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咸鱼宜妃的卷崽日常: 第137章 糖枣糕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清穿咸鱼宜妃的卷崽日常》 第137章 糖枣糕(第2/3页)



    康熙想想往年的光景,一到还钱的时候就悲天怆地哭穷,如今买起洋芋来倒是大方得很,他在心中哼了一声,咬牙,今年一定要让他们把钱给还了!!!

    一定!!!

    “总共卖了多少钱?”康熙将账本合拢,胤祺在丰泽园拢共种了约莫有五亩地的洋芋,亩产三千斤的话,也是一万五千斤。

    “约莫一千五百两出头。”曹寅说道,顿了顿,又说道,“店里面现在还

    在卖番薯呢。”

    “你这是打算把丰泽园的东西都卖了?”康熙眼睛微微瞪大,不可置信地问道,卖了洋芋不够,还要卖番薯?

    “微臣绝无此意。”曹寅说道。

    康熙这才松了口气,不过他这口气还没有彻底呼出来,就听到他的胤祺说道:“等到明年就可以不用卖丰泽园的东西了,儿臣与曹大人说好了,明年就卖试验田的东西了。”

    康熙哽住,说来说去,还是要卖,他犹豫了一会说道:“要不朕私库给你们补贴点吧?”

    胤祺心中焦急,很想辩解一番,他觉得这样卖挺好的啊,为什么汗阿玛看着不是很高兴的样子呢?

    “臣妾倒是觉得这作物卖得好啊。”郭宜劝道,对儿子递了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怎么宜妃也要跟着凑这个热闹?”康熙瞧了宜妃一眼,喜怒莫辩。

    郭宜瞧出来了,康熙心中有些不爽啊,也是,虽然就是一点菜叶子果子,但也是皇家之物,公然售卖皇家之物,不知道的还以为爱新觉罗家族要完了呢?

    “皇上,臣妾觉得这反倒是个好事。”郭宜笑着说道。

    康熙心道,哪里好了?面子里子都要被她儿子给卖光了!

    不过当着众人,他也不好让宜妃没脸,只能顺着说道:“宜妃觉得好在哪里?”

    “这是与民同乐啊。”郭宜笑着说道,“皇上乃是天子,万万人之上,百姓们心中都好奇天子日常吃什么,这一看,跟大家一样,吃的是洋芋,一下子就接地气了。”

    接地气?结合宜妃的描述,康熙隐隐约约猜出了这三个字的意思,就是亲民吧。

    “一两银子十斤洋芋,这价格百姓怎么吃得起?”康熙笑道,宜妃还是太天真了。

    “此则是第二点好。”郭宜继续说道。

    价格贵怎么还能算好?

    “洋芋的价格贵,是因为此物稀有。”郭宜话题一转,提到了今年洋芋种植的推广之上,“若是百姓们知道这东西稀缺珍贵,能卖得好价钱,皇上您又何愁洋芋的推广种植呢?”

    康熙眼神一亮,宜妃所言的确有道理,那些老百姓不愿意种,如同牛不喝水,他也不能强按头,不过要是让他们知道这个东西种了能赚钱,必然会主动种植。

    康熙还想得长远些,今年洋芋已经收获了,那些种植洋芋的老百姓手上还有不少的洋芋,若是让人收起来,转卖到别的地方去,既能赚钱,又能提高百姓种植的积极性,还能扩大洋芋的种植范围,何乐不为?

    “宜妃所言甚为有道理。”话说到这里,康熙不得不认同宜妃说的“好”是真的好。

    “最后还有一好呢。”郭宜见康熙已经被前面两个解释攻略了,此时抛出第三个好。

    康熙心中“咦”了一声,他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可分析的,也好奇宜妃能说出什么来。

    郭宜微微上挑了一下眉梢,杏眼中带着几分笑意,“这第三好啊,就是让这天下的百姓都知道,皇上为了他们能吃饱饭,特意创建了农事处,此举是为福泽苍生。”

    “皇上圣明。”曹寅立马拱手说道,他就知道宜妃肯定能够说服皇上的,没想到她一下子就说出了好几条理由,还句句属实,让人找不出漏洞。

    最后一个“好”字正命中康熙的心。

    自打入关以后,他们最缺的是什么?不是强兵,不是利刃,而是信服力。

    为了让天下的百姓承认大清的统治,他坚持仁政,数次免除赋税,治理黄河,废除圈地令,减轻民生之疾苦。

    如今宜妃一针见血地说出他心中所想,让他颇有些感慨。

    “真的能行?”康熙还是有几分不相信。

    “只要百姓能从中受益,他们便会相信的。”郭宜说

    道,神色坚定,百姓所求无非吃饱穿暖,若是能从康熙的政策中获益,他们又怎么会不念着康熙的好呢?

    “要是这样,那便是极好的。”康熙说道,又看向胤祺和曹寅,语气中顿时充满了万丈豪气,“你们亦是听到宜妃所言,朕将农事处交给你们,你们可要好好干,万不可辜负朕的期许。”

    曹寅……突然感受到了皇上的殷切期盼,以及巨大的压力啊!

    曹寅定了定心神,反正还有五阿哥,天塌了,有五阿哥顶着,五阿哥顶不住,还有宜妃娘娘呢,“臣领旨。”

    见汗阿玛应允了此事,胤祺悄咪咪对着曹寅比了个哦耶的手势。

    康熙……简直就是没眼看。

    “试验田的人手都安排好了吧?”康熙又问道,地是耕了,人员安置也很重要。

    “流民已经安置妥当。”曹寅严肃地说道,将自己的安排阐述了一遍。

    他考虑地十分周全,先是与这些人签订了契约,在这个方面,他采用了宜妃建议,按照劳动成果结算工钱,多劳多得。

    这种安排的效果立竿见影,众人争着抢着干活,目前还未出现偷奸耍滑之人。

    此为其一,其二则是流民分男女,分开居住,分开劳作,分开管理,以免生出淫乱之事,影响不好。

    起初,也有男子不当回事,言语下流,擅闯妇人居住的地方,曹寅也不手软,直接将人送进了官府,此举一下子震慑住其他的人,都老实了不少。

    妇人之中,体格健壮之人,同男人一般下地劳作,工钱也按照一样的标准结算。

    还有一些弱质女流之辈,便负责打水、劈柴、做饭等一些杂事,当然,这种活计拿到的工钱比下地要少些,但是总归是能糊口。

    还有些妇人带着孩子,孩子便归拢由人一起照看,这部分耗费的钱财则从宜妃她们捐赠的钱财里面扣下来。

    所以目前而言,整个田庄已经初具规模,算是进入了正轨,接下来就等着五阿哥一展拳脚了。

    说起五阿哥,曹寅心生佩服。

    他原本同其他人一样,以为五阿哥就是动动嘴皮子,事情都是下面的人办的,看了《洋芋观察日记》后,才知道这洋芋竟然是五阿哥亲自种的。

    而且,五阿哥的洋芋种得挺不错,今年丰泽园的洋芋就要比去年在宫中种的普遍要大一些,产量也高一些。

    真是奇哉妙哉。

    正当他们说到一半的时候,门被敲响了,康熙一怔,满头雾水,梁九功素来悄悄地进来禀告事情,故而,他这暖阁的门基本上就没有人敲过。

    正当大家都看过去的时候,门被推开一条小缝隙,探进来个小脑袋,对着众人嘿嘿乐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