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咸鱼宜妃的卷崽日常: 第189章 管仲之才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清穿咸鱼宜妃的卷崽日常》 第189章 管仲之才(第2/3页)

?那朕可要听听你还有什么压箱底的诀窍。”

    “皇上空口白话便想骗得臣妾的秘诀,这算盘未免打得太响了吧?”郭宜笑着说道。

    但见宜妃笑靥如花,康熙也难免摇晃了一下心神,从腰间取下玉佩放在案桌之上,眉眼之间透着几分潇洒,“你若是说得好,这块玉佩便归你,说得不好……”

    康熙将玉佩朝自己这边挪了挪,“那便没了。”

    虽然她更想要金银,不过康熙这枚玉佩显然意义非凡,要是能得到,倒也不亏,郭宜眼珠子一转,“好不好都是皇上一句话的事,万一皇上欺负臣妾,不愿将玉佩赏赐给臣妾呢?”

    “朕岂会是这般言而无信之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康熙说道,他的心情轻松了不少,果然来翊坤宫是对的。

    “那行吧。”郭宜勉强相信,气得康熙牙痒痒。

    郭宜想了想,说道:“臣妾听说过一个故事。”

    提到故事,还在拼图的胤禟头一下子抬了起来,拽着胤祚的手凑到额娘的身边,“额娘,今天要讲什么故事呀?”

    “是大人听的故事。”郭宜低头看着儿子说道。

    “那禟禟可以听吗?”胤禟半仰着头看着额娘,眨巴着眼睛露出期待的神色。

    “也可以。”郭宜说道,她又不是讲什么十八禁的故事,当然能听。

    “来来,我额娘特别会讲故事。”胤禟拉着胤祚也挤上了软榻,硬生生地把康熙挤到了一边,康熙无奈地将胤祚抱在自己的怀中。

    郭宜瞧了一眼胤祚,见他并未有什么明显的表情,便开始讲故事。

    这个故事是郭宜在网上看的,她并不知道原型,稍作更改,变成了更加符合本土特色的东西。

    相传有南北两地相争,北地为了获得胜利,只允许百姓穿丝绸做的衣裳,造成丝绸价格上涨,南地便觉得有利可图,大量种植桑树,养蚕缫丝,将丝绸卖出,赚取银钱。

    正当南地之人为自己赚了钱得意洋洋之时,北地突然下令,不得从北地购进丝绸,造成北地丝绸价格大量下跌,且,为了种植桑树,南地毁去了大量的田地。

    北地趁机提高粮食价格,没有经济来源,也没有了粮食,南地很快落败,向北地投降。

    “那南地为什么不继续种植粮食呢?”胤祺仰着小脑袋问道。

    “因为桑树有根,即便是砍去了,土地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恢复种植。”郭宜瞧着他似懂非懂,又道,“这问题,你可以去问你五哥哥,他定然知道的。”

    胤禟想了想,又皱皱眉,从额娘的怀中溜了下来,对着胤祚伸出手,说道:“六哥哥,咱们去找五哥哥问清楚。”

    说是去找胤祺,其实就是他在翊坤宫闷坏了,想要出去溜达一下。

    胤祚顺从地从康熙怀中下来,牵着胤禟的手,胤禟瞧了一眼那一堆还没有完成拼图说道:“额娘,禟禟先去找五哥哥了,拼图就等禟禟回来再拼哟。”

    郭宜也知道一直拘着不是个办法,她点头道:“注意安全,不许将奴才甩开。”

    “知道哒。”每当提要求的时候,胤禟就格外的乖巧,转头又看向汗阿玛,“阿玛,儿臣先出去玩了。”

    “嗯。”康熙点点头,瞧着胤禟溜达出去了,他才看向宜妃,“宜妃是在何处听的这个故事?”

    “臣妾是在庙会上,有那说书人会说上一些有趣的故事。”郭宜又道,“难道说皇上也知道这个故事?”

    巧了,难道康熙也互联网冲浪?

    “宜妃可听说过管仲此人?”康熙问道,神色悠然。

    “未曾,是朝中哪位大臣吗?”郭宜问道,她当然知道战国时期的“管仲”,但是这明显不是她该知道的事情。

    “朕若是有此等贤臣相助,岂不是如虎添翼?”康熙笑着说道,若是朝中哪位臣子有管仲之才,他做梦都要笑醒了。

    郭宜露出迷茫的神色,手掌撑着下巴,又凑近了问道:“那是何人?”

    “此人乃是有识之谋士,你故事中提到的谋划便是出自他手,此计助齐国收服了三个国家。”康熙感慨道,这般谋士无法为自己所得,真是大大的遗憾啊。

    “原来臣妾听过的这个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啊,臣妾还以为是那说书人胡诌的呢。”郭宜带着几分小得意说道,心中却是暗道,好险,还好她没有用这件事忽悠康熙,博学多才这四个字果然不是盖的。

    “应当是那说书人自己改编过的。”

    见康熙自己便把逻辑给圆上了,郭宜偷偷松了口气,说道:“想必是的,若是一开口便说今儿我给大家说一段历史,恐怕围观的人都跑光了。”

    是这个理儿,康熙点头,“所以,这就是你要表达的吗?海上贸易是邻邦的阴谋?”

    郭宜……当然不是,她想说的是贸易战争哎。

    “当时是臣妾祖父带着我们去的市集,听了这个故事,他便回了家,在家中左思右想好久,才决定自己组建商队。”郭宜说道,原本只是外面的人来收毛皮,组建商队之后,在毛皮生意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利润也更为丰厚。

    而且,商队除了能将毛皮生意带出去,还能将南边的东西带到盛京。

    郭宜胡编乱诌,给祖父的身上再增添几分传奇色彩,“祖父说,毛皮生意于我们而言,是命脉,命脉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康熙思索了一下,便知道宜妃想表达的是什么了——他们现在太依赖于海上贸易了,被对方拿捏着自己命脉,一旦对方不愿意再从他们这里购进茶叶、瓷器之类的东西,江宁百姓该何去何从?

    但是,海上贸易带来的利润如此之大,若是为了这份担忧而废止,岂不是因噎废食?

    康熙陷入了良久的沉思,诚如宜妃所言,要解决此事的办法便是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或许可以如同岸塔穆一般,建立自己的商队,但是就目前而言,并非好时机。

    “所以,宜妃有何妙招呢?”康熙笑着问道,宜妃能说出这个故事,应当想过解决办法吧。

    “如若制出来的东西,咱们自己的老百姓也都能使用,何愁将来海上之路断开呢?”郭宜说道,这个政策好像叫做拉动内需。

    这与“何不食肉糜”有何区别,百姓最重要的便是填饱肚子,什么丝绸、瓷器,那都是富贵人家才会用的。

    康熙正准备说出口,忽然愣住了,他深深地看了宜妃一眼。

    说了这么久,郭宜也觉得口渴了,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顺便挡住康熙那灼人的视线。

    瞧着康熙没有开口的打算,她硬着头皮说道:“不知道皇上觉得臣妾所言如何?这玉佩臣妾到底能不能收?”

    “自然是能的。”康熙的语速很慢,目光落在玉佩之上,顺手朝宜妃那边推了推。

    “那臣妾便恭敬不如从命了。”郭宜笑着将玉佩拿起,这个一块上好的羊脂玉,晶莹润泽,上面刻着双龙戏珠之纹饰,刀工质朴简练,显然是出自大家之手。

    “宜妃所图甚大啊。”康熙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所谓丝绸、瓷器、茶叶都只是表象,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