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全天下都在看百家讲坛》 32、第 32 章(第1/2页)
【云镜上方再度闪现出一行行小字——】
【洛川,梦开始的地方!】
【来了来了又来了,独属于顾平生的救人定律,被他救过的人就没有不爱他的!当然,我指的是纯洁的无关风月的爱!狗头保命.jpg】
【前面的少掩耳盗铃了,什么无关风月,要我给你数数单恋顾平生的人数吗?】
【顾平生啊顾平生,我恨你是块木头!】
【沧桑点烟.jpg,人家是哥哥你究竟有多少个好妹妹,顾平生是哥哥你究竟救过多少人!不愧是你顾平生,画风就是清奇!】
【易周诗继续道:“这个人名叫陈云安,这个人的人生经历也很有意思,他是世族陈家的家主,但是却极受当时的掌权者,对世族并无好感的摄政长公主武长安的宠幸。”】
【“当然,如果这个人的成就仅止于此,那么他就和顾平生救过的其他人一样,并不值得我专门提起,但是由于这次百家讲坛是顾平生的专题,所以我就不展开来讲了,大家只需要知道这个人地位很高,将来的成就很大,对大周朝的历史有重大影响就行了。”】
【“陈云安当时还没有正式的官职,但他本身是周太|祖修订的《氏族录》上一品世族陈家的家主。唐周时期是世族门阀的过渡时期,虽然不如魏晋之时世族门阀林立,世族势大到‘王与马,共天下’的地步,但这些通过一代代人努力已经完成资源积累的世家大族的分量依旧不可小觑。”】
【易周诗感慨道:“天下未有百代不易之势,世族随着东汉皇权兴起,又随着朝代更迭时势变化而逐渐覆灭,但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世族这一势力群体,曾经搅弄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华国历史风云。”】
【“唐时就有过五姓之说,颍川陈氏就是其中一姓,更曾被公推为天下衣冠之首,唐周改朝换代时博陵袁氏由于站队失败,势力衰退,不再被列为五姓,西平李氏被临渊武氏取而代之,到了周时,天下便只余四姓。”】
【“这样一位煊赫世族家主,又肩负着来洛川朝见武长安的政治任务,可想而知,不仅仅洛川,天下关注他的目光绝不在少数!”易周诗笑道:“顾平生救下了他,也就相当于主动走进了大周上层力量的眼中。”】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不清楚那是一个怎样的巧合,但无疑,顾平生这一念援手,在当时带给他的是无尽的麻烦与试探,但纵观顾平生的人生,这却是一段极美的缘分的开端!”】
【云镜上方闪过一行行小字——】
【文化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含蓄!】
【没错,像我,说来说去只会说奸情,狗头[doge]】
【时至今日,我仍不明白顾平生为什么会救陈云安,从此闲云野鹤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前面的几颗花生米啊醉成这样,按照顾平生的性格,只要有人在他面前遭受袭击,他就一定会伸出援手好吗?只能说陈云安的运气太好了。】
【陈云安这个人,唉,一句话概括,让他做家主是陈家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的不幸!】
宸宫,殿前广场。
包括长公主和小圣人在内,众人前所未有的一致把目光投在了端坐的陈云安身上。
长公主明知故问:“原来之前在敬安门前救下云安你的就是这位顾平生,云安可知他现在的行踪?”
陈云安起身施礼,苦笑道:“公主太过看得起云安了,云安与这位顾平生不过是萍水相逢,偶得他援手罢了,如何能知晓他的行踪?”
群臣中忽然传出一道似讽非讽,似赞又非赞的声音,“安郎才是过谦了,云镜里的那位易教授对安郎可是评价颇高啊!”
“将来的成就很大?!对我们大周的历史有重大影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评价!”
不少人暗暗看向长公主,公主您听听,陈云安这小子可没您想象中那么老实啊!
不患寡而患不均。
自从云镜出现影像和声音之后,不知道多少人曾对云镜浮想联翩,希望自己能被云镜里那位易教授提起。
无论是好话还是坏话,总能说明他这一生没有庸庸碌碌白过!
顾平生就算了,他是易教授谈论的主要人物有云镜庇护不敢得罪,至于吕洞宾、莫其妙、赵晓等人,根本摸不到找不着,只有陈云安,不仅就在他们面前,而且还颇受赞誉,如此怎么能让其他朝臣不嫉妒?
这人的发难,就是云镜给陈云安带来的影响之一。
“云安虽不知日后究竟是做了何事才有幸得到镜中那位易教授的赞誉,但想必也只是尽了为人臣子应尽之责,”陈云安风轻云淡,环顾众人,翩然一礼,“日后云安必以易教授此言为鞭策,不求留名于青史,但求无愧于心。”
酸!太酸了!
除了那些笃定能在史书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大佬之外,其他朝臣都不由得酸溜溜地盯着陈云安恰柠檬,你陈云安当然可以说这话,因为几乎可以确定你一定是青史留名,而且留的还是美名!
他们这些人呢?!不会以后连个边边角角都占不上吧!
还有不少大佬根本没心思酸陈云安,琢磨着易周诗那句“天下未有百代不易之势”,心里揣度着世族究竟会灭亡于何朝何代?
倒是陈旻,一直盯着“最大的幸运与不幸”那行小字,若有所思,陈云安这小子以后究竟干了什么,竟然能让后人发出这样的慨叹?
云镜中,易周诗的话也佐证了陈云安确实没对长公主说谎。
【“据说顾平生救了陈云安之后,陈云安便提出要报答他,但是我们也知道顾平生的性情,他救人,只是因为他愿意,别人的报答并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易周诗微微笑道:“所以当时顾平生并没有答应,据沈九思的《天授漫谈》记载,陈云安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后面一直想请顾平生一杯酒,谢过他的救命之恩。”】
【“至于这个愿望究竟有没有完成,沈九思并未在书中提起过,悠悠千载光阴已过,这个答案恐怕就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
【“名利不萦于怀,这既是顾平生的优点,也是顾平生的弱点,”易周诗顿了一下,强调道:“不过至少目前来看,这是个优点,为了躲避大周上层对他的试探,顾平生救了陈云安之后,没有多做停留,而是一路沿着洛水南下。”】
【“据于古的《九州志》记载,这一期间他也没闲着,在宾川他惩治了当地横行霸道的恶霸,在怀宁他救下了被逼迫卖身的织娘,在玉沁他助被不正当手段打压的商家重拾家业……总而言之,一路行来,人家赏风赏月,顾平生却是助人助人再助人,但凡有不平之事,只要他遇见,只要求到他头上,顾平生就没有不伸出援手的。”】
【“这些事迹彻底打响了顾少侠不平剑的名头,一直走到江南道扬州,或许是江南的美景太过醉人,顾平生也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自己的脚步,而在这里,他又遇见了一件足以震动朝野的大事!”】
江南道扬州?!
长公主和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的三位主官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了定论,眼下易周诗应该要提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