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60-5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60-580(第6/27页)

波才算告一段落。】

    朱元璋气急败坏:“朕早就说了大明不需要丞相,你们就不能自己勤快一点,把丞相的事情都做了!”

    评论区

    “太复杂了,这些人都太复杂了。”

    “高拱脾气急躁刚烈,不能团结同事,被人弹劾,就觉得是徐阶指使的。徐阶举荐他进入内阁他也不领情,他觉得他是隆庆帝的老师,早晚能进入内阁,不需要人举荐。”

    “徐阶起草遗诏的时候,叫了张居正,没有找高拱,这也是他们矛盾的导火索。”

    “高拱和张居正原本都是清流一派的,但张居正想要厉行改革,挽救大明,就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者,高拱正是既得利益者之一,反对张居正改革。”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张居正和司礼监太监冯保结盟,团结皇帝和太后,最终扳倒了高拱。”

    【嘉靖朝的内阁之争导致国家机器运转不畅,人浮于事,以公谋私,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

    【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十二月,陕西省渭南县华州区一带发生了一场八级大地震,史称“华州大地震”!】

    【这场地震的震波波及了大半个中国,陕、甘、宁、晋、豫5省方圆几十万公里的大地上顷刻间房倒屋塌,沟壑纵横,天摇地动!】

    原本将天幕当做背景,各自忙碌的百姓惊愕的抬起了头。

    尤其是明朝陕西附近的百姓。

    他们奔走相告,聚集在那些识字的人身边,询问天幕说的具体是哪一天,若是当真有地震他们也可以提前出来躲避。

    哪怕能多一个人得救,也是天幕的功劳了。

    【此时正是午夜十分,仅有记载的便有八十三万人在睡梦中丧生,成为世界地震史上最大的灾难!】

    天幕下的有为之君无不为此心惊,明朝皇帝已经遍体生寒,似乎看到了民不聊生,遍地烽烟的下场……

    李世民眼中含泪:“八十三万人!”

    大唐开国才多少人?

    他突然不敢算了。

    魏征还要往他的心口插一刀:“明朝中期许多人口隐匿逃亡,没有登记在册,死亡人数绝对不止八十三万!”

    【地震之后的次生灾难是更大的悲剧!】

    【此时正值腊月隆冬,天寒地冻,草木不生,再加上前两年关中地区大旱,本就缺少粮食。地震后的百姓更是一无所有,失去了抵抗能力,冻死、饿死、因瘟疫而死的更是不计其数!】

    评论区

    “以封建王朝的响应速度,朝廷的赈灾粮最快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到达灾区,再加上灾区因为地震沟壑纵横,山体滑坡,道路不通,地震中心的人简直就是在等死了……”

    “事实上,地震是前一年十二月发生的,朝廷直到次年正月才得到消息,错过了最宝贵的救援时间。”

    “当时国库已经没钱了,朝廷也只拿出了极少的银两赈灾,基本上没有落到灾民手里,早就被赈灾的官员层层搜刮了。”

    “当地官吏深知他们没有时间等待朝廷的救援,便是等也不一定能等到,只能想办法自救!”

    “他们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赈灾,但明朝官员的俸禄连一家老小都养不活,更不要说派上大用场了。”

    “直到地震发生的三年以后,这场地震的影响才逐渐消弭……”

    第565章 嘉靖嘉靖

    【嘉靖朝内斗成风,对外却一味退让,以至于“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

    朱棣有些抓狂:“北虏定是蒙古人,但怎么又多了个南倭?”

    【顾名思义,“南倭”指的是长期侵扰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流亡武士组成的武装力量,他们与海商和中国境内反海禁的私贩集团结合,不断侵扰浙江、福建一带。】

    【“北虏”则是指与明政府敌对的北方蒙古族势力,他们也不时率兵南下骚扰明朝边境。】

    朱元璋:“反对海禁?”

    朱标:“父皇,天幕曾说过,凡是朝廷禁止的,才是最值钱的!”

    朱棣:“大明有漫长的海岸线,朝廷明令禁海,却给了那些走私商最大的利益。”

    【自洪武朝朱元璋下令禁海,便定下了以防御为主的国策,在北方边境采取了固边政策,分封九大塞王以稳固北部边疆,多次北伐以应对“北虏”。】

    【对于“南倭”问题,明朝也曾派遣使节前往日本,试图建立合作友好的关系一起处理倭寇问题,但最终效果却不佳。随着日本政局的稳定,失势的武士盘踞海岛,对明朝沿海地区的侵扰愈加严重。最后只能在南方建立卫所、设置战船,加强海防以备倭寇。】

    刘彻双目微眯:“先礼后兵与一味退让可不一样!”

    【但敌人并不会因为你的“礼让”便退缩,反而会将你当做好拿捏的软柿子。】

    【正因为海禁政策,严禁民众出海,导致东南沿海的渔民无以为生,只能铤而走险,成为海盗,与日本走私贸易。倭寇也不断入侵,成为明王朝的祸患。】

    【嘉靖年间正是“南倭北虏”问题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元末明初时期,倭寇就已有横行中国沿海的记录,14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后又进入“战国”时代,割据的诸侯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在战争中失败的南朝的一些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进行武装走私和海盗活动。】

    评论区

    “在中原大地正处于元末明初改朝换代之时,日本也陷入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

    “镰仓幕府时期,后嵯峨天皇先是让位给长子后深草天皇,又废长立幼迫使后深草天皇退位,扶持幼子登基。”

    “但在幼子去世后,日本的天皇之位就陷入了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派相争之中。”

    李世民看着地图上的那几个岛,发出灵魂质问:“这么点地方有什么值得斗的?”

    程咬金嗤笑道:“他们还能有战国?怕不是一个村子就能算一个国吧。”

    李靖:“哼,未开化的蛮族!”

    “在镰仓幕府的居中协调下,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派达成了由两大家族的皇子轮流继承天皇之位的和平协定,即两统送立体制。然而,这一体制并未能彻底解决天皇继承问题上的纷争。”

    始皇:“有幕府掌握军权,这天皇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扶苏:“他们学华夏的制度也没有学好。”

    “公元1333年,大觉寺统出身的后醍醐天皇联合诸侯足利氏,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政变,推翻了镰仓幕府。”

    “后醍醐天皇在取得实权后,开始实施建武新政,试图加强天皇的独裁权力。然而,由于改革措施过于激进,加上恩赏的不公平、法令的朝令夕改等问题,最终导致新政失败。”

    刘彻:“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些政治斗争都是华夏历史上早已发生过的。”

    “后醍醐天皇的讨幕行动和建武新政失败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