟练一个动作就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效果也显而易见的。

    温荑甚至觉得自己这时候在做一件“瑚光珊色”绝对能比卖给谢青的那件更惊艳。

    可是这时候温荑却发现一件限制自己能力的障碍。

    “老师,我最多只能劈丝到64份,怎么才能做到更多的份数呢?”

    暮云枝面对学生的问题沉吟半晌,当着温荑的面给她示范了一遍。

    劈丝是苏绣的基本功,说白了就是分线。

    一股丝线是有多根蚕丝和在一起的,分线之后再绣,就能让绣品更精细、更活灵活现。

    比如动物的毛发,金鱼的尾巴鱼鳍,如果不能把丝线分得足够细,就不能达成更好的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