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广告商: 16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大宋广告商》 160-180(第6/31页)

 ……

    罗月止一行人在寺中漫游,大抵半个时辰之后,行至一僻静院子。

    常修介绍说,这里是承天寺的客舍,有许多读书人和租不起宅子的吏员会寓居于此。寺里不收房租,仅凭他们自愿缴纳一些香火钱。

    王仲辅:“进去看看吧。今日带月止来这里,一为赏景,二是想让你见一个人。”

    客舍乃是座三进的宅子,一栋栋单独的屋子分列两旁,瞧着同客栈没什么两样,唯独中庭院子里有一株遮天蔽日的黄葛树格外惹人注意。

    百年的老根蟠露于泥土之外,蜿蜒交错,二十余米高的参天枝桠向四方伸展,坠着满枝湿漉漉的青翠欲滴的叶片,将斑驳日光漏映在青石地上。

    树下几位身着儒衫的年轻人或坐或立,远远看过去,便是一片古意盎然的风景。

    罗月止看得身心舒畅,只遗憾柯乱水没有同他一起南下,否则这山寺中的一景,怕不是能永远记录下来,供世人共赏。

    罗月止不由产生了些许好奇,靠过去听他们闲谈,谁知入耳的话却熟得不能再熟。

    “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这话说得一个字都没错。”

    这不是他拿来忽悠读书人练硬笔字的话么……罗月止略感惊异,再看他们手上拿的笔,一根毛都没有,分明是他们京郊药庄子里产的铅笔!

    那书生继续道:“就凭那卖笔的人能讲出这句话,再贵我也乐意买来试试。”

    罗月止听出些不对来,转头看向王仲辅。

    王仲辅放轻声音:“铅笔乃是北下的商船带过来的。我听你在信里讲过,此笔于京城不是什么稀罕物什,最近在南边却是物以稀为贵,炒买成了高价,一支笔卖得近百文钱。”

    “百文钱?”罗月止在京城百里之内,能称得上一句耳聪目明,再往外却是鞭长莫及,对淮河以南的市场情况竟全没耳闻。

    若不是此次南下,怕不是很长一段时间都要被瞒在鼓里。

    罗月止皱起眉头。

    如今做航运生意,成本高风险大,商人们在京城大量购入铅笔,运出京城经销转卖,摊些成本在卖价里,赚上几分辛苦钱,可以理解——

    但这利润是不是吃得也太多了?

    别的产品也就罢了,甚么留仙椅、猫爬架……皆不是生活必需,溢价高是常事。

    但铅笔乃是罗月止专为底层百姓们准备的,为的就是解决笔墨耗资高昂、读书写字成本太高的问题,如今本末倒置,真真是岂有此理。

    他刚想说话,便听人群中有一位秀才率先开口:“乐意买是你的事,但我说这铅笔定价有问题,亦是有我的道理。”

    “卖家说‘善书不择笔’,这话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既然不择笔,又为何偏要选择他们家的硬笔来使?若当真不计较器具,捡支烧火棍亦能成书,岂需花费百钱?”

    “拿这话糊弄人,能挣得一时之声势,但自要官府文书仍要求墨笔书写,省试会试皆要以字观人,这硬笔便绝对成不了气候,顶多是个图新鲜的玩意儿,昙花一现罢了,待诸人兴致消退,自然再卖不出去。”

    “卖笔的人但凡有些远见,便该知道,此物若想同毫笔竞争,必定要找出差异来,重塑优势,另辟蹊径。倘若坚持以己之短攻他人之长,只能是螳臂当车、以卵击石。”

    “若我来看,这铅笔唯独笔芯稀罕了些,外壳使用的是最寻常的松木,笔身连个清漆都未上,入手又轻得很,整体造价绝对高不到哪里去,不如摊薄利润,薄利而多销。”

    “其顾客更不该是舞文弄墨的读书人,而是囊中钱帛不丰、供不起笔墨的贫苦秀才,更有甚者,乃是寻常百姓、贩夫走卒。”

    “这话说得句句在理。敢问郎君姓名?”

    秀才往左一看,便见人群中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个生面孔。

    那说话的年轻人头戴纱帽,身着玄色圆领衫,腰系赤红鞓带,像是北方士人的打扮,皮肤却不似寻常见的旅者游商粗糙,顶着一张洁净雪白的小圆脸,斯斯文文,正笑意盈盈地望着自己。

    秀才作揖:“在下黄州宋斛,宋时丰。”

    他认得这年轻人身边的乃是州中王主簿,心中有了猜测,便继续对罗月止道:“拜见官人。”

    不仅聪慧,还是个极有眼力的人。罗月止来了兴致:“仲辅想让我来见的,就是这位郎君?”

    王仲辅也是偶然结识这位宋时丰,聊不过几句便想到了罗月止,不仅他觉得像,连何钉都说,若是罗月止遇着了这位,必定有些相见恨晚的意思。

    他二人所想果真不错。罗月止一见宋时丰便觉得合心意,两人一拍即合,就着铅笔定价与经营之事畅聊起来。

    宋时丰祖上世代务农,自祖父辈才进州城做起了小生意,在城南有个小摊位贩卖果蔬。宋时丰乃是家中幺子,虽自小读书,但比起科举入仕,反倒对做生意的兴趣更大一些。

    可家里人仍是怀揣着养出个进士的希望,便想了个辙,掏上一贯香火钱,在承天寺给他租了个小屋子来读书,干脆叫他远离家里的经营。

    “考中进士自然可以光耀门楣,但若是生意做得好,照样能叫家里过上好日子。”宋时丰与罗月止一见如故,忍不住同这位面向和善的官人诉说心意。

    “我前段时日偶然结识了王主簿,方知金榜题名之士应该是怎样的才华横溢,万中挑一。我是定然没那个天分的,思来想去,还不如经商。”

    这话罗月止听着可真是带劲,他忍不住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来,变戏法似的放在宋时丰面前,语气神神秘秘:“少年人,我看你根骨奇佳,是万中无一的经商之才,你可听说过一门‘广而告之’的生意……?”

    时值七月末,黄州难得的晴天。

    彼时的宋时丰并不知道,当他翻开《广告学概论》首页的那一刻,他的人生即将迎来巨大的转折点。面前这位神秘兮兮的小官人,将会把他拽入一道名为“广告”的天坑里头,一去不回头。

    “做生意有做生意的好处。生意做得好,不仅可以光耀门楣、扶危济困,还能造福一方。”

    罗月止说这话的时候,当真是有切身的体会:“若叫我来说,甚至有许多为官者难以企及的便捷。”

    宜春竞画、茶坊推广、狸奴相亲……听罗月止将他亲手缔造的广告案例娓娓道来,宋时丰当真有豁然开朗之感。

    宋时丰:从、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懵懂的年轻人对罗月止一礼拜下:“这门生意该如何做,还请老师教我!”

    第165章 整顿物价

    古有孔夫子在杏坛中传道授业解惑,今有罗家小官人在黄葛树下开设“广告学公开课”。

    他如今手上能拿出来的案例极其丰富,道理与故事结合讲得简单易懂,以宋时丰为首的小秀才们听得全神贯注,眼睛都不眨一下。

    小僧常修也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尤其听他讲到寺庙的“危机公关”,于京郊开设安养院,救济流民,实乃将坏事变成了积攒功德的好事,连连摇头赞叹。

    他小声问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