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石: 22、第二十二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匪石》 22、第二十二章(第1/2页)

    萧敬之将带来的书册堆放在书桌的一角,整整齐齐,摞出了高度。又一一将带来的笔墨纸砚一一摆放到触手可及的位置。

    “先生今日要讲些什么?”

    许琼林将被风吹乱的头发撩到耳后,跪坐在萧敬之五步之处的软垫之上。案上干干净净的,一本书一支笔都没有,只有一杯热茶摆在当中间。

    许琼林没有回答,转而自顾自讲起来,“七年前,我刚到江陵府任职,有个秀才模样的人当街拦了我的轿子,给我递上了一纸诉书。状告江陵府赵家的三少爷在郧县长街纵马,害得一老翁心惊倒地,无人救治而亡。”许琼林话头戛然而止,问道:“长孙殿下认为这件案子是否该接?”

    萧敬之托腮思考了几息,“出了人命案子,自然是该接。”

    许琼林嘴角挂笑,却是慢慢摇了摇头。“大周有律法,在何地犯案,则必须要在何地审案。”

    一地的案子卷宗自然是由当地的官府收录,如果真的是照律法所言,何地犯案必须何地审案,若是犯人潜逃,那又有多少几率可以重新在其他地方抓捕这个犯人呢......

    萧敬之虽心有疑虑,觉得此律法欠妥,但却没有出声影响许琼林的节奏。

    “也就是说这件案子需要在郧县审理。郧县不属于江陵府,所以这件案子我即使想管也管不了......”

    若是没有应,先生此刻也不用和自己说这件事吧。“那最后......先生还是应了状纸吧......”萧敬之朗声道。

    听到这话,许琼林颔首微笑,算是肯定了萧敬之的猜测。

    “那先生是从何入手接下这件案子,同时郧县县令也无话可说的?”

    先生之前就是大理寺少卿,熟读律法,自然也不可能明知违律,但还一意孤行。

    “一个能在外县纵马伤人的人,长孙殿下觉得他在自己的地盘上会清清白白么?”许琼林饮下一口热茶,白皙的脖颈上不明显的喉结动了一下,感觉嗓子通顺了些许,继续道:“大周律法也有一条言明,多地犯案者任一犯案地官府皆可审理,且可以自由抽调他府案宗,协同办案。”

    不愧是先生。

    “那......那先生最后是如何审理的这案子?”

    萧敬之听得认真,听先生讲课总是想听故事一般,有趣的很,让人停不下来。

    “长孙殿下觉得就长街纵马这件事情来说,这赵家三公子应该有个什么罪名?”许琼林反问。

    萧敬之思考了一通,却觉得自己想出来的答案实在是不像对的,还在纠结是不是应该这么说,就听见了许琼林清朗的声线。

    “长孙殿下,但说无妨。”

    “敬之觉得,就这一件案子来说,赵三公子应当被判三十大板。”

    许琼林听到这样的回答,面色不改,只是看着萧敬之的眼神更加深邃,让人捉摸不透。空气时间好像一下子停顿了下来。

    就在萧敬之觉得自己大错特错的时候,许琼林薄唇微启,说了一个善字。

    “长孙殿下可知道缘由?”许琼林一副考究的样子看着萧敬之,这孩子总能让自己惊讶。

    萧敬之站了起来,行了一礼,这才朗声道:“具体缘由敬之也说不出来,只是觉得这件案子究其根本那赵三少爷做错的只有纵马一事......”

    萧敬之顿了顿,小心地看了一眼面前的许琼林面色温和,心也变得大胆了起来,提高一点音量继续说:“敬之觉得那老翁可能的确是被马惊着了,但是究竟是缘何而死又怎么能够说得清楚,可能是年老体弱,可能是身体本就有旧疾,谁能确定就是因为赵三公子的原因而死......”

    许琼林看着萧敬之的眼睛里面多了一丝赞叹,却很快被掩藏了下去。右手握着杯沿,不断摩挲......

    “敬之说的很好,这三十大板却是根据律法来定的,闹市纵马者板三十下。那老翁因为没有实际证据证明,也只能被当作不幸了......”

    许琼林的眉眼黯淡了一下,却很好的被遮掩了过去。谁能想到会发生什么,一个活生生的人,顷刻之间就不再鲜活了......

    萧敬之听到这个结果也不过是惋惜一下,律法如此,先生也只能这么判,判得没错。只是那老翁,只能算是运道不好了。

    “若没有律法,先生会怎么判?”

    “一个国家,最不能缺失的就是律法。”许琼林如是说道,人心是难测的,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去抉择偏向于善或者是恶。但是律法不一样,刀刻斧凿一般,不能徇私。“但是律法应该如何编纂修改才能对百姓有益,对社稷建设有功是长孙殿下需要学习的第一课。”

    许琼林一语道出了今日讲学的重点所在,萧敬之也随着许琼林的一语落地感到了淡淡的压迫之感,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

    冬日里头的风呼啦啦的吹着,厚重的帘子隔绝了外头大部分的寒风,却还是有几缕寒风吹了进来,将两人之中摆放的炭盆吹出了一点火星子。

    “今日的课业就是照着赵三少爷纵马的案子,写上一篇修改律法的策论,七日内交给我。不要求辞藻堆砌,律法本就是刻板严明,简单扼要就好。”

    萧敬之刚听完许琼林的布置,现在脑子里面文思泉涌,正打算摊平桌上的熟宣,提笔开始写策论。手中的笔就被许琼林轻而易举地抽走了,先生的衣袖拂在桌案上,携来一阵清香,是先生的味道。

    先生一身白衣,只身站在自己的面前,萧敬之只感觉自己的心一下子错了一拍。

    “七天时间,殿下可以好好想,不急在一时,慢工出细活。”

    还没有等萧敬之反应过来,自己的手就已经被先生轻轻地握住。

    许琼林拉起萧敬之,温和的声线好像是春风一般传到萧敬之的耳朵里面,“殿下没有来过我的府上,今天我正好有空,带着殿下好好逛逛。”

    萧敬之顺势站起来,因为站起来的冲劲,一下子朝着许琼林的方向前倾了半步,才止住自己的身形,幸好没有冒犯到先生。

    先生长得高挑,比自己高了小半个头,萧敬之眼睛看着先生的发髻暗暗地比对着。看来以后要多吃些,以后就能比先生长的高了。

    萧敬之乖乖地跟在许琼林的身后走出阁楼,司书则是跟在萧敬之的后面。

    阁楼两遍种着的是柏树,即使在在寒冬里面依旧是长青的绿色,浓郁葱绿。萧敬之起初都没有发现,现在跟在先生后面慢慢地走,倒是有闲心看看这里的景。

    “松柏长青,寓意斗寒傲雪、坚毅挺拔。”许琼林虽没有回头看萧敬之,但却好像是身后长了一双眼睛一样,总能快速了解到萧敬之的想法,为她解释为何这里要种柏树。

    许琼林领着萧敬之走过一座短短的石桥,下面是一片人工挖出来的莲花池子。冬季了,荷花早早就已经凋谢了,只剩下成片成片的荷叶匍匐在水池上。

    池子不大不小,比起湖小一点,但也小不了多少,毕竟池子中央竟然是还建了一个亭子。上面好像是有名字的样子,可惜离得太远看不真切。

    “那座亭子叫观鱼。”许琼林修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