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夫郎: 260-2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独宠夫郎》 260-270(第7/22页)



    黎荞陶竹一众人也忧心不已。

    得知消息的当晚,黎家众人除了小孩子,旁的人都有些失眠。

    特别是黎荞和陶竹,两人除了担忧,还有疑惑。

    高志远没说盛平十七年冬原河省有这么大的雪啊!

    两人面对面侧躺在被窝中,皆眉心紧皱,沉默了片刻,陶竹带着几分不确定道:“会不会是上辈子根本没有这场雪?”

    “肯定是。若是有这场雪的话,高志远肯定早就惦记上了,他一直想拿天灾换功劳。”

    黎荞神色凝重。

    高志远的小册子里只提到盛平十九年有一场雪,当时高志远娘俩儿差点儿被冻死,就跑去找陶竹想借点粮食棉衣,但陶竹放狗咬跑了这两人。

    而且高志远紧跟着又写了盛平二十年时的大旱,既然这娘俩没在盛平十九年被冻死饿死,那说明盛平十九年的大雪没有酿成雪灾。

    但今年这一场大雪灾是从哪儿来的?

    高志远没提,这说明上辈子时根本没有这一场大雪。

    “算了,不想了,就算是这辈子的事与上辈子不一样,但无非就是各种自然灾害一块来,我不信老天爷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轻叹一声,黎荞伸出手轻轻揉了揉陶竹皱在一块的眉心:“别担心了,圣上已经征调附近的大夫前去帮忙了,药物、棉衣、煤炭等也都送过去了,咱们只能等消息了。”

    陶竹闻言抿了抿唇,轻轻嗯了一声。

    是啊,现在只能等原河省的消息了。

    不过……

    他抓住黎荞放在自己眉心的手:“这次咱们捐了十万两银子,虽然咱们家底厚,但也架不住这样每年捐几次。要不,你把肥皂做出来?”

    “肥皂?”

    黎荞一愣,犹豫了几秒钟,他嗯了一声:“好。”

    按照高志远所写,盛平二十年平城还会出现大旱,旱到庄稼颗粒无收陶竹出面施粥。

    这辈子平城出现大旱灾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万一还是出现了,那他还得继续捐银子。

    毕竟是他和陶竹的老家,他不能捐的太少。

    还真得搬出肥皂挣钱了。

    当黎荞一步步“做试验”时,另外一边,原河省雪灾的最新消息源源不断传入盛京。

    虽然整个原河省都下了暴雪,但暴雪中心是河西府,河西府的积雪比别处厚了半米。

    但好在整个河西府的人是见过大场面的,上次的蝗灾众人都没慌,此次众人依旧没慌。

    当时大雪下个不停,为防止积雪压垮房屋造成伤亡,人们定时上屋顶扫雪。

    而且河西府的百姓比较富裕,很多人家如三柳村那般,盖的都是青砖大瓦房,比较结实。

    所以,河西府没出现什么人员伤亡。

    房屋也牢固。

    但田地里的庄稼肯定毁掉了。

    目前河西府田知府派了河西府的地方驻军红巾军清扫积雪。

    至于其他地方,比河西府要惨,虽然百姓们也不断的上屋顶扫雪,但依旧有不少房屋被压垮,死伤人数不小。

    好在当地官员都谨记着史总督由三省总督直接降为一府知府的事,他们在大雪刚开始下时就安排人手一日十二个时辰清扫官道,免得道路被封,与别地的联系中断。

    官道没有被封,等雪停了之后,就派人深入各乡镇、村落统计伤员人数,安排大夫。

    但大夫太少,所以伤员救治的比较慢。

    压垮的房屋也统计出来,按户补偿,具体补偿多少银子,得看当地官府账面上的银子。

    包括发放种子,也得根据当地财政量力而行。

    这些措施挺有效,很能安抚百姓,虽然是百年一遇的大雪灾,但百姓情绪还算稳定。

    还有,黎荞之前拜托庄丰收收购棉花,但当时他没有想好将棉花用在何处,因此就先囤了起来。

    这三年来他收购了不少棉花,偶尔由庄丰收发给无衣可过冬的穷人,余下的大部分还在。

    他写信给已经回到平城的庄丰收,请庄丰收把这些棉花全捐给原河省其他府,由当地官员发放给受灾的百姓。

    ……

    总之,在当地官员积极救灾+朝廷拨款+民间募捐的种种措施下,原河省大雪并没有酿成民怨,百姓对朝廷依旧依赖。

    这个结果让盛鸿的心情好转了一些。

    没闹出乱子就好。

    他再次庆幸不已,幸好他逼出了不少能干实事的官员,这给他省了多少心呐。

    不然的话,他这会儿肯定辗转反侧。

    看看这几年的形势,大盛若是没有他的怪题政策,那得出现多少流民啊?

    当初他出怪题时,他父皇不是很支持他,觉得有点儿戏,而且太逼迫天下读书人了。

    读书人平日里苦读四书五经三史三传已经超级累了,还得费神去学如何治灾判案,这太耗神了。

    但事实证明,他的怪题政策是对的。

    人的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

    天下很多读书人达到了他的要求。

    只要地方父母官在这种波及到一地百姓的天灾上不出错,那大盛江山就会稳固。

    平日里地方官员就是收点儿贿赂,制造点儿冤假错案,那也不至于闹出大的民怨。

    他可真英明啊。

    自我夸奖之后,面对着空了不少的国库,他又忧愁上了。

    一年之内,先是浙海省台风,如今又是原河省大雪,虽然他可以募捐,但募捐占小头,大头是国库出的。

    再充盈的国库也经不住这般折腾啊。

    得省着点花钱了。

    思虑了两日,盛鸿有了新决定:明年的南巡,船队的船只不超过百艘。

    随行的勋贵、官员少一点儿,禁军少一点儿,杂役也就少一点儿,连带着运输船也能省下不少。

    这里少一点儿,那里少一点儿,加到一起,那就能剩下他不少口粮。

    而且,这几年天灾不断,他这个皇帝却是大张旗鼓的去游玩,这说不定会引起民愤。

    他得低调一点儿,就如同盛钧那般,少带些人手,轻车简从。

    盛鸿的决定,让黎荞哭笑不得。

    他真没想到盛鸿竟然在这方面省钱。

    但盛鸿既然这么做了,那众人只有乖乖听从的份。

    二皇子见状,又找上了盛鸿,想要随行南下。

    盛鸿的第三道题目,二皇子抽中了原河省。

    但二皇子为了表明他对皇位真的没兴趣,一直在积极摆烂,此次原河省雪灾,二皇子只捐了一万两银子。

    现在盛鸿为了省钱削减了船只数目,二皇子表示如果让他随行,他可以承担船只一半的花销。

    二皇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