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乐公主: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150-160(第2/15页)

 重润出主意说:“换成金银,只是我的金银不多。”

    金银是天然的货币,虽然现在常被人用来收藏,但有些大宗贸易除了绢帛铜钱外,还用金银支付。

    裹儿忽然一顿,道:“有个地方有许多金银?”

    “哪里?”重润三人异口同声道。

    难道大唐要发一笔横财?

    裹儿说:“倭国?”

    “啊……”重润先是疑惑,随后细思,再是叹气,拍拍她的肩膀,道:“你再想个近的。”

    大唐的水军还没有远距离跨海作战的能力。虽然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

    裹儿仔细想了想,又说出一个地方:“美洲?”

    “这又是什么地方,莫不是你胡诌的?只听过九州,哪有什么美洲丑洲的”韦淇道。

    裹儿辩驳道:“这是真地方,与咱们隔着大洋,比去倭国还远呢。”

    “那你还说个什么劲儿?”韦淇道。

    裹儿听说,忽然笑起来,重润笑道:“让裹儿画个地图,说不定后代子孙就能去了。”

    裹儿:“那我得好好想想。”

    重润虽然震惊于妹妹的能力,但说开之后却相信得很,自言自语说:“我们要重视水军了。”

    大唐水军打的影响最大的战役就是高宗龙朔年间的白江口之战,唐与新罗联军以少胜多,打败了倭国和百济的船队。

    “倭国啊……”重润沉吟了一句。

    裹儿点头,畅想起来道:“若有大量的白银流入,大唐的赋税改革将会简单许多。”

    粮食绢帛运输不易,且路上多有损耗,若是折纳成白银将会方便许多。

    还有,大唐的商业,虽然来往胡商众多,但其实商业的发展还有许多限制,比如交换的媒介,铜钱价值低又笨重,绢帛保存不易,金银太少。

    第152章 忙碌 你比你爹这个皇帝还忙。

    裹儿与父母家人歪缠着说了一会儿话,便叫宫人端来铜盆巾帕梳洗。韦淇奇道:“你要去哪里?”

    裹儿洗了脸,借了母亲的妆奁,一面梳妆,一面回头答道:“收拾完,我还要当值。”

    “今日你受惊了,休息一天,随我拜佛,不必当值了。”韦淇劝道。

    裹儿摇头说:“我已经约了人要议事。”

    韦淇埋怨了一句,“你比你爹这个皇帝还忙。”一句话说得李显讪讪,重润望天,裹儿对镜失笑。

    梳妆好,裹儿再三叮嘱韦淇,说:“阿娘,你不要乱来,等我和阿兄商议后再说其他的。”

    “好好好。”韦淇不耐烦地应了,嘟囔说:“真是生了个祖宗。”

    “阿兄,你要一起走吗?”裹儿邀请重润同行,重润想了想,摇头说:“你去吧,我喝完茶再去。”

    裹儿向父母行了礼,便去了。她顺着巷道,右转出了大业门,凛冽的风张牙舞爪地向她扑来,但裹儿依然坚定地大步流星逆风而行。

    梦中被杀的起因是她的改革,刚才家人们的关注点在杀人者以及对杀人者的处置上。

    裹儿梦醒之后,曾经有过动摇,她真的要改革吗?

    真的要与从东汉延续至今的世家大族作对吗?或许,等将来会有人将这些世家大族沉入滔滔的黄河,一切如死在河阴之变的北魏王公贵族。

    她为什么要改革?

    裹儿停下脚步,站在风中,眺望远方,通天宫巍峨而立,撕裂苍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这或许就是她坚持要改革的决心和动力。裹儿又抬起脚步迈出去,继续往前。

    待裹儿出了迎仙宫的门,重润迫不及待地问起父母裹儿的神异来。李显立刻来了精神,滔滔不绝,仿佛他最自豪的不是当了皇帝,而是有了这样一个女儿。

    韦淇尚有保留一丝理智,说:“她终究是肉体凡胎,抵不过人间的刀枪剑戟。”

    重润以前总觉得父母与裹儿之间有些神秘,而且父母过于信任裹儿,今日总算明白了缘故。

    “生而不凡。”重润在心里下了一个结论。

    裹儿回到值房,有同僚过来问她原因。裹儿先是无奈地摇摇头,那人更好奇了,再三追问。

    裹儿只说了一句:“家门不幸啊!”

    众人立刻意会,必定是什么皇亲国戚做了违法的事情被人告到了安乐公主面前。

    旁人假模假样地唏嘘,韦安石却坐立难安。什么人能让安乐公主与帝后商议这么长时间?必定是公主们与韦家。

    朝野都知道,陛下的屁股是歪的,对三个庶出的儿子不闻不问,一心只有他的皇后以及他的皇后的儿女。

    幸亏心不是规则的方形或者圆形,李显的心剩下的边边角角被他拿出把庶出的女儿和韦家嵌上。

    什么事情,能让帝后难办?长宁公主被罚老实了,永泰公主一向安分,剩下五个公主中有两个嫁入韦家,大概率就是韦家犯事了啊。

    韦安石的失态自然引发了众人的猜测,特别是裹儿坏心眼地朝韦安石重重叹了一口气,又露出一个疲惫的微笑后。

    果然是韦家人!又是哪个小崽子在老虎头上拔毛!虽然与皇后并非同出一房,但朝野将皇后和他看作一党。

    下午,宫人奉姚崇之命过来请裹儿。裹儿随他过去后,发现连太子并诸位相公都过来了。

    裹儿坐下耐心听了半天,原来是姚崇对租庸调制的改革,方式比裹儿所提更加缓和。

    除了早已知晓的几人,其他诸人面面相觑。

    在座的诸位宰相都有自己的家族,最不济也是庶族地主,家族在地方拥有田地百顷。

    这不是改革,是革他们家族的命啊!诸人皆不是傻子,敏锐地觉察背后隐藏的本质,一时众说纷纭。

    这人道:“这是与民夺利,致天下于动荡,租庸调制乃是太宗定下的制度,祖宗之法不可违。”

    那人道:“是啊,人心不安,将会动摇国基啊。”

    这人又道:“现在又没有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宜从长计议。”

    那人也道:“不是还有括户吗?新括出的土地足以授田。”

    ……

    张仁愿忽然出声说:“各地卫府府兵逃亡,战斗力下降,但大唐北有突厥,西北有两蕃,西南有吐蕃,南有六诏,若将来发生战争,是诸位提刀御敌吗?”

    韦安石说:“张相公,大唐强盛,四夷宾服,怎么会有你说的那种情况呢?若将来真发生战事,老朽愿去御敌。”

    宋璟道:“巧了,安东大都护府正缺人,不如韦相公过去,做定

    海神针。”

    宋璟最烦这种只会嘴上叨叨的人,若真发生战事,有能力率军御敌的只有张仁愿,若朝廷需要,宋璟估摸自己会去,姚崇会去,安乐公主会去,太子也会去,但是韦安石就铁定不会了。

    “讨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