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在奇奇怪怪的世界里当大佬[快穿]》 15、执政十年与后续(第2/3页)
谢明渊执政的第四年,也就是中兴四年。
谢明渊感觉时机成熟了,便开了海禁,派人出海。
为首的还是他大哥谢明昭的嫡长孙谢正则。
谢正则近些年也许是在外头看得多了,人也渐渐地成熟稳重起来,并一举通过科举、官员双重考试,进入了理藩院中。
这次,谢明渊打算派人出海,他立即跑去自荐。
谢明渊问他,“你想好了?这一去路途遥远且艰苦,要是遇上天灾,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谢正则点头,他想好了,就连遗书也写好了,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后,就来找他小叔谢明渊。
因为,他知道谢明渊会同意的。
果真,他和一些精通外语的理藩院的外交官们一起,在天津水师的保护下,出海。
蒸汽船载着一车又一车的瓷器、茶叶、丝绸……
这是他们从外商那问出来的,西方那些蛮夷之地没有的、或者说热捧的东西。
也是这一年,民间中的百姓们慢慢地尝到给家中的妇女们放足的好处,便开始自觉起来。
因为比起往年,现如今实在是太忙了,劳动力缺啊,只能让家中的妻女出来帮忙。
而且,缠足的妇女在婚嫁市场上越来越不吃香,毕竟是个半残的劳动力,比不得那些放足的、天足得健壮的妇女。
……
谢明渊执政的第五年,也就是中兴五年。
朝廷水师已经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倭寇全都给剿灭了,并顺藤摸瓜地把东部隔海的相邻的琉球、倭国、高丽等国全都灭了,并入中国的领土。
不过,文官倒是对此有一些微词,因为这些武将管打不管治理的做法,给他们无故增添了许多工作量。
朝廷现在的文官那是恨不得一瓣掰成好几瓣来用,头发更是大把大把地掉。
人手还是不足啊!
哪怕距离上次科举为官考试还不远。
……
谢明渊执政的第六年,也就是中兴六年。
谢正则那一批出海远洋地回来了,历经两年多,他们带回了一船船的金银珠宝,还有一些各国的人才,满载而归。
谢明渊提前得到信,并带着议员们和六部众官来迎接。
百官和百姓们看到这幅景象,胆子大些地也打算去官府那里登记,跟着朝廷的水师一起出海。
毕竟,这次航海的收益,直接装满了好几个国库,就这还都放不下,谢明渊又命人修了几个。
谢明渊用这些钱在各地修了基础小学,分男女校,且男女学校内的课程均是不同的。
他觉得女子未必就不如男子,即使经历了许箐箐事件后,他依然这么觉得。
但,饭要一口口吃,改革要一步步来。
故而,他先要求年满七岁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必须入学。
这件事,引来了一些极端老古板的不满,他们写了些文章登报,表示强烈反对。
结果被谢明渊写文给骂了回去,到家还被老母亲拎起鸡毛掸子揍。
晚上又只能抱着报纸在被窝里哭,毕竟骂不过啊,而且谢明渊这篇文章写得着实好啊。
谢明渊写的那篇文章的质量,好到什么程度呢?
放在后世的话,那是可以选入教材,全文背诵的那一种。
谢明渊又在各地的行宫处,设立了格物初级学院,里面存放的都是当年从系统商城里兑换出来的基础书籍。
格物初级学院每年都会有招生考试,通过则录取。
录取后,还会有贫困补贴,成绩好的话还会有奖学金。
至于,再往上,知识更为高深的格物科学院,则设立在皇宫之中。
你说那些原本住在皇宫里的妃嫔?
早在许箐箐登基之前,全都被她弄死了。
谢明渊只不过是命人把这些行宫修缮一下,便充作格物初级学院使用了。
这差不多算是废物利用吧。
因为没有皇帝,又不需要出巡来彰显自己国力强盛,行宫自然也没什么用处。
具有战略意义的格物军需院则建在一处远离人烟的山林里,那儿附近驻扎有好几个军团在此训练和镇守。
再说,谢正则他们带回来的那些来自各国的人才?
谢明渊自然是用知识、金钱、美食、房子、美人将他们牢牢地绑在中国的土地上。
并且经常将他们与本国的人才聚在一起,看看能不能擦出些思想的火花。
例如,中西医对用显微镜下看到的“虫”进行讨论研究。
再例如,东西双方关于民生器具的讨论研究。
……
谢明渊执政的第七年,也就是中兴七年。
谢明渊推动了工业革命,让中国逐渐迈入工业化国家。
此时,南洋及周边一些国家,早就被那群疯狂渴望战功的武将们给打了下来,作为粮仓。
百姓几乎都富起来了,手里有钱有粮,吃饱穿暖,现在都不知饥馑为何物。
官仓里的粮食,年年都堆积在那里,朝廷更是在地方修了一座又一座的粮仓。
谢明渊的生祠、雕塑,百姓们也自发地修了一个又一个,但没有一个雕塑、画像能展现出谢明渊万分之一的风华。
生祠里,每天都是香火鼎盛的样子。
……
谢明渊执政的第八年,也就是中兴八年。
谢明渊设立了商部,来管辖民间越发兴盛的商业贸易。
他多次公开进行硝烟,并禁止罂粟、□□、古柯在中国境内种植、贩卖。
也禁止贩卖以□□、鸦片、大烟、□□、吗啡等之名的具有致幻成瘾类的药品。
违者罪同叛国。
医馆内只允许存放少量,仅用于麻醉使用,还要定期向朝廷报备。
……
谢明渊执政的第九年,也就是中兴九年。
那群年轻的武将见了天地往海上漂,看看能不能碰瓷一些国家。
他们还学会了薅西方的羊毛,将对方的领土占领后,再让他们周边的国家赎回去。
反正,西方那些小国皇室间,彼此都是有血缘的亲戚。
为什么不并入中国的国土,或是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呢?
因为,那里实在太远了,环境更是糟糕得可以,还有那什劳子的教皇。
就算作为封地,一年也捞不到多少钱。
还不如直接干一票,待他们下次羊毛长出来后,继续薅。
这叫可持续发展。
有西方的传教士,千里迢迢地来中,谴责那些薅他们国家羊毛的武将。
接待外宾的外交官嘴上对他们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