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发家致富: 180-20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发家致富》 180-200(第7/36页)

自己冷汗都要下来了:果然,老首长即便是退了,威严也是不减当年啊。

    他来不及多想,便把底下报上来的事情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

    周保国觉得更奇怪了:“一个学生?”

    邵清章继续道:“是,他是北平外国语学院的一位学生,就是他第一个发现那对人贩子有猫腻,并及时制止这场案件发生……后来,也是他告诉警方,说他有个朋友二十年前从京城被拐到津港,于是津港警察局就跟我们京城警察局联手,调查了二十年前这个案子。”

    “在我们经过多方走访探查以后,才锁定了这一团伙,二十年前他们常年流窜于津京地区,加上令孙的事情……咳咳咳,我们就觉得可能也有关联,便一起审了,谁知道还真撞到了一起。”

    “据那人贩子交代说,二十年前他们老大曾经拐到一个一岁左右的娃娃,因为身上有一条金包银嵌玛瑙的项圈,便认定这孩子是个有钱人家的少爷,想着干脆改拐卖为勒索,可是这孩子闹腾得实在厉害,最后、最后……”

    邵清章整个事情都说得小心翼翼的,还时不时查看见周保国的脸色,见他面上并无不虞,这才继续说道:“最后那人贩子就把孩子带离了据点,回来的时候说孩子已经被解决了,项圈后来也被当掉了。”

    周保国不怒自威道:“也就是说,你们查我孙子的案件只是顺便?”

    邵清章这下说是也不好,说不是也不对,尴尬地愣在那里:“这……周老,我们……”

    “行了,我说过不为难你,那孩子叫什么,我想我应该好好谢谢他。”毕竟是对方给了警方一个契机,让他们调查清楚二十年前,将人贩子绳之以法。

    于是邵清章满心欢喜地把名字报给了周保国。

    周保国对着名字自言自语道:“林逸秋?北外?”会不会是那孩子?还是恰好是同名同姓?

    思绪回笼,周保国继续问:“有什么问题吗?”

    刘伯年提醒说:“我今天特地问了一下林逸秋,他竟然是江省吴县人。”

    “这么巧?”周保国不由地想到当年那个奶娘张氏,就是媳妇从老家吴县找的,而那奶娘的夫家恰好也姓林。

    刘伯年谨慎地提起:“他来自吴县,又恰巧要审二十年前的拐卖案……您说他会不会,他会不会就是那个奶娘的儿子,而他那个所谓的朋友……”

    “你的意思是——”周保国呼吸倏得一重,心也跳得极快,他很想告诉自己不可能,这么离奇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可他的心里又是多么幻想这件事发生。

    “子曜还活着?”当年他们所有人都以为奶娘看护不利,所以事发以后立刻带着自己儿子跑了。现在看来,事情好像另有隐情。

    周保国疑惑的是:“可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拐走子曜对她有什么好处?现在又出来让警察重新调查这个案件,不是暴露了她吗?”

    但一想到孙子这些年所受到的颠沛流离之苦,周保国就恨不得一枪毙了……那个狠心的奶娘。

    刘伯年难得露出苦恼的表情:“我也不清楚,恐怕只能邀请林同学来家里好好坐坐了。”

    周保国却制止了他:“等等——这件事还得再查查。”

    刘伯年不理解:“首长?”

    周保国自己也说不上来为什么,他就是很喜爱林逸秋那孩子,可如果他的母亲当年做了那种事,那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把人送进监狱。

    “你去查查当年家里的几个老佣人,我不信他们对当年的事情一无所知。”周保国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这十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小孙子被拐然后被残忍杀害,老妻病重过世,独女自尽,几个儿子儿媳也失散在外地劳改。

    这个家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在苦苦维持,他真的太累了……

    林逸秋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周少爷被拐的始作俑者的儿子,还在图书馆闲逛。

    他先买了几本适合英语专业的书籍,又帮万山和许学全挑了几本看着不错的教辅书,还选了些文具。

    结账的时候,肖明朗看着账单露出了惊恐的神色:“这么贵!”都抵得上他好几个月的补助了。

    林逸秋调侃他:“知识是无价的,拿着吧。”

    肖明朗激动道:“真借我?”

    林逸秋点点头:“那是自然,我们一起看。对了,你要不要录像店看看有没有英语磁带租?”

    肖明朗自然不会不乐意:“可以是可以,但是天色不早了,你看咱那烤鸭……”

    林逸秋把大件扔在他怀里:“你放心,少不了你的。”

    第185章 新创业

    肖明朗把林逸秋带到了一家装修普通的小饭馆。

    “你别看这家馆子看着跟其他饭店差不多,它可是之前享誉京城的……”肖明朗把这家饭馆的来历说清,又怕林逸秋不信似的指了指店内的顾客:“这可是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老字号。”

    林逸秋惊诧地调侃他:“说得你倒像是本地人似的。”

    肖明朗羞涩地挠了挠头:“我姥姥是京城人,她常跟我念叨这些,我也就只记得吃了。”

    林逸秋点了一只烤鸭,很快就上菜了。

    这烤鸭还挺有讲究,光配料就七八种,还有薄如纸翼的卷饼跟特制的甜面酱,味道比后世某些连锁店还要好吃百倍。

    两个人很快就吃完了一只,竟然还有些意犹未尽。

    想了想,林逸秋又打包了一只。

    京城物价高,一只烤鸭就要8块钱,两只烤鸭抵得上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了,饶是林逸秋小有积蓄,此刻也得颇为不舍地摸了摸捉襟见肘的钱包。

    嘶,这钱有些不经花啊!

    其实他那点积蓄省着点用加上学校的补助,顺利读完大学四年是不成问题。只是这一来京城,林逸秋以前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又又有些故态复萌了。

    这时候林逸秋倒有些怀念在刘家村的日子了,那时候虽然日子清贫,但起码吃穿不愁。刘季年是个捕猎好手,野鸡鸟蛋河虾河鱼,三天两头便可以打打牙祭,哪像这大京城,哪哪都要花钱。

    想吃刘季年做的饭,更想那段高考前两个人腻在一起同居的那段日子。

    他来进城都快两个月了,也不知道这段时间,对方过得怎么样。

    林逸秋手上有一些食品厂的干股,年底就会有一些分红,照相馆也能赚到些钱,但这些产业都在刘家村,以后他也不会回去,既然来了京城,那就得重新打拼。为今之计,他得尽快给自己找一份兼职。

    目前他会的技能就是一些乐器还有画画,英语口语也很好,但这些在市面上都很难找到对应的工作。

    实在不行只能以北外大学生的身份去做补课老师,赚点外快。

    林逸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肖明朗:“你看可行吗?”

    “啥?”心思简单的肖明朗根本没想到还有这赚钱法子。

    又或者说,这片市场是空白的。

    “这会不会耽误学业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