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女养家记: 4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小户女养家记》 40-60(第2/25页)



    回到燕来巷后,陈念莞将写着自己名字的田契交给柳氏,柳氏见着那田价每亩才二两银子一亩,吃惊之余,赶紧问明原因,“那莞莞你是打算拿那几亩水田做什么?”

    “有个想法,可还得找人看看能不能成!”陈念莞是打算拿那水田来养鸭子。

    “养鸭子干嘛?”

    “做菜啊!”

    她会做的广府烧鸭可是很受市场欢迎的一道荤菜。

    到时候自己要开铺子,单做河粉的生意太单调了,考虑到将来要做大的酒楼生意,不早早想点招牌菜做出来那怎么成?

    “我们什么时候要开铺子?”柳氏吃了一惊,先前没听女儿说啊!

    “这不年底了嘛,我是打算年节后再开的,再说,焖窑也要找到铺子才能建起来,原本是想着有铺子了才跟阿娘您说的。”

    怪道要将出摊的事扔给她,敢情女儿是已经谋划着要开铺子了。

    没错,开铺子,这就是陈念莞第三个目标。

    柳氏心里一喜,便笑了出来,自家竟然要开铺子了,以前便是夫君还在,也是不敢想的事,乐了好一会儿又问,“那开铺子之后,我们还出摊吗?”

    “出啊,干嘛不出?”

    她还要靠这两个摊位将食客引流到铺子里头去呢!

    好不容易做得小有名气的陈家河粉,不是取消摆摊业务,而是进一步扩大业务而已。

    “开店?要雇多少个人?”柳氏问。

    她那些侄子目前那么多人,也就仅仅足够出摊而已。

    “先等表哥表弟们回来,看看他们怎么说?要不要做下去!”陈念莞想了想,道,“然后嘛,缺的人,我们可以去牙行买些下人回来。”

    “买下人?”柳氏惊疑,“莞莞,最近咱虽赚了挺多银子,可花得也多,还有银子买下人?”

    “所以这事还不急,慢慢来嘛!”陈念莞讪讪地笑了。

    没办法,她是那种只要手里有余钱,就止不住想买买买先改善生活再说的那种人。

    不过开铺子跟买人应该都得是年后的事了,在那之前,她想法子再赚上一笔钱银才是。

    陈念莞才想着赚银子,就有人送银子上门了。

    这人自然就是福星楼的张掌柜了。

    他等了半个月,没等来陈念莞到福星楼卖腊味。

    然后听说月满楼的施存祈回来了。

    听说施存祈到燕来巷找陈家姑娘去了。

    听说施存祈从燕来巷陈家搬走了许多东西。

    哎,是什么?不会也是看中了陈姑娘酿制的腊味吧?

    张掌柜快坐不住了,可看月满楼没啥动静,也没推出腊味系列,心里松了口气:还好,应该不是。不然,月满楼怎么可能不像前头推鱼腐,河粉那般,在食客当中大作宣传呢?

    又过了几日。

    听说施存祈从燕来巷陈家又搬了一批东西,还直接回京城去了。

    哎,怎么回事呢?施存祈到底带走的什么东西?该不会是直接将陈家的腊味运回京城吧?

    张掌柜再度起了亲自上门去问陈姑娘的心。

    毕竟前头买的那批腊味卖完了,陈家还是没有动静,陈四姑娘不想挣银子了吗?

    可他才要出门,天公不作美,下雨了,这雨还一下就是三日,不宜出门。

    张掌柜望雨兴叹。

    然后这日雨一停,张掌柜就上燕来巷了。

    听陈念莞说没腊味了,张掌柜死活不信。

    “你骗谁呢?陈姑娘,我福星楼前阵子送肉的屠夫,还说陈家河粉的主家厉害着呢,光在他那儿买肉就买了几扇,好几十斤的肉,你们河粉可是卖素的,也没见荤,那么多肉不是做了腊味,你们屋里几口人全吃了?”

    张掌柜质问,大有一副你们家要是真没酿腊味,把我头砍了去也不信的气势,“说,是不是都卖那姓施的了?”

    陈念莞无奈,只得承认施存祈捷足先登的事。

    张掌柜听后捶胸,大喊悔矣,却依然坚持要陈念莞交出最后的腊味存货。

    陈念莞心里有愧,又见有银子可挣,于是将余下留给自家的腊味也卖给了张掌柜,又挣了二十两银子。

    柳氏看着陈念莞眼神炯炯地不停摸着银锭子,好笑:“你可是将家里头所有腊味都卖得干干净净了,迟些日子要你表哥表弟回来,想吃腊味了怎么办?”

    “没事,这不有银子嘛!”陈念莞笑,心里暗叹幸亏她一早把要送范山长的那份腊味拿走了,“腊月时候,农户家不是要杀年猪嘛,那时候我们再买一轮,而后做更好吃的烧肉就行了!”

    只是那烧肉,得配上独特风味的酱汁,不知道这时代的海边有没有自己想要的食材,抽空得去码头渔家瞧瞧,或者去海边一趟。

    这头才说着表哥表弟们,那柳迟柳山等人就回来了。

    且不说他们这次回去七八天,柳家村村外祖家对他们带回那么多银子是什么反应,单看他们回来又拿毛驴驮了大包小包回来,就知道柳大舅对她们是一如既往的照顾。

    当然,这一次,也多带了两个劳动力过来。

    只是,跟上两次不同,这次来的,不是表哥表弟,而是舅母表妹。

    舅母是二舅母,柳迟柳风的母亲。

    表妹叫柳云,才十一岁,是柳河的妹妹。

    这次柳迟他们带了那么多货物跟银子回去,轰动了整个柳家。

    盯着那一锭锭的银锭子,柳大舅跟一干长辈出离震惊,对他们怎么在短时间内赚那么多钱银,问起来跟公堂上黄县令审犯人一般,边边角角都问得清清楚楚,然后直夸柳氏养了个好女儿,外甥女是个聪慧的。

    再听他们询问以后能不能都跟着姑母家继续干下去,他们大伙儿都愿意。

    家里就这个问题研究了好几天。

    最后的决定是,既然他们愿意,三妹家又肯继续带着他们捞钱,那就继续干吧。

    土里刨食哪里能一下挣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

    农户比商户地位高,也就得个好听罢了,真吃不上饭的时候,自有百姓抢着做商户。

    再说,柳迟他们的户籍不也在柳家村么?拿回来的银子多置办几亩地挂在他们名儿下,活计照做,保住农户这名分就成了。

    至于说农忙时忙不过来,柳家还有两房长辈在呢,他们雇人来干就是了。

    就此定下了往后表兄弟们跟着陈念莞大胆干,放心干的基调,可谓是陈念莞说干啥就干啥,说是啥,就是啥,指东不敢往西,让日后的陈念莞不由得要叹一句,好一群用着顺手的打工人!

    到柳迟他们要来抚宁县继续上工时,家里头就有意见了。

    跟柳迟柳河一般年纪的也想来做活,便连小舅舅也想来,他们带到姑母家的驴子可都能赚钱了,这燕来巷姑母家就是个金窝窝,谁来谁得银子,可不得争着来?

    可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