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大汉卷王(基建)》 23、运河计划(第1/2页)
贾诩对草原人的洗脑都一一和刘宏报告过,信件的最后,他为自己假借天子的名义赦免奴隶向刘宏请了罪,把刘宏看得满头黑线。
与其说贾诩写的是报告,不如说这封通篇都弥漫着不经意自夸的信件,是一封炫耀信。
员工要求表扬,刘宏作为老板能怎么办呢?
刘宏也只能跟着夸他啊。
有了这些顺从的草原人,再加上土水泥,修路的进度大大加快,七个月的时间,一条笔直硬挺的官道已经建成。
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水泥优点,并且强烈建议将水泥运用到边境的驻防,刘宏自然没有意见,要不是国库没有那么多钱,他恨不得重新修一道水泥长城。
这些奴隶或许可以成为专业的工程队伍,刘宏拍了拍脑袋,他怎么忘记了工程承包这种操作呢。
刘宏让李贺拿来地图,不止三辅一地,从酒泉、长安、洛阳、玄菟这些域外的商路,都需要快速且随时畅通的驰道。
这样复杂的工程,只交给贾诩显然是不可能的。
刘宏将整个计划透露给太学,他将以私人赞助的方式,让太学生们完成整个道路的规划和施工。作为这个时代最有知识的一群人,只会读死书怎么能行呢?
当初刘宏通过报纸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太学近年的学风逐渐朝着经世致用的方向改变着。
在垄断印刷术和控制选官取材标准,双重优势之下,太学最注重的经学讲义被术数,格物,机关,天文地理所取代。
一大批原本就对这些杂学感兴趣的学生加入了设计,开始不眠不休的翻阅书籍,计算线路。
最后拿出的成果让刘宏都大吃一惊。
考虑到成本,通往边境的道路采用分段式完成,从张掖和玄菟开始,最后在上雒汇合,这些太学生甚至将整个工程的预算造价都标的一清二楚。
看着手上这份近似现代招标的企划书,刘宏觉得自己小看了古人智慧。刘宏顺理成章的将施工交给太学生负责。
这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出仕方法,也让太学生们激动不已,求官求禄的自然不必说,那些有心报国的学子,终于不用再一窝蜂的挤在儒学这座独木桥上苦熬。
太学里对这批学生短短时间就成为技术性官员反响热烈,经学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占,更多人加入刘宏在太学设立的各种研究机构,刘宏期待着一场科技大变革。
五月,黄忠终于从平山县返回。
谋反的主犯交给程昱,刘宏没有插手审讯的事。
他现在对朝廷赈济百姓的效率十分不满,陆地运输始终存在局限性。
考虑到仍旧庞大的流民数量,他决定召集流民以工代赈,修建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同时将流民继续南迁。
按照惯例他在报纸上刊登了这个空前庞大的大运河计划。
修筑水道运输是好事,商人是支持这个计划的,现在日南郡出产的瓷器和水琉璃早就享誉天下,但限于运输的困难,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有了更方便快捷的水路,对这些生意人自然大有好处。
官员们忧心天子会滥用民力,劳民伤财的人也不在少数,整个上雒都陷入了各种猜测和争论中。
对于刘宏的运河计划,连荀爽这样的近臣都颇为吃惊,许久不上朝的陈蕃和胡广穿戴整齐,想入宫听一听天子这个大计划。
刘宏让太学祭酒郑玄,亲自给这些心腹重臣解释。
大汉对漕运的依赖其实一直都有,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建的“邗沟”至今都是漕运中重要的一段。
大运河一旦建成,将大幅减轻各地运输粮食的损耗,同时有利于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现在日南郡一年两熟的稻谷在尚未被开发的徐、扬、荆三州也是同样适合。
以碣石为界,北方日后以畜牧产出为主,是国家的军马培育基地,至龙门往南,适宜耕作的南方将成为大汉的粮仓,配合运河网路,实现南北经济互补。
大汉如今的人口分布非常畸形,七成的人口聚集在北方,人多地少,再加上土地兼并,即使国家财政持续好转,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流民的问题。让流民跟随工程迁徙是最合理的办法。
这场讲解会就是刘宏为了统一意见而举行的,在获得共识之后,刘宏在报纸上展开了浩浩荡荡的宣传攻势,所有反对的声音都被压下,人们已经意识到天子的意志不可更改。
运河工程的规划,人员的组织,财政的计算拨付,让整个官僚体系和士人们开始忙碌起来。
太学里戏志才,荀攸等一大批未来精英开始崭露头角。
“不对!这一段路线与当地地势不符,计算错误!”郑玄指着一段工程划分,对参与计算墨家子弟指点到。
郑玄作为学贯百家的大师,成为了大运河工程的总负责人,所有涉及的研究小组,他都参与进去了,是工程里最忙碌的人。
刘宏印刷书籍时夹带的基础科学被迅速传播开来,更简洁的符号,让计算变得一目了然,很快就有专门研习术数的学者,将阿拉伯数字引用到术经里,归纳总结成书。
这一本术书被刘宏高度重视,亲自召见了著书的人,赐下了大量赏赐,还亲自做序,将这本书印发天下。
这样高规格的待遇,让其他学者眼红不已,几乎是废寝忘食的钻研自己擅长的领域,好使自己的学问印刷成书,名扬天下。
对于学者爆发的热情,刘宏自然惊喜,有纸张、茶叶、瓷器的暴利,刘宏有足够的底气加大支持太学的研究。
将运河的规划设计交给太学,刘宏开始着手解决另一个难题——财政。
无论是国家财政还是刘宏的私库,显然是无法一力支撑起这个庞大工程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宏将田丰从日南郡调回上雒听用。
田丰接收了刘宏整个计划后,动身前往魏郡,通过郡守的名义,给魏郡本地的豪强发帖,说是奉天子召令有事相商。
不管这些豪强心里怎么想,没有人敢对天子的旨意稍有怠慢。现在不比以往,天子威权日盛,又有平山徐氏的前车之鉴,地方豪强都不敢像以前那么骄横。
甄家是河北地区数得上的大豪强,生意遍及中原。甄家家主甄逸赶到郡守府发现魏郡大大小小的豪强几乎都到齐了。
田丰等待所有人都落坐,才讲召集众人的目的说了出来。
“各位想必都已经知道,天子意欲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田丰缓缓说完一句,底下的豪强已经开始窃窃私语,纷纷猜测天子莫不是要让他们拿钱?
以前桓帝就没少干这种事,不过那时候桓帝还给官位,现在这位天子可不像能卖官的,那就是要逼他们出钱了?
甄逸看着周围人交头接耳,心里有些不屑,都是些目光短浅之辈,大运河沟通南北对他们这些商人豪强是莫大好处,当今天子更是强干精明,若能讨好天子,花些钱财又何妨?
想到这里,不等田丰再次说话,甄逸高声说到:“修建运河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甄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