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270-300(第20/37页)
待听说王熙凤为了争风吃醋,殴打平儿之时,刘姥姥不免叹息:“平姑娘亦是个好的,我头回见她时,见她生得花容月貌,身上穿着绫罗绸缎,只当她便是奶奶呢。她主仆两个正该同心同德才是,何必为了这个争竞?”
最后听说王熙凤结局凄惨,同贾琏离心,先遭休弃,又一卷薄席扔到乱葬岗之时,刘姥姥忍不住泪落如雨:“我要往城外寻奶奶去!便纵她有千般不是,也该买口棺材好生收殓了才好。”
穆平和晴雯互相看了一眼,忍不住苦笑,暗想这刘姥姥心地甚好,千万莫要因为收尸被王仁讹上才好。鸳鸯忙在旁劝道:“你老人家说得是!只是如今要照应的人多了去了,老太太和太太那边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再者还有巧姐。依我之见,你老人家姑且回家去,等到这案子判了,再做计较不迟。”
刘姥姥抹泪道:“到底是老太太身边的姑娘,极是有见识的,亏得你提醒,我差点乱了分寸!等到这案子判了,还不定要使多少银子。我看别家那些抄家的,多有流落教坊的。少不得我先去卖房子卖地,便拼尽全力,也要救巧姐儿出来才好。到时候还少不得还得借助两位之力。”一面说,一面作别穆平晴雯,一路往城外去了。
穆平和晴雯这才重新登上车子,心中都颇不好受。晴雯更是想起昔年元春省亲之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莫说那身在局中之人,便是晴雯这些目睹旁观者,也不免从中品出些悲凉伤感的意味。
谁知车声辘辘,刚转过一条街,前头便有一名满身珠翠的妇人闪身拦住车子,跪在长街之上,大声道:“请顺义侯、侯夫人安。”
那马受了惊,赶车的车夫极是不悦,勒紧缰绳,拿着马鞭子大叫道:“哪里来的村妇!还不快闪身开来!误了侯爷和夫人的事,你哪里担待得起?”
那妇人抬头,露出柳眉朱唇,跪在那里道:“大爷纳福。劳驾大爷通传一声,我同咱们夫人,却是旧时相识呢。”
鸳鸯听了这话,忙探出头去将那妇人看了又看,口中啧啧有声:“倒是奇了,竟然是她?”
晴雯听了这话,心中不觉起了几分好奇,也不等鸳鸯细说,将那车帘掀开,悄悄朝外头底下张望,只见那妇人穿着一身桃红嵌金丝的绸缎小袄,下头是葱绿百褶绸裙,头上戴着些金银钗环,倒也华丽。再细看那人面容,不觉一惊,只见那妇人不是旁人,正是袭人。
第287章 问情
鸳鸯生怕晴雯为难, 不待她开口,已先跳下车子,大声问袭人道:“袭人, 听说你已是嫁了人。既得了归宿, 从前种种自然一笔勾销, 我亦为你高兴。只是你这却是演的哪出戏?”
袭人此行, 实则事出有因。原本她自哥哥花自芳因厌胜之事获罪之后,家中无靠,误跟了那假王孙, 原本以为这辈子尽毁了, 偏生否极泰来,她嫂子和她母亲做主将她再度发卖时候, 偏生入了一个土财主的眼, 整整卖了二十两银子不说,还纵容她每日绫罗绸缎穿着,金银珠宝戴着。虽那土财主体态油腻, 相貌不佳, 年纪也略大些,但袭人已是心满意足了。
“谁知好日子没过几天,他便与我说,肯花了银子娶我, 皆是看在我是荣国府丫鬟面上。原本以为我同宝二爷有旧, 必能连带着提携他, 照顾他京中生意, 岂料一打听才知道, 我是被贾家逐出去的。于是整日里怨着我母亲和嫂子骗了他,非打即骂, 其后贾家被抄家,更是绝了念想。”袭人跪在地下泣告道。
因隔着帘子的缘故,她惟恐晴雯在里头听不见,故而声音极大,也不管旁人在一旁围观。
鸳鸯自跟着晴雯来到穆平家里之后,也曾暗中打听了袭人家的事,早知袭人所言半真半假,心中更加防备,冷冷问她道:“既是如此,今日又为何事?”
袭人忙道:“今日见侯爷和侯夫人进出荣国府,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可见面子极大。既是如此,只求夫人看在昔日情面上,在贵人跟前略提携我家老爷一番,我家也好有个靠山。日后结草衔环,必不辜负今日大德!”
鸳鸯见这话说得不伦不类,叹道:“袭人,你从前何等精明,如今怎么越活越回去了?侯爷和侯夫人是贾府的亲戚,如今贾府遭了难,案子尚未判呢,朝廷未曾明令禁止不准探望,人尽可去,这又要甚么情面。难不成你在暗中指责官府包庇徇私不成?再者,你家夫君是个生意人,生意人做事,只求童叟无欺,货真价实,那生意自是好的,又谈何提携不提携的?”
袭人原本同鸳鸯关系甚好,其后因鸳鸯看透她损人利己的真面目,这才渐渐疏远了,袭人只当鸳鸯必然顾念几分旧情,那晴雯又一味性急不会吵架的,一来二去必然顺着自己的意思走了,想不到鸳鸯如今一味偏帮着晴雯说话,却是一点情面也不肯留了。
又气又愧之下,鸳鸯早吩咐车子不做停留,直接走了。只有袭人一个人跪倒在尘埃里,紫涨着脸发呆。周围一堆人乱哄哄的,在那里讥笑袭人道:“你这是谁家的媳妇儿,看着人家富贵想着攀附了。也不买块镜子照照自己配不配?”
有人附和道:“她哪里买得起镜子?若买得起时,也不过来攀附人家了。”
又有人知道袭人底细的,在旁笑道:“你们休要胡说。她倒是买得起的。你们当她是哪个?原本是荣国府贾家里伺候宝二爷的贴身丫鬟,就那个写着宝玉的名字满大街教人念的那个少爷。因她天生不安分,在那里勾引少爷不学好,据说还干了许多伤天害理的错事,故而贾家才把她撵出来了。她家在贾家门口闹了几回,见得不到好处,一转身便投靠了那年那个假王孙。事情败露之后赵侍郎的女儿不堪羞辱,悬梁自尽了,她们家脸皮却厚,又赶上把女儿卖到别家里。这般辗转了几回,一看就是个三姓家奴的货色,那侯爷侯夫人既是贾家的亲戚,又怎么会帮衬这样的人?”
袭人听了他们都这么说,脸上臊得不行,却强行镇定,心想:“他们这些人哪里知道我的事?如今我还在外头不能进门呢,等到我进了正门,正头娘子喝过我这碗妾室茶,也便好了。”
穆平和晴雯只当袭人之事是个小插曲,并不放在心上,当夜翻来覆去谈论之事,却是刘姥姥更加多些。晴雯追忆说刘姥姥虽是一介老妪,却是极明事理极讲义气之人,只因当年来贾府打秋风时,得了王熙凤二十两银子的好处,便一直念念不忘。穆平听了也感慨不已,又反过来赞晴雯,说当年面摊那边见了她一面,当时便呆住了,惊为天人,又说得了她赠银,心中欢喜得简直要飞起来了。
晴雯听了他这样的话,反倒不好意思起来,轻咳一声道:“早些睡吧。明日还要早起送灵呢。”
次日丑时便起身,晴雯按品大妆罢,这才唤了穆平起床,与他搭配了衣裳腰带等物,催着往宫里去。一路之上夜色如磐,惟有同是请灵的车子从旁驶过时,可见着点灯光。
少顷到了宫里,果然见个个面上皆是肃穆之色,圣上大哭一声,随即文武百官此起彼伏,各个做痛哭流涕之状,皇太后和皇后娘娘也率领一群内命妇在那里啼哭,各个眼圈微红,拿着汗巾子拭泪,十分哀苦。有那实在哭不出来的,便于手帕中暗藏了生姜等物,借着那辛辣之气做悲戚之声。
只是这般悲戚,到底不过是表面工夫。待到出城请灵之时,早已雨霁云收,忙着嬉皮笑脸了。双悬日月照乾坤既久,一开始必然恭顺,但一山难容二虎,一国难容二君,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