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门阀之上》 380-400(第9/28页)
轻动,但自己就只怕难逃一劫了。
杜荣心思一动,仍命人押着秦轶,向祝悦等人施了一个军礼,道:“非臣要害舞阳侯,乃是舞阳侯私率兵马,欲夺卑职军镇啊!”
祝悦肃容向元渡拱手道:“既然杜镇主言舞阳侯意欲夺镇谋反,此事只怕要先上报长安了。”
北镇最终被北海公交于祝悦之手,舞阳侯意欲夺镇谋反,两件事同时被上奏,在长安激起轩然大波。次日早朝,气氛异常压抑,其中司空王峤、司徒吴淼告病,余者入宫时,都不乏侧目相视,一副讳莫如深的模样。
长安众人之所以人心惶惶,乃是北镇易手实在太过无视朝廷政令。此外北镇与抚夷督护部、秦州至此连成一片,至此再无平衡可言。虽然两方的联合没有姻亲就没有保障,但是只要祝家一日未娶,两家就有更多可能。至此,北方仅仅依靠北凉州和并州,已经难以抵抗祝、陆的联合。
不过朝中也并非人人反对,譬如与祝家交好的彭家便十分乐见,还有就是一些南人门户。
众人郁闷归郁闷,问题还待解决。眼下最重要的便是朝廷要以何种方式应对,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强烈谴责只有一时之效,一旦众人硬着头皮适应了这种情况,认同很快便会成为常态。
元澈的脸色已难看至极。如今陆家几乎全面撤出长安,但是其背后的意志却是由吴淼和王峤二人代为执行的。朝中发生这样大的事,身为三公竟然称病不朝,态度也是显而易见——两人已经默认同意了。
以拒绝表态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两只老狐狸也是充满了政治智慧。若出面,则难免同意方镇私相授受藐视朝纲,因此只是默许。此外对于祝悦执掌北镇,此二人也是有所保留,如果日后北镇有乱,他们可以再出面去掉祝悦的掌镇之权。而舞阳侯秦轶仍在八议之列,司徒和司空不出面,舞阳侯的八议程序就无法进行,一直呆在牢狱之中,以此作为行台和冀州谈判的筹码。
魏钰庭不想让朝议太过冷场,因此开口道:“北海公既要去职,致仕之荣也要有所考量。眼下北海公已归还节麾、 幢曲盖、侍中貂蝉,和太尉章。是否保留太尉、侍中等衔,还许诸公讨论。”
到了元丕这样的地位,即便去职也不可能剥夺一切官位,会保留一定的荣衔。如果朝廷有心往上拔一拔,将太尉换成上三公的太傅,元丕就能以太傅、侍中之衔隐退,也是对一生功勋的肯定。如果朝廷有心贬抑,那么去掉有稍许实权的太尉,让其以侍中加卫将军隐退,也是可以的。魏钰庭既然提出来了,至少表示朝廷对北海公本人有宽容之意。
“不过既然北镇易将,抚夷督护部是否也要再做调整,也该有所定论。”魏钰庭最后一句话甩了出来。
经过北镇易手之事,魏钰庭至少明白了一个道理,难看地吞下利益,总比优雅地吃残羹冷炙要好。用北海公的荣誉来换你陆家的抚夷督护部,你陆家是否愿意?
此时,吏部尚书苏昀出列道:“回禀陛下,秦州刺史陆放,的确也有提出令人代掌抚夷督护部。”
第388章 事成
苏昀任吏部大尚书, 算是关陇世族中在中枢的砥柱,不过苏家与陆家走的并不是很近。然而其人一开口,还是引起了所有人的警惕。
卢霑较为血气方刚, 当即正色道:“正任举荐,虽不乏旧例, 但若方镇人选皆以地方推举为准, 要吏部何用?不若让大尚书转任黄门侍郎,更应其职吧。”
卢霑此言一出,殿内已不乏有人跃跃欲试。既然都不要讲规矩, 那么他们又何须拘泥礼法,听吏部与司徒的安排。
“啪!”
站在较前面的陆扩将笏板向胸前一扣, 表示愤怒与不满。与此同时,吴人以及关陇世族也都纷纷效法陆扩, 做出表态。
卢霑最看不得世族相互勾结,若非要保持御前仪态, 恨不能要将自己的笏板劈头砸向陆扩。
魏钰庭则较为冷静,面色和煦地看向光禄勋韦宽, 请询道:“光禄勋关陇人望之选, 于世情时流获悉最深。抚夷督护部乃京畿屏护之重,近日事态频发,秦州刺史也难免顾虑不周, 不知光禄对此位可有荐鹗?”
韦宽先前与薛氏走得颇近,本以为宫变之事会受牵连,然而子侄却在陆家和王家处吃得颇开, 王赫更是受韦光之惠, 入宫奉诏。随后关陇世家虽遭受不同程度的清洗,他却免遭此难, 因此对于名位也不甚看重,在朝中没有什么存在感,也不关心。
显然韦宽心思并不在此,忽然被问到,愣怔片刻后,才装作一脸凝重之色:“中书思虑周详,抚夷督护部乃是经济重镇,控扼东西,宜应慎重。不若广纳时言,付朝野群贤广议,使德者进用,贤声远播。”
魏钰庭刚开始还认真倾听,可是听到结尾,韦崇说了一番如同什么都没说一样,不禁心中暗骂。韦宽是京兆人,非抚夷督护部治下,出任此官并无不可。今日他抛出此位,就是希望韦崇这个与陆家走的不近的人出面执掌,进而使部分关陇世族脱离陆氏的阵营。可是韦崇如死了心一般,拒不争先,难怪家族落没,反要被陆家这个外来户强压一头。
若众人都不言声,魏钰庭也有后招,那就是作为中书令定下人选,先供皇帝参详。
然而他刚要开口,身为廷尉的彭耽书却开口发声:“苏尚书,依选官律法,吏部不该仅有一人备选吧,司徒府理应也有所参议。”
苏昀又重新出列,道:“启禀陛下,此次备选共四人,有度支尚书应一言、左扶风郡长史廖望、中书侍郎徐宁和中书侍郎顾承业。”
元澈听完最后两个名字,只觉两眼一黑,根本不想再去看魏钰庭和卢霑。殿内的气氛一时间也有些尴尬。
顾承业是陆氏表亲,又是南人,放在这份举荐名单里,是注定不会入选。而左扶风郡长史出任重镇尚可,但与中书侍郎和尚书的资位和清贵相较,就难免逊色较多。最后应在度支尚书应一言与中书侍郎徐宁两人之间选。
如今寒门挺进中枢,在长安,除了魏钰庭是独自一档毋庸置疑的魁首之外,徐宁、卢霑和应一言则都褒贬不一,三人之间难免对比竞争,且愈演愈烈。世族因为庞大的姻亲与裙带关系,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腐败专权难以禁止,但在权力问题上一般也不会往死里斗。寒门崛起,各家之间也并无联姻,因此在权力冲突上表现的也尤为激烈。
方才吏部有所举荐,却被卢霑一力打压下去,落在旁人眼里,便有几分故意打压的味道。但具体打压的是谁,还是全都打压,由于这份举荐名单只是汇总,大家也都不得而知了。
倒是彭耽书笑着打圆场:“此中人选南北俱存,各方周全,倒如光禄勋所言,算得上广纳时言,群贤广议了。”
彭耽书作为西北首望的彭家,在此事上也有绝对的发言权,因此众人都开始纷纷出列,包括先前与陆扩一同采取不合作的朝臣们,也都开口说出自己的建议。其实徐宁和应一言本是魏钰庭与卢霑考虑过的人选,此时却在世族出身的彭耽书的提议下开始被讨论,这更加让魏、卢二人感到尴尬。
“既如此,那便以应一言出任抚夷督护部。侍郎柳匡如升任度支?”
结论既然得出,元澈也不多做纠结,直接示意魏钰庭将任命录诏,并派人告知司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