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40章 第 140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小知县》 第140章 第 140 章(第1/3页)

    当天下午,益宁府指挥使家中后院传来不少轰鸣声,好在他家院子够大,又有纪炀提前派捕快巡逻,这才没让周围百姓太过恐慌。

    倒是让邻居几家派仆人过来问情况。

    等知道这是在试验新式武器时,所有家主恍然大悟。

    但这威力,是不是有些太过厉害?

    在外人想来,纪炀跟益宁府指挥使试验新式武器时候,肯定面带严肃,神色肃然。

    丝毫想不到这会池塘旁全是兴奋快乐声音。

    纪炀本人倒是在旁边喝茶,等他们把剩下四五个手榴弹炸完的时候,顺势道:“工部马上再送来十枚,供指挥使试验。”

    说着,工部还真有人登门。

    指挥使跟他手下方才试了试,自然知道这东西的威力。

    手下看到新送来的,立刻跃跃欲试:“指挥使,咱们再试试?”

    方才那五个里面,指挥使扔了三个,更能直观感受威力,自然觉得过瘾。

    这会再看向送来的十枚整整齐齐的手榴弹,却并不去用,甚至把盒子稍稍往自己人那推了推,既不继续试验,也不送还。

    见此,纪炀笑了。

    如此宝贵的东西怎么能用来炸鱼。

    再说炸鱼可是不对的,放现代他跟指挥使等人都要吃牢饭。

    纪炀指了指池塘上漂着的鱼,开口道:“中午便吃烤鱼吧,那条,都不用解剖了。”

    益宁府指挥使无语。

    谁要留你吃午饭了?

    你还点菜。

    可手榴弹的威力出来,便是纪炀不说,他也要留客的。

    跟如此威力的武器相比,小皇帝那句话已经算不了什么。

    但益宁府指挥使可没那么容易“消气”。

    倘若这会消气了,接下来还怎么谈条件。

    所以接下来这顿烤鱼吃的不算热闹,纪炀也不心烦,甚至在讨论烤鱼的味道。

    一个上午过去,益宁府等人算是知道,为什么皇上会向这位托孤,而他确实没有旁的心思,只是一心为着承平国好。

    等到下午,虽然还在继续钓鱼,但说的话明显更深入了。

    聊到益宁府地方大,只是很多地方对百姓来说太过危险,所以不好居住时,纪炀笑:“岭南那边也是差不多,山高路远,瘴气沼泽多。”

    “所以我想着也没直接吃成胖子,岭南那边水果多,物产同样丰富,研究之后发现,那边很适合种甘蔗。”

    “现在三月下旬,估计已经开始鼓励当地百姓种甘蔗,制蔗糖。”

    “相信会带来很多收获。”

    这看似在说岭南,实际也在说益宁府,两个地方都在南边,都属于山高路远,所以穷的地方。

    而且地方势力极大,时刻都要防着当地士族变成土皇帝。

    成为土皇帝,也是当地许多士族想要的。

    反朝廷是不反的。

    太支持也不太可能。

    反的本事想法没有,阳奉阴违的本事大大的有。

    特别是这种臣强主弱的时候,各方都在试探。

    岭南那边指挥使还算客气,也是因为纪炀年后正月在翰林院任职,已经把岭南开蔗糖厂的文书送过去。

    那边知道皇恩浩荡,知道皇上在看着他们,便会老实很多。

    再说颜海青去外放,去的岭南荒凉之地,看着跟流放一样,但他去的时候可兴奋了,觉得终于可以建功立业。

    这几处边关则不同。

    位处中原的,在眼皮子底下,时刻都能盯着,有个反心直接被包饺子。

    在边关各处的,随时都能画地而治。

    当然这也不简单,一般人不会那么做,可要说恭敬程度,自然远不如中间那一块的。

    这也是几个指挥使对小皇帝阴阳怪气的原因。

    这次过来,本意便是试探。

    跟谈生意差不多,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不一定谈事情,但一定会试探。

    试探的时候,就知道这次生意到底是谁来主导,谁能占得先机。

    如果说益宁府指挥使在宴会时确实有气,但今天则只剩三分气,七分算计。

    他肯定会利用这次的“生气”,来谈个好价格,或者说谈个什么有利益宁府,益宁军的条件。

    纪炀对此心知肚明,自然早有把握。

    眼前他来谈,益宁府指挥使继续装作生气。

    他再适时拿出如今军中人人都眼红的新式武器,这条件不就来了。

    纪炀一步步算得准,走得也稳。

    纪炀聊到岭南的时候,益宁府其他人或许不解,但陪着林婉芸跟韩潇介绍当地作物的文官却是懂的。

    益宁府指挥使忍不住道:“你这人,还真是。”

    让他有再多气也出不来。

    “那你倒是说说,我们那又该如何发展。”

    纪炀笑:“种田。”

    种田?

    纪炀带过的地方,种花的,种草药的,种甘蔗的,放牧的。

    到他们这,只剩种田了。

    上面那几样,他们同样做得好,不用照看,便能很好。

    纪炀继续道:“益宁府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最适合农作物生长。”

    “再加上水利资源尤为丰富,内里便有三大河流。”

    “种什么都能成,种什么也都会好。”

    “可惜了,内里的水利工程建设一般,道路也一般。没记错的话,从汴京到益宁府的驿馆驿递并不算好,就算种了养了,又如何运出来。”

    “不说其他,益宁府的印染布可是一大特色,加上当然矿物染料十分常见,都是可以往内里运送的。”

    纪炀说的,益宁府指挥使何尝不知。

    但不跟中原多交流,也是他一直在做的。

    这句话没有说错,他不想跟中原多交流。

    一旦修驿馆那就说明中央对他们的控制更紧密,他们这些外面的大臣日子可就要被牵着。

    所以宁愿不修这些东西,他们也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方才说的驿馆驿递。

    就是官方修建在官道上的客舍,只提供给官员使用,繁华的地方二十里便有一个,荒凉的地方百里也难寻。

    而这些东西延伸到哪,便代表中央的实际控制权走到哪。

    毕竟道路通了,消息也会传递得快。

    边关几个城里,只有灌江府是有的。

    还是纪炀一手扶起来,前些日子说过的,从灌江府到凉西州的官道,再到潞州的道路。

    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道路通了,驿馆建了。

    所以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