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盲盒,捡漏暴富: 74. 第 74 章 乌龙评分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时空盲盒,捡漏暴富》 74. 第 74 章 乌龙评分(第2/5页)


    这点就成了在场人都想不明白的奥妙。

    “唰!!!”

    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俞朝英。

    后者还在掩着嘴暗喜呢,就被这满是求知欲的视线看的汗毛直竖。

    立马讨饶,“这个是缂丝技艺的奥秘,就是我也不知道的。”

    求助的看着老馆长,“后面还有很多作品,我们还是赶快打分吧。”

    老馆长虽然也很好奇,不过现在确实不是时候,给了张馆一个眼神,后者连忙拉回主题。

    “对,有什么疑惑我们下去再说,现在的正事是评分。”

    “请大家输入各自的评分。”

    在座的人虽然心里都跟猫抓了似的,却还是强压着迫切的求知欲给出了自己的分数。

    俞朝英斟酌再,给了一个93分。

    转头与其他人相视一眼,本想探一下大家都给的什么分数,结果看到的都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果然等下午的评分一结束,他就被围住了。

    老馆长年纪大了不好和其他人去追问,给了张馆一个眼神就走。

    见组委会中一位上级部门派来的人频频回头,老馆长安慰的搭着他的后背把人推去餐厅。

    “放心,一会张馆会来为我们解惑的。”

    被他推着走的人这才安耐下好奇心,“这就是温荑的作品吗?”

    另一人也忍不住感叹:“年纪轻轻真是不简单啊。”

    老馆长也叹息:“当初还以为是个有点灵气的孩子,没想到才不到一年就这么厉害了,我也是没想到。”

    张馆没让他们等很久,饭桌上的菜上的差不多时,推门而入。

    “先喝口茶,”老馆长示意。

    张馆感谢的点头,把唯一的空位前早已晾好适口温度的茶水一饮而下。

    润了喉,这才为大家解惑,“俞老师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按照他的说法,当初温荑找灵感去敦煌阳关待了一个月,期间碰上一次降雨……”

    听着他把温荑的见到当地人用草格固沙的方法让沙漠出现绿色,这才有了这个灵感。

    在场的人都不免为之感叹,“这真是契合主题的作品。”

    一人了解的更多,就给大家讲草格固沙的原理,“这是我国的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固沙专利,利用干草埋入沙子的方式减缓水分蒸发速度,还能利用干草形成防风墙,避免草籽被风带走,留住了草籽自然就能长出草来。”

    “植物长出来了,土地沙化的速度就能降低,甚至能抢回更多的土地。”

    问题来了,“灵感的由来我们知道了,问题是她究竟是怎么做到远看近看都能有不同的效果呢?”

    张馆长叹一声,带着赞赏道:“据说温荑想到小时候曾经用过的一种小学生格尺,表面是棱形的条纹,这种条纹从不同的角度就能看到不同的图案,她也是利用这这种原理在缂丝作品上做出了远看近看各不同的效果。”

    人的视角看远近的东西角度是不一样的,同样是看脚边的布料,离远看是近乎平视,离近看就变成了俯视,正是利用这种物理反应才做到了不同的效果。

    一人对这种把科学融入传统工艺的做法强烈赞赏,“虽然这种想法是基于缂丝这种特殊的纺织工艺才能呈现这样的效果,年轻人的灵感却是其中的关键,未来的艺术界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另一人灵光一闪,突然笑道:“工艺品大师们都是在不停的求新,只有单面绣的时候随之涌现了双面绣和双面异绣,色金缂也是在原始的缂丝手法上被研究出来的,以后说不定这种不同角度能看出不同图案的缂丝也会成为一种变革求新的手法。”

    众人对视一眼,忍不住齐齐笑了。

    经过一白天的评选,十名大师和这些组委会成员都疲惫不堪了。

    索性晚上只剩下20件,也没出现什么让人意外的作品,很快以5分钟一个的速度结束了全部的工作。

    公证员当场出结果。

    在场的人都迫不及待的看着大屏幕。

    他们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的作品,也都希望自己认可的作品能得到高名次。

    这种伯乐心理促使着他们全程都没有交流,人人都沉默的等待着结果。

    屏幕上唰的出现一个排行。

    位于第一名的赫然是上午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树脂画工艺品《荷塘月色》。

    第一名同样是上午出现的竹丝工艺品《勃勃向上》。

    第名赫然是《草色眼看近却无》。

    俞朝英拳头用力握起,牙根狠狠闭合,眼睛中满是惊喜的光芒。

    恨不得立刻回去打电话告诉暮云枝这个好消息。

    第名啊,那可是国际工艺美术双年展的初选名额。

    确认大家都看清楚排行之后,屏幕刷了一下,出现每个作品的评分,十位评委的分数都出现在屏幕上。

    每个作品停15秒,确保大家都能看清。

    前两个都没有什么异议的,第名的作品一出,所有人都愣了一下,紧接着不由得啼笑皆非了起来。

    “老俞啊老俞,就算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徇私,而没必要做到这种地步吧。”山水画大师取笑他。

    坐在一旁的瓷器大师郑有为装模作样的叹了一口气,“做你的学生可真是太惨了,做老师的‘公平’到这种程度,学生是要吃亏的呀。”

    其他人都笑的前仰后合。

    张馆看着屏幕上的分数,站在台下偷偷拍了张照片,转头就发给了温荑。

    只见上面十位评分上,被去掉的最高分和最低分都用黄色填充。

    其中最高分没什么讲究的,99分给的评价很高,但是也没有夸张,因为给出98分的也有两位。

    问题出在另一个最低分上。

    评分的人赫然正是俞朝英,他给的是93分。

    倒数第一的人给出的是95分。

    当然,给99分、98分的人也并不代表他们觉得这个作品就真的值这个评价,大家对于青年展的评分是有共识的,只按照青年人的标准来评分。

    给了99分的人就是真的发自内心的觉着,这个作品在35岁以下的年龄段能做到的顶尖水准。

    可是俞朝英给的93分大家认为绝对是把这个年龄段拉高了不少,起码要到40岁以下的标准了。

    40岁是什么概念,要知道45岁就是工艺美术双年展大展的限制年龄段。

    这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有点过于高了。

    俞朝英被取笑的埋着脸苦笑。

    最后被逼急了,气道:“你们也太看得起温荑了,怎么都给了这么高分,99分也是太夸张了。”

    被他指着取笑的剪纸大师老太太啧啧有声的摇头,“跟你比起来我还真不算夸张。”

    说一句话就要被取笑,俞朝英也是无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