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玉盘珍馐》 16、莼菜鲈鱼羹(第2/3页)
何珍馐漫不经心地想,笨和尚。然而下一刻那坚持敲火石的声音停了,烛火瞬间充满昏暗的小屋。她蓦然地转头回去看,心脏狠狠地被击中——
何珍馐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人,这一刻她怔怔愣住。
僧人持着灯,明亮点燃了他冷清的面庞。高挺的眉骨剑眉疏落不羁,疏懒的丹凤眼微微挑起,鼻根直而挺,薄唇透出苍白,清淡到极致,如明月山涧,他身前繁华的佛像、果盘与他眸中清澈的少年气糅杂成一股极致的宁静。
昏暗的烛火被风吹得明明灭灭,僧人的半张脸陷入阴影之中。不一会,一个年纪略大的僧人走了进来,对着佛像略略施礼开始诵经。年长的僧人念,年轻的僧人听,构成了极为和谐的一幕。任凭屋外大雨瓢泼,电闪雷鸣。
在何珍馐眼中,眼前那个漫不经心地听经的僧人,他与烛火仿佛天地之间最美好的存在。
这一刻的宁静和祥和,令她感到自己眼前的烦恼困阻顿时化作青烟,无足挂齿,何珍馐略略一笑退出小屋走向了人潮拥挤的大殿。
她忽然想通了,只要一个人来过,那一定会留下痕迹,左右不过是多花些时间的问题,能让刘夫人月月风雨无阻地来相国寺,何珍馐相信其中必有原因。
她从怀中取出略潮的画像,鞠了一躬,恭敬地挨个询问僧人:“大师您好,您可对画中之人有印象?”
“她初一十五便会来相国寺礼佛。我是她的厨娘,她最近生了病,我想要治好她的心病。请诸位大师助我一臂之力。”
一群僧人纷纷摇头,几乎每个僧人都遗憾地说:“阿弥陀佛,施主抱歉。”
“施主心善,愿佛祖保佑你早日实现心愿。”
“施主——”
何珍馐挨个问下去,其中一个沙弥忽然说道:“这位女施主曾赞美过我种的桂花很香。”
虽然是极小极小的线索,何珍馐也不愿意错过:“什么?大师可以详细些说来吗?”
那沙弥叫修善,他双手合十说,“善哉善哉,施主是这样的。”
何珍馐与小沙弥来到了殿堂中,小沙弥说:“去年我被师傅分去料理桂花,秋日桂花开时会引来很多香客文人驻足欣赏。刘施主随口称赞了我的桂花。”
何珍馐皱了皱眉,好像这并不是什么有用的线索?不过她还是问了下去:“称赞桂花的香客那么多,大师何故单单对她有印象?”
小沙弥双手合十,“有一次刘施主看着桂花哭了,我心中担忧她遇到了困难,便上前询问。她跟我说,只是因为桂花开得太热闹了,很像她故乡的花。”
何珍馐的灵台好似闪过一道灵光,她又问:“你常常能看见她来看桂花吗?”
小沙弥说:“这小僧便不知了,得问问其他料看桂花园的师兄弟们。”
何珍馐依小沙弥的指导,去找了其他僧人。照顾桂花的僧人之中,果然有几人见过刘夫人,而那片桂花园坐落于香客登上的石阶不远处。香客拾阶而上时,路过那里偶尔会疲惫地坐下歇脚。因此刘夫人偶尔的驻足而望,很容易被左右侍从忽略。
偶尔侍从被支开,或者歇息时,她才会对一个陌生的沙弥吐露心声。
何珍馐背后沁出了一身的热汗,赶紧下山回刘府。
她央来绿萼询问,这一次却是询问关于她家乡的事情。何珍馐发现,刘夫人唯一从临安府带来的丫鬟两年前已嫁人出府。从小为伴的奶娘因年事已高,三年前告老还乡,回到临安。再一问,刘夫人已经有五年未曾访乡,因为她自己说路途劳顿,恐幼子水土不服。
何珍馐脑中想起小沙弥的话,从这些细节中渐渐拼凑出了一个刘夫人。她恭敬孝顺,小意侍奉公婆,温柔以待相公,邻里有口皆称赞,她结婚十余年教养三个子女,为忙碌的夫君分忧解难,从未有过争执。一腔心血皆浇筑在家里、丈夫、公婆、孩子身上。她连走廊尽头处常年留下雨伞,都细细地考虑过。身边却没有一人能让她敞开心扉说话,唯一的知心人几年前走得走、散的散,她再也没有可以说的话的人了。
只有对着肖似家乡的桂花时,眼泪会不自觉地流下。她已有五年未曾还乡,那么孝敬的她会不会因思乡而彻夜辗转难眠。
她哪里过得好了!
何珍馐走进厨房,穿上围裙洗手做羹,她寻来临安府的莼菜,捉来一条鲜活的鲈鱼,打算做一道莼菜鲈鱼羹。何珍馐原本想自己亲手做,但心里念起要做莼菜鲈鱼,不料金光闪闪的碎片落下。
【“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宋,欧阳修”恭喜亲爱的解锁莼菜鲈鱼】
何珍馐怔了一下,她什么时候……又攒够了一千五的真心赞美?
……
茶楼酒肆。
何嘉仁满脸带着笑,“大爷,您要来一个灌汤包吗,我们何记的灌汤包味道鲜美……”
他吆喝了一圈,被店里的小二赶出去。此时恰逢一场大雨,他被困在人家的屋檐下,何嘉仁哪里都去不了,衣襟浸湿。他望着密密麻麻的雨帘,焦心地看着背上渐渐变凉的灌汤包,忽然对着高呼:
“何记灌汤包,好吃又便宜,以前十文一只,如今只需五文钱!五文钱!”
可是路过的行人形色匆匆,没有一人留意他的吆喝。
今日的包子也许要卖不掉了。何嘉仁心想,他低头揉了揉满是苦涩的脸,抬起头时已经是满面的笑容:“何记包子,味道鲜美,物美价廉,都来尝尝啊——”
人生来就是和不公平的命运相对抗的,何嘉仁告诫自己,绝不要气馁,路已经走到了这里,很快就可以见到曙光,二娘一个姑娘那么艰苦,他决不能给她拖后腿。
方举子匆匆地从街上路过发现了何嘉仁,脸上闪过惊喜,他把何记出来买灌汤包的消息告诉了朋友们。
片刻后——
何嘉仁发现街上涌来一群群客人,他们撑着伞,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襟,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何大郎,我们来买包子了!”
“我还以为灌汤包要从此消失了,没想到今天还能吃到。”
“何大郎,包子很好吃,真的很好吃,真的、真的很好吃啊!”客人一脸诚恳地道,连说了三个“真的”。所以……小摊一定要努力摆下去啊。
“用心做的包子,我们不答应它消失。只要你们摆一天,我就吃一天!”
何嘉仁望着细密的雨水,街上越排越长的队伍。客人们纹饰或朴素、或华彩的伞排成了一条长龙,一眼望去,仿佛一条长长的屏障。他的眼睛仿佛进了沙子,低头收钱时泪水滴在铜钱上,他赶紧抹了一把抬起脸继续笑着道:
“谢谢、谢谢你们。”何嘉仁不断地对顾客道谢。
真诚的良言宛如一味良药,能够治愈人的心。何嘉仁想,真心的赞美真好听,难怪二娘那么喜欢它。他要把这一幕深深地记在脑海中,要把这些话一句句地记在心中,往后遇到更困难的事情一遍遍地把它们拿出来回味。只要他记得今日的这一幕,未来再困难也不会害怕。
雨水越下越大,渐渐打湿了何嘉仁的脸,已经分不清是泪还是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