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棠: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金海棠》 80-90(第12/15页)



    “林氏被灭门了?”萧念慈瞪着双眼。

    卫曦将信纸握成团,“林家不是做了防备吗,怎么…”

    “鄂国公萧齐可绝不是只有匹夫之勇的人。”萧念慈道,“萧氏本衰落,却靠萧齐一人就撑起了全族。”

    “不对!”卫曦否定道,旋即痛心的闭上了双眼,“我给母亲去信,提了两点,看来她只做了其一…”

    “六郎是说,监国并未提醒林氏一族,也没有做防备?”萧念慈道,“此举,她是想借鄂国公之手灭氏族。”

    “此事,先不要告诉林俊。”卫曦道。

    “她在红牡丹那儿,又能瞒多久呢。”萧念慈道,“金海,可是一座商城,消息比京城还灵通。”——

    ——梨园——

    除夕夜,戏楼内极是热闹,因为今夜的压轴是红牡丹,消息刚放出时,便有富商早早预定了雅间,不到半日,除夕夜的席座便已订满。

    红牡丹一上台,引无数叫好声响起,这是林俊第一次听她的戏,第一次看到戏台上的她,是如此耀眼。

    作为安国公府的世子,终日忙碌,二十多年来都在为家族为监国做事,她从未驻足,也从不曾静下来听戏。

    她惊艳的看着,那台上耀眼的光芒,便又为自己先前斩杀鄂国公世孙时见到的感到悲哀。

    一曲作罢,红牡丹福身离场,宾客们意犹未尽。

    乔装打扮的林俊从楼上走下,转身来到后台,艺人们都在卸妆。

    “二爷。”红牡丹看着镜子里的身影唤道。

    林俊站在她的身后,“这些光芒,是由无数个日夜苦练而来,因此,没有比她更耀眼的了。”

    红牡丹放下手中的金簪,这些天一直没有提,她的心中便十分愧疚,“其实萧灿承的事…”

    “我知道,”林俊道,“以他的本事,他不能把你怎么样,但他出言辱你,便该杀。”

    红牡丹回头看着她…

    “牡丹姐,有人找你。”同行的师妹提醒道。

    红牡丹遂将妆卸了,找她的,是个脸上留着刀疤的男人,见到林俊也在,他却并无顾忌,“我收到京城来的飞鸽传书。”男人道,“鄂国公萧齐举兵造反,屠戮了京城许多官员,包括…”男人停顿下来看向林俊。

    林俊一愣,她吸了一口凉气,似已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包括林氏?”

    男人点头,“林氏主家满门,二百多口人,无一幸免,是入夜后动的手,现在早已过子时,只怕这场动乱已经被禁军平息了。”

    “怎么会?”红牡丹皱起眉头,“她既然将二爷送出了京,也应该想到了林氏,怎么会这样呢?”

    “这,就要问当权者了。”男人侧头看着林俊说道。

    听到消息的林俊几个颤步倒在了椅子上,她粗喘着气,实在难以置信。

    红牡丹皱起眉头走到林俊身侧,“二爷,我…”

    作者有话要说:

    第89章  混战

    宁国八年岭右叛乱刚平不久,鄂国公萧齐便率北境边防两路军马投靠盛国,以清君侧之名剑指朝廷。

    监国遂以天子名义下诏废黜鄂国公,以谋反罪调集大军讨伐。

    自萧齐反叛后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打着匡扶皇室的名义杀害当地官员,划为割据切断了与朝廷的联系,自立为王。

    仅半月时间,便有大大小小十余处割据,天下再次陷入混战。

    局势开始变得不利,宁国朝廷人人自危甚至有朝臣将妻女族人用船连夜送离广安。

    “启奏监国,青州、西州、甘州等多地反叛。”太监颤颤巍巍将地方奏报呈上。

    监国倚在座上,轻按着额头百官的上疏堆满了桌案。

    “传旨。”魏清道,“各路总兵就近调集兵马平乱凡除乱者赏世袭爵禄。”

    “是。”

    “另派两浙路总兵、金海都督卫曦率军北上以御叛军。”魏清又道。

    “是。”

    宁国八年在内忧外患下朝廷连下七道金令——

    ——盛京——

    萧齐响应后盛国也开始大规模调兵,准备率军南下。

    将军府内,萧瑾再度披上战甲,李娴站在旁侧,很是担忧她的伤,“我知道阻止不了你想领兵伐宁的决心,但你的伤,切莫逞能,前线的作战,就让其他将军去吧,盛国能带兵打仗的将军不止你萧瑾一人。”

    “我明白。”萧瑾道,“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局面,盛国也有了一统的希望,大业未成之前,我不会再去拚命的。”

    “大将军,太师,收到宁国来的消息。”有士卒走到门口轻声报道。

    “念。”萧瑾道。

    “宁国当权命两浙路总兵、金海都督为征北大元帅。”士卒道。

    萧瑾皱起眉头,“宁国朝廷难道无人了?竟让一个从未在战场上留名的新人为三军统帅。”

    “将军,切不可大意。”李娴提醒道,“这个卫曦,恐怕没有你想的那般简单。”

    萧瑾看着李娴,“念慈的爹娘都在金海,所以她选择留在金海,那么红牡丹又是怎么回事?既然成功设计挑起了宁廷的内战,何故还要继续留在金海。”

    “将军忘了,红牡丹一直就不是盛国的人。”李娴解释道,“她当初也说了,只会在暗处相帮,不属于任何阵营。”

    萧瑾盯着李娴,“我总觉得你有事瞒着我,”随后将手铳跨于腰间,拿起佩剑出门,“我是个军人,没有你们那么多的心眼,你和念慈,是我萧瑾最信任的人,所以我不想刨根问底。”

    李娴紧捏着手,自起事以来,她从未如此犹豫不决过,当初她本想拒绝萧瑾的邀请,但当看到宁国朝廷因为内斗而不顾百姓死活时,她才坚定了心中的想法。

    自盛国开国君主卫赢病逝后,盛国的朝政几乎都是她在处理,包括民生与国策。

    李娴施仁政,行惠民之策,待百姓宽和,礼遇百官,以仁德出名,盛廷也因此极重民生,初选拔人才时,皆以百姓荐举,再由朝廷筛选,考其品性。

    李娴的仁政,使盛国赢得了民心,即便国土不大,然百姓的生活却比拥有广阔疆域宁国要好,久而久之,受灾的百姓纷纷北逃,盛国人口日增,朝廷便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丈量土地后按人头均分。

    “将军。”李娴突然喊住萧瑾,“盛国不能没有您,此次南下,万望珍重。”

    萧萧听后紧握佩剑,“我明白,后方有娴儿你坐镇,我可无忧矣。”

    萧瑾之所以屡战屡胜,有很大一个原因,便是后方的稳固,除了保证粮草,还有对场上的形式作出判断,思考应对之法,再送往前线,以调整取胜的作战策略。

    正因萧瑾有一个临危不乱的军师坐镇后方,所以每次出征都无后顾之忧。

    萧瑾离去后,李娴看着屋外阴沉的天色表情有些凝重,她不愿见到战争,更不希望身边的人自相残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