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天师是猫咪[玄学]: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满级天师是猫咪[玄学]》 70-80(第1/51页)

    第71章

    眼瞧着事因全部理清, 连齐盛消失魂魄的位置都已推演出来——就在身后的巡山之中,临到最后关头,唯一能够提供帮助、救回儿子破解家族诅咒的天师竟卸任, 对于齐家明来说, 就像沙漠里的渴水之人眼见清泉, 走到尽头却发现只是海市蜃楼, 一时间心态失衡。

    随行而来的齐澜精力体力比其父都要更好, 情绪还算稳定,和虞妗妗走到一边轻声道:

    “虞大师, 我能问问……”

    话到嘴边,他又停顿不知怎么启口。

    虞妗妗掀开眼皮:“你是想问我什么不祓除诅咒、见死不救, 想问我是否听了邬家的遭遇而认为你们齐家人和尺古村的村民不值得救。”

    齐澜难得露出些窘迫。

    “你想多了。”

    人心人性难测, 对和错更是各有立场各抒己见;

    如何评判功过, 在人间要看法律, 到了地府也得由阎王殿来决断。

    虞妗妗幽幽道:“最开始我愿意接你们齐家的委托, 一是齐盛与我有几分缘, 二是我对此有兴趣且有利可图——”

    她直言自己此行是为了高昂报酬,话锋一转又道:“可依照我入山、近距离接触大山龙脉反馈的感觉来看, 这件事的危险程度远超出最初的评判。”

    尺古村之行,绝不是没有生命危险的A级任务。

    查明因果再用天师府的衡量标准重新评判, 少说也是S+级别往上的凶险程度。

    虞妗妗:“邬雪默借了山势,那么要破邬式守山人一族的诅咒,势必就得动龙脉。”

    所谓龙脉,便是一方地界和山川人流之气汇集凝结成的灵,是大山的核心和决定山脉繁荣或贫瘠的根本。

    其灵成型便为龙形,以山体为龙身,含砂抱水吞云吐雾, 贯穿山脊辐射南北,影响深远。

    每朝每代的发源地和首都都必定有龙脉,这两地的龙脉兴衰,甚至能够决定当朝的国运好坏、改变数以千万计百姓的人生。

    故而凡历代王朝的帝王,都会斥资寻找玄门方士充当监天官或者国师,推演天机并维持国运;

    其中较为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监山气’。

    以山气的荣衰,推演国家的兴败。

    一旦监天官监测到本朝的龙脉有异,就会上报朝廷,并想尽办法挽救,从布阵到用活人生祭无所不用。

    哪怕不为家国运势,过去的王侯将相们也认为:

    ‘死后葬于龙脉的穴星之中,能够汇集整座山与山周围的人运滋养墓穴尸身,保证尸体千年不腐,更能存住这股山的灵气福泽后人。’

    在风水大家杨筠松所著的《撼龙经》中,便记载着: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

    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其中的‘缠山’,说的是龙脉起顶于父母山,蜿蜒的山脊就是‘龙’的身子,盘踞缠绕在群山上形成环抱之势;

    是为‘缠’。

    龙缠在山,四面八方的风和气便汇聚于山体,在风水堪舆中,被称作‘藏风’。

    至于千重锁中的‘关锁’则是锁水口。

    水脉位置不同,会成型的风水局也不同,不过<风水大局百分之七十都在江河山川附近>是被相师广为认同的一种风水论点。

    山缠,风藏,水锁,则龙脉生、山气活。

    从术士的角度来看,龙脉似生非死,可称为灵物,是规则之力下人道界内被允许孕育的力量最强盛的一种存在。

    大多时候山的龙脉就是‘死’物。

    它们常年沉寂,没有实体也无法脱离大山,千万年来顺应自然,随着朝代和本土人文环境改变而强盛或兴衰。

    哪怕有帝王将相在龙脊上挖坟眼、有江湖术士开穴布阵,破坏了山体风水损伤灵的本体,它们也恍若未闻,像悄然孕育出那般再平静地消逝湮灭……

    可眼前的巡山不同。

    虞妗妗一踏入大山,就能感觉到山气不正常的翻涌——巡山的龙脉是‘活’的!

    她深入巡山时,曾在临近山顶的土路尽头,看到了一座破败落尘、连门都腐烂倒地的山神庙。

    庙里供奉的‘山神’,就是一条卧于高台的盘龙。

    尽管几十年无人擦拭、点香祭拜,导致龙身原本鲜亮的躯体大面积掉漆,龙尾巴尖也断了一截,却并不妨碍她抬起头望向瞪视的龙神目时,从中看出一缕令人心悸的‘气’。

    根据这些蛛丝马迹以及伏灵获取的紊乱记忆,虞妗妗推测,巡山的龙脉成型时间不超过千年。

    很可能在邬氏一族兴起于当地很久,它才在祭祀与守山族人的期许中,从深山之脊诞生。

    千年前的邬家先辈,很有可能在某次祭祀活动中,感应到了山中新生的灵,发现山中的动植物和天然物资异常旺盛。

    她们并不懂什么是龙脉,把这一切的变化、以及她们感应到的‘气’归结于山神显灵了。

    从那之后,在邬氏一族的引领下,周围的村庄口口相传,都确信巡山之中有山神。

    山神庙也是在邬家的带领下,在大山中建立起来的。

    自此数百年的时间里,邬氏一族谨遵祖宗教诲供奉山神,就这么一代代流传至今。

    又因为这座山神庙就是为了巡山龙脉所建,原本无实体无形甚至无生命的龙脉,竟能隐隐存于山神庙的龙神相中。

    它在邬族的守护中‘活’过来了。

    此地的奇特之处,可以说是千万年来华国境内独一份。

    也正是以上种种原因,邬氏一族的地位在本地才尤为重要。

    龙脉诞生于她们族人的守护与祭祀歌颂,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享受邬族的供奉,就像雏鸟天然地亲近睁开眼看到的对象那般亲近邬族。

    只要邬家的人进入大山,就能获得比其他村民更多的物资,更肥的猎物。

    同时人类的寿命和亘古不变的大山相比又太短暂,一代代死亡又新生的邬女,从还在吃奶时就被母亲抱到山中,在山神庙中祈求‘山神’保佑。

    她们从稚童刚学会走路,就拿起祭祀的小鼓,在大山里肆无忌惮地奔跑,一直守护着大山到垂垂老矣,最终尸骨葬于大山回归‘山神’的怀抱……

    代代如此,母系家族的血脉传承生生不息。

    对于默默看着每一个邬女从出生到死亡的龙脉来说,这些守山人更像是晚辈,是大山的女儿。

    它的孕育和成型也早与邬氏的家族史早已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因此当邬女惨遭不测时,本该‘无欲无求’‘作壁上观’的龙脉,也显化出了明显的情感倾向,甚至参与到了世俗事中。

    这是极其罕见、且十分震撼的情形!

    同时也危险至极。

    “诅咒需要付出代价,越是威力强大范围广的诅咒要付出的代价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