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小饭馆: 21、传承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家常小饭馆》 21、传承(第1/1页)

    去工商局回来之后已经快十二点了。

    元巧看着新拿到手的热乎乎的各种证件,心里也热乎乎的。

    虽说只是一个家庭小饭馆而已,关于爷爷的手艺元巧也没有学到多少,在此之前元巧想到开店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想给那些从小照顾自己的叔叔们提供一些方便,同时也是把它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

    但是当看着写着自己名字的营业执照的时候,元巧还是有一种在接受祖辈传承的感觉。

    门口的招牌因为时间久远且要符合市容市貌,二十年来也换过好几次了。

    但是元巧还是觉得心潮澎湃。

    从现在起,作为爷爷唯一的孙女,她正式继承了家里的小饭馆,成了这间店面的主人。

    这种感觉和以前元巧帮爷爷奶奶的忙感觉是不同的。

    那个时候元巧的定位就是店里的帮厨,而今是要亲自扛起这个责任。

    元巧不求把小饭馆发扬光大,只求对得起爷爷传下来的招牌,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无愧于心。

    整整一个中午,元巧激动地心情都没有平复下来。元巧吃过饭后,就一直在厨房里洗洗涮涮,哪怕厨房平日里已经被他收拾的一尘不染,厨具甚至都洗过好几遍。

    元巧一边忙活一边想着什么时候重新开业。

    想着想着觉得不管定在那一天好像都太随意了,重新开张的日子元巧不想就这么糊弄过去。

    最后元巧决定回老家一趟,找人挑一个黄道吉日。

    元巧会想到这个还是因为前些天附近邻居家里有小辈儿结婚,因此专门请人合了八字,算了日子。

    现代社会,建国都七十年了,大多数人都不迷信,但是遇到家里红白喜事儿之类的却还是愿意去找人算一算,一是因为传统如此,二是求个心安。

    不管信不信,不管准不准,哪怕明知道结婚之前拿着生辰八字去,测算得到的结果一定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大家也还是愿意去听一听这句话。

    不是迷信,算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元巧自己是个选择困难症,也不愿意随意定下开业日期,遂决定去找人算一算。

    ……

    元巧一家是因为村里拆迁拿了拆迁款才到市里买的房子。

    但是当时村里也有不少人家用拆迁款在别的地方申请了宅基地盖房,元巧的二爷爷家就是如此。

    元巧的爷爷叫元春生,二爷爷叫元秋生,还有两个嫁出去的姑奶奶,一个叫夏芝,一个叫冬梅。

    两个姑奶奶嫁的远,年纪也大了,如今也不怎么来往,与元家来往较为密切的,也就是元二爷爷一家了。

    元爷爷当年买房的时候,曾经问过自家弟弟要不要跟着一起来城里买房,把家里的地都租出去,楼下有门面,可以做个小生意。

    要是有意向的话,大家还可以买在一起,继续做邻居。

    虽说拆迁款不怎么够,但是找亲戚朋友借一些周转一下也是不难的。

    元二爷爷考虑了一下,没有同意。

    当时元巧的堂叔元爱国正准备结婚,如果把钱拿去买房的话,还需要借一大笔钱。

    元二爷爷也是个实诚人,觉得欠着别人的钱,反而还花钱给自己儿子办婚礼,这事儿做起来不地道。

    况且当时小两口已经扯了证,肚子里也有了娃,就差婚礼了。

    那时候,农村结婚,大家不认结婚证,家里办了事儿摆了席,人家才会承认你们是两口子。

    要是等着还了钱再结婚,那时候孩子说不定都出生了,也不能这么委屈人家儿媳妇。

    除此之外,元二爷爷还有其他考虑。

    他这大半辈子不会其他的,只会种地。

    大哥去了城里还可以做厨子,开个小馆子,但是他去了做什么呢?

    大哥倒是说可以帮忙找路子,开个店,卖些日用品、土特产。

    但是二爷爷不想,觉得他一个老农民,脑子不活,笨嘴拙舌的,不是那块料子,也不想给大哥添麻烦。

    从小到大,大哥照顾自己的够多了。

    所以,最后元二爷爷一家就和村里大多数人家一样留下来了。

    ……

    元巧想回村里,主要是想起来了村里的一个人。

    那是个老头子,如今应该八十多岁了,算是村里比较高龄的。

    老头儿瞎了一只眼,村里人都叫他“老瞎子”,时间久了,真名儿倒没人记得了。

    老瞎子无儿无女,光棍儿一个,平日里基本都是靠着各种国家和村里的补助生活。

    不过,他平时的生活也还算是不错。

    因为他有一个别人都没有的本事——算卦。

    小时候元巧还在村里的时候,经常看见有开着小轿车的人往村尾去,后来问了家里人才知道那是找老瞎子算卦的。

    那时候应该是老瞎子“生意”最好的时候了,几乎每个月都有人来,不仅仅有本市的,还有隔壁市的。

    既有养殖户请他算这一季是否能挣钱,会不会赔本儿,也有市里的公司老板要开业请他算算黄道吉日。

    当然更多地是附近几个村里的人请他合八字,订婚期。

    虽说宣传封建迷信不好,但是他一个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无儿无女,也就这么一个收入来源了,大家也就都睁只眼闭只眼的当做没看见。

    家里孩子结婚想要算一下的,村里人基本也都是去老瞎子那。

    倒不是听了传闻说老瞎子算的准,所以去他那儿。

    要说算卦的,十里八乡也不只他一个人会算。

    这年头,反对封建迷信宣传了那么久,大多数人都不信,去算的也都是图个吉利。

    只不过是看他一个老人可怜,想帮帮罢了。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