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46章 第 146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小知县》 第146章 第 146 章(第2/4页)

工部农具的事。

    觉得够朝野上下忙到脚不沾地。

    众人一听纪炀这话,下意识退后。

    行了行了。

    从你们翰林五斗院学到一句话。

    叫什么卷王,什么卷生卷死,说的就是你!

    但这次的忙碌,让大家都觉得值得。

    又过一年,好像越来越有盼头了?

    冬祭过后,便快到十二月份。

    今年的腊月过得热闹,在皇后鼓励下,汴京大户皆出来周济群人,主要是汴京周边的庄户们,也要过个好冬天。

    今年总觉得有些不同。

    等纪炀给闺女带上斗篷,小晴林偷偷给拨开,再给穿上的时候

    。

    纪炀眼神微眯看向闺女。

    林婉芸回来刚看到他们父女俩对视,开口道:“虽说到了腊月,但天不冷,她又穿着外祖给添置的皮绒衣,肯定嫌披风热。”

    小晴林机灵着呢,冷热都知道。

    这会见娘亲说话,明显有了底气:“热!”

    纪炀这才把斗篷给去掉,不过看看外面。

    今年冬天,好像确实很暖和,平时不是他管账,家里今年的炭火用得少,他也没注意。

    这会被婉芸点出来才想到这件事。

    但冬天暖和,并非好事。

    他好歹也跟着农人们建起良种司的,上辈子更是有农业知识丰富的奶奶。

    若遇暖冬,对农业来说并非好事。

    俗话说十月初一晴,割麦喂黄牛。

    这个十月初一自然是农历,意思是这个时间天气如果暖和的话,那就是暖冬。

    冬日里若是暖和,那泥土里的害虫便会大量繁殖。

    从而形成严重的病虫害。

    如今良种是研究出来,跟更适宜的农药还在研究,甚至在跟益宁府的知府指挥使他们联合在研究。

    可如果真的形成病虫害,又或者是蝗灾,就不是人力所能避免的了。

    便是放到现代,这种病害的预防都很重要。

    不只是病虫害,冬天暖和,那农作物就会提前生长,甚至在冬天抽穗,那来年的产量根本没办法保证。

    再者下雪少的话,雪无法在田地形成保温层,保护下面的根苗,农作物反而会被冻死。

    总之一句话。

    暖冬。

    并非好事。

    纪炀的担忧不无道理。

    司天监也在讲近来天气异常,到了腊月才下了两场雪,每一次都连地面都没覆盖。

    不仅如此,天气也格外暖和。

    这都不是正常现象。

    按照过往记载来看,十分有可能发生蝗虫灾害。

    一旦发生,必然民不聊生,尸横遍野。

    历史上记载的哪一次蝗灾,不是伴随着时局动荡,伴随着万里麦田颗粒无收,到时候饥荒必然产生。

    徐九祥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他倒是知道父皇还没登基时,中原便发生过这样的事。

    徐九祥让人找出那年的卷宗同纪炀一起看。

    也是暖冬。

    也是病虫害激增,蝗虫趁着天气合适偷偷繁殖,在豫州横行无忌,原本的沃野千里全都颗粒无收。

    而平原又没有山脉阻挡,只能眼睁睁看着黑压压的蝗虫飞过。

    那一年,中原各地死了几万人,更有趁机起兵造反。

    当时的皇上,自然是先皇的父亲。

    那位治下无方,底下贪官污吏无数,又借着赈灾的名义中饱私囊,看着十万百姓受灾。

    之后没几年,这位便病故,换了先皇登基。

    那几年的时候,承平国义军四起,各处藩王也蠢蠢欲动。

    好在先皇力挽狂澜,花了十几年时间平复上一任留下来的烂摊子。

    当然不只是蝗灾,蝗灾算是之前万因结下的一个果。

    纪炀安慰:“至少我们现在有所准备,先别着急。”

    纪炀又看向司天监:“前几年的冬日卷宗找出来,看看去年,前年的天气如何。”

    司天监会记录每一天的情况,找他们绝对没错。

    等卷宗找来,发现三年前还好,大雪覆盖。前年也还行,去年已经有些暖冬的迹象,但好歹下了几场大雪。

    大雪跟寒冷能抑制虫卵繁殖,自然形成不了较大规模的虫害。

    可去年跟往年比,已经有些变化。

    今年更甚。

    其实从十月份,司天监天气机构便在监测此事,等到冬祭回来之后,立刻禀告。

    纪炀看看他们。

    按理说应该早早禀告才是。

    皇上勤勉,自己这个学士也不是偷懒的。

    他们没有理由隐瞒的。

    如今到十二月份,很多地方的农夫都在割麦子,就是把年前不该长起来,却长了不少的麦子割掉,等到来年再继续生长。

    很多地方的踏青,踩麦苗,同样是抑制农作物徒长的方法。

    都是暖冬的迹象。

    估计接下来,中原各处都会发来文书。

    徐九祥下意识看向纪炀。

    他每次觉得自己对朝中事务已经了解差不多时候,总会冒出各种棘手的事。

    这也不能怪他。

    皇上这差事,也不是谁都能做的。

    而且这才哪到哪。

    承平国幅员辽阔,每年都会有新鲜事发生。

    但新鲜事也不算新鲜,中原王朝历经那么多岁月,总能在史书跟记载中找到相似的情况。

    虽说现在还不能确定会不会有蝗灾,今年的暖冬又会到什么地步。

    可各处的防范却要开始。

    说起来,纪炀是救过灾的,灌江府的雪灾就是他提前防范,提前准备,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那会是他亲力亲为,一个灌江府还好说。

    如今却不知道暖冬的范围到底在哪,又要提前准备多少粮食,还要做多少预防。

    天灾这种事,现代都有些无能为力。

    天气就是这样,太冷不行,太暖和也不行,不该暖和的时间暖和了,更不行。

    靠天吃饭,也就是这样了。

    现在汴京府做的事,远不如在灌江府热闹,但所做的每一件,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事。

    等翰林院把往年暖冬的记载,以及蝗虫病害记载找出来。

    简直让人眼前一黑。

    根据过往记录。

    暖冬过后必有虫害,而且因为冬日庄稼徒长,肯定会有减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