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大清第一纳税大户》 270-280(第6/16页)
评级下等,限制本人升转、限制其后辈子嗣萌荫补缺,以及没有办法的办法,直接查抄,变卖其家产,连家仆甚至其本人也行,做工抵债。
这些事情办下来,即便玉格的态度友善得不能再友善,也要成功的得罪一大堆人。
好在,玉格对内还有一套办法。
注定是要得罪的人,就干脆得罪到底好了,玉格收账的时候不是按所欠的数目收回的,而是加了一定的利息,不高,但这么长的日子,累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可以说,越难收回的人家的欠账,利钱越多。
玉格打算把这利钱按照提成奖励给收回对应欠账的人,除此之外,还给予奖金最多的人优先升迁,评级上等,名利兼顾,真一个公平公正,多劳多得,用实际利益,鼓励大家迎难而上。
如此方案,只在户部内部商议的时候,就给她又收买了一堆人心回去。
怡亲王将折子呈给雍正后,见四哥的嘴角微微上扬,笑道:“看这机灵得,难怪四哥喜欢她。”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雍正收敛起嘴角,极为冷淡的反问:“朕喜欢她吗?”
怡亲王笑着挑了挑眉。
雍正把折子合上,放到桌上,公事公办道:“这法子不错,让她明日早朝的时候提出来,诸位大臣议一议。”
想到玉格的那一堆办法,雍正又不自觉弯了唇角,实在是有够刁钻。
变卖其家产就算了,什么叫变卖家仆及本人也行,这些能从户部借款子的人家,哪一个能离得了下人伺候,把他们的家仆全部带走,就足够折腾他们了,还本人,她准备让那些朝廷命官、命妇去做什么,倒夜香吗?
怡亲王又挑了挑眉,说来奇怪,玉格的品级是足够进宫面呈的,但四哥却偏要多拐自个儿这道弯儿。
雍正点着折子,点评道:“她这人不老实。”
怡亲王好笑道:“四哥从前说她不正经,如今又说她不老实,可臣弟观其行事,极有章法,对待公务麻烦灵活机变,对朋友则赤城相待,这份人品属实难得了。”
雍正冷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怡亲王见状没再多说,告退了下去。
有了雍正的首肯,次日早朝这个方案自然是通过了,只是该得罪的人也都一个不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记到了玉格头上。
这属实给玉格添了不小的麻烦,方案定得再好,也总有人拿乔,也总有人是底下的人得罪不起的,这样的就得玉格亲自出面了。
所以玉格连好生待在户部的时间也有限,少不得要到府上到酒楼到郊外,到各种地方亲自堵人。
玉格这处收账,虽然大大小小的麻烦不断,但有雍正和怡亲王撑着,大体还算顺利,而八阿哥那处则是怎么做都是错。
五月的时候,因同八阿哥走得近的一位大臣对着户部的人哭穷,又被御史逮着在酒楼定了十两银子的席面,雍正连着八阿哥及其亲信狠狠的一通责骂。
八月的时候,又因为八阿哥在一应事情上都比较节省,雍正又骂他诡诈。①
十一月的时候,因理藩院未给来京的科尔沁台吉等人盘缠,管理理藩院的八阿哥再次受到了雍正谕责。①
日子就这么磕磕绊绊的进了十二月。
又快要过年了,玉格呼出一口热气,因为许多人家咬死了拿不出那么多现银,采取的是分期偿还的方式,所以她的收账之路且还长着。
在没还清欠款前,那些人家又不敢在她面前吃好穿好,所以她如今竟成了一个声名在外鬼见愁,连红福记等铺子的生意都冷清了不少。
为了少拉些仇恨,玉格无事也不去什么铺子街上闲逛,就在家逗逗猫逗逗熊,日子不算难过,这份结果,倒是让家里的亲人连带着宠物们都很高兴。
一日,玉格回家,却发现郡主的情绪有些低落。
“怎么了?额娘说你什么了?”
照理说不该,因为一整年都在家却没个孩子实在说不过去,玉格便隐晦的向多尔济和陈氏透露了是自己的问题,至此之后,陈氏便没再盯着郡主的肚子,也没想着给她房里塞人了。
郡主摇头,“不是,是今儿妾身的哥哥理亲王进京了,说是阿玛、阿玛病了,叔父召他进宫侍奉,尽人子之道。”
玉格沉默半晌,将手放到郡主的肩头,语气歉然,“抱歉。”
她没怎么关注她阿玛的事儿,也没法帮她做些什么。
郡主摇了摇头,还勉力勾唇来安慰她,“没有,妾身明白,阿玛的事儿,谁也插不了手,妾身只是,只是有些担心罢了。”
玉格却没法安慰她,能让雍正下旨召理郡王进宫,理亲王这病过半是熬不过去了。
作者有话说:
①百度百科
? 274、“恍然”
理亲王病逝的消息在两日后传了出来, 终年才不过五十一岁。
玉格有时不能理解,理亲王的日子再怎么说,也不缺吃喝, 还有人伺候着, 在康熙朝那么多年都熬过来了,怎么到了新朝, 才不过短短两年就去了。
有时候又很能理解,阿玛当皇上和兄弟当皇上, 到底是不一样的, 玉格在内务府当差的时候就发现,康熙驾崩后,理亲王的供奉就差了许多, 不过有她盯着, 即便不如之前, 也总还在亲王的份例等级之内,但在她调到户部之后,恐怕就……
十四日理亲王去世, 十五日宫中开始操办其后事。
静宁郡主在十四日收到消息便换了孝服, 只是不得进宫, 一直到十五日,理亲王的丧事理出了些头绪, 雍正前往祭奠之前, 才得以进宫扶灵痛哭, 只是玉格作为女婿,又是前朝大臣, 没法去到后宫。
不过, 皇上对理亲王家人遗孀极为宽宥仁慈, 当日便册封了理郡王之母,同时也是静宁郡主的额娘为理亲王侧妃,允许其出宫,由理郡王赡养,其余妾身也可随其个人意愿择定居所,丰其衣食,以终余年。①
因着皇上的这份宽仁,操办理亲王后事的人也不敢太过慢待。
十六日理亲王的灵柩被送到了宫外,玉格这才参与到理亲王后续的丧礼中来。
理亲王的尸身要送到郑各庄停灵,出殡时,每翼皆派出了领侍卫内大臣一员,散秩大臣二员、侍卫五十员抬棺。①
满汉蒙八旗下均分左右两翼,每翼四旗,所以仅抬棺送葬的侍卫便多达三百人,在大道上铺开好远的距离,看起来还是有亲王的风光的。
因为男子走在仪杠之前,女眷在仪杠之后,玉格只能遥遥的望一眼熬了一夜哭红了眼的静宁郡主,便静默的走在队伍当中。
理亲王的后人子孙皆安置在郑各庄,是以当灵柩送达郑各庄后,各处的哭声悲恸更为震天,阿玛在时,总还能存着一份微弱的希望,可阿玛没了,他们从此真要老死在郑各庄,做一辈子的闲散宗室了。
玉格寻到机会同静宁郡主说了两句话,给她送了些水,又往她袖子里藏了两块点心,便目送她去到女眷那边,而后自个儿跪到孝子贤孙的那一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