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寒门首辅》 70-80(第15/18页)

”李显眉头皱的更深了,“除非你告诉我真实原因。”

    周稚宁忍不住扣紧了袖子,大脑飞速运转为自己找借口。

    古代男人可以不娶妻的几个理由,除却丁忧、国丧之外还有什么?

    曹元通也是不理解:“简斋,你到底是为什么?”

    “小子是因为、因为——”周稚宁鼻尖上都冒出了一些热汗。

    李显严厉:“说。”

    这时候,周稚宁终于福至心灵,抬头看向李显:“其实小子一直有一个难言之隐,那就是小子不举。”

    李显一愣,曹元通瞪大了眼睛,周围来往的官员但凡有听到的,也不由隐晦地瞥了周稚宁一眼。

    与此同时,茗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十足的绝望:“主子,您说什么?!”

    周稚宁一瞬间仿佛背后惊悚般扭过身去,谁知道却在茗烟身边看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赵淮徽看向周稚宁,目光与周稚宁悚然的眼神相接触,然后他不自然地抿了一下嘴唇,默默地扭开了头。

    周大人的隐秘私事,将从今天开始成为新一代的官场八卦。

    第79章 赵府秘密 被逼自戕

    周稚宁与赵淮徽一同走在宫道上,旁边走着李显和曹元通,茗烟和魏熊两个则跟在身后,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都决定不说话。

    而前方,李显的面色十分尴尬,曹元通在他旁边悄声说:“都怪你一直问一直问,你瞧瞧,问出不该知道的来了吧。这回怎么办?我可不帮你打圆场。”

    李显也是个男人,有妻有儿,自然明白“不能人道”四个字里面包含着多少东西,这是对于一个男人最大的羞辱,和对自尊的践踏。如果不是他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周稚宁怕也不会对他们说实话。

    只是这实话说的时机太不巧了,怎么就叫赵淮徽也听见了呢?这两人又是好友,这怕是……

    李显自己在心里懊恼了一阵,旋即扭过头对周稚宁说:“简斋啊。”

    周稚宁其实也很尴尬,此时听到声音,忙转过头去应:“是,小子在。”

    李显见周稚宁对自己的态度依然恭敬谦逊,没有任何不满,越发觉得自己做的过分了些,想要安慰,却也不好当着大家的面旧事重提,于是他深沉地说道:“以后都会好的,不要着急。”

    “是,小子听大人的。”周稚宁默默地说。

    曹元通倒是比李显直接一些,他走到周稚宁旁边,伸手拍拍周稚宁的肩膀,道:“你别不自在,这种病古来多少人都得过?大多数不也都治好了。就拿咱们朝来说,你别看朝堂上那些大人都威武的很,其实也有几个跟你一样。比如礼部的邢大人,兵部的林大人,还有那——”

    看曹元通越说越不着调了,李显连忙捅了他一手肘子,曹元通一时吃痛,嘶了一声,嘴上也立即转了个话锋:“其实我说这些呢,就是劝你看开点。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帮你。本官赶明儿就去那几位大人家里讨个药方,你放心,绝对不说出你的名字来。”

    说着,他语气一顿,还是给李显打了个圆场:“李显他呢,也是为了你的仕途前程着想,你莫要怪他。若是你有这个隐疾,从此我和李显便不再提成婚这些事情了。往后我们还是帮着你,你也安安心心的,莫要多想。”

    李显道:“元通说的不错。”

    隐疾这个借口虽然丢面子一些,但起码解决了被催婚的问题,周稚宁心里也是尴尬中带着一丝放松,便对着李显行了一礼,道:“多谢李大人体恤。”

    话至此,再说下去也只是徒增尴尬,更何况赵淮徽还在旁边,二人身为好友,必然有很多的话要讲。于是李显和曹元通主动告辞,匆匆离开了。

    二人走后,周稚宁有心想活跃一下气氛,开玩笑道:“本来是想去吏部盖过章后,再去登门拜访赵兄的。没想到竟然这样瞧,叫咱们在这东华门遇上。”

    赵淮徽轻咳了两声,说:“今日陛下有事问我,正唤了我去西暖阁问话。出宫时我走的是西华门,正好遇上了茗烟来寻我,说你被四皇子殿下带走了。我担心你出事,便和他一块儿赶来找你。只是没想到撞破了你的隐私,是我不对。”

    “不算隐私,只算一点不便启齿的小毛病。”周稚宁有心把话题掰正,便道:“四皇子那边似乎要有小动作,但我刚回京城,正是不通事务的时候,一时半会倒想不到四皇子到底要做些什么。”

    赵淮徽闻言,仔细思考了一下,说:“近来四皇子一党颇为失意,四皇子虽然向来肆意,但也因为户籍一事变得低调沉稳起来,做事也越发仔细周到。若是要防备他,怕得用上十分的警惕心。你那堂兄——”

    话到这里,赵淮徽停顿了一下,问:“你回京之后,你那堂兄可曾找过你么?”

    周稚宁摇摇头:“未曾。堂兄甚忙,我也是今日早晨才到京城,还没来得及找时间见面。”

    “君子有所言,有所不言。我本不该在你面前多说你堂兄什么,只是你应该还不知道,你堂兄周明承此时已经任了工部里清吏司主事一职,正六品,主管制造、收发各种官用器物,以及度量衡和铸钱等事宜。”赵淮徽说。

    按照道理,周明承是和赵淮徽一届的考生,赵淮徽一举夺魁,周明承位居第二,一时间风光无两。所以在考试结束之后,赵淮徽上任大理寺少卿一职,从四品上,成为开朝以来最年轻的少卿。而周明承身为探花,却只被赐了个正七品的小官,留在翰林苑侍弄文书,似乎大材小用了些。

    如今周明承进了工部,虽然几个年头过去只是从七品到六品升了一级,可掌握的权力却重多了。特别是这铸钱的工程,是朝廷公认的油水多。无论放谁进去,都能被喂成一只大老鼠。

    自然了,越是利益重的部门就越不好进。周明承必然是有人举荐,才能得到这么个官职。

    “你堂兄正是得四皇子举荐,再由陛下亲自拨入工部的。”赵淮徽道。

    四皇子和陛下毕竟是亲父子,哪怕是为了户籍的事情陛下要惩处四皇子,但也不会太拂了情分。所以四皇子最后举荐了周明承进工部,陛下虽然看出他在打什么主意,但还是念在父子亲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过了。

    只是、只是四皇子居然举荐的是周明承——

    周稚宁双眼有些发直。

    早在初次踏入科举一途的时候,周稚宁就知道自己和周明承两个是不能做世俗意义上,彼此提携相互扶持的堂兄弟的。他们两个之间隔着周允能对她长姐的算计,也隔着四皇子和太子两个阵营的沟壑。只是他俩虽然明白,都颇有默契的不将之提到明面上来说。

    所以在未为官之前,二人还能坐下来彼此称呼一下“堂兄”、“堂弟”。

    但如今四皇子举荐周明承,很明显是要委以重用。而她又势必不会与四皇子为伍,甚至要彼此为敌。

    也不知道往后二人见面,彼此情谊还在不在。

    周稚宁默默叹了一口气。

    赵淮徽看向周稚宁,极黑的眸子清晰的倒映出周稚宁的面孔:“我便是知道你为难,所以本来想迟些再将事情告诉你。只是没想到你那么巧,在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