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乐公主: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120-130(第2/13页)

信,说阖家老小都被抓了,不知犯了什么大罪。

    我不明白,想着难道是谋反,便先把他捆了等候发落,然后急忙来到宫中问阿兄情况,打听清楚后,才知并无谋反一事,我暂且放回了心。

    我这参事虽然鲁钝了点,但做事勤勤恳恳,不敢逾矩分毫。我想着是不是抓错了?若是错了,就将人放了,免得生出龃龉来。”

    太平公主避重就轻,颠倒黑白这么一说,把李显说服了。他向裹儿和稀泥,说:“裹儿,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裹儿略一沉吟,挥手示意,德公公就领着宫人都出去了。她才说:“此事若非姑母来问,旁人我是断不可能说的。”

    李显说:“哦,这里面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裹儿叹了一口气,回道:“我常听阿耶说,姑母之才便是男人也难及,又心怀大义,是撑起李唐的柱国巾帼。”

    太平公主听了这话,笑逐颜开,摆手说:“你不要给我戴高帽子,有事说事。”

    裹儿反驳了一句,说:“只不过是实话实说,你若不信就问阿耶。”李显听了,连连点头,当年他能复位,功劳簿上太平公主的名字位居前列。

    裹儿继续说:“姑母熟读经史,自然知道历朝历代皆亡于土地兼并,百姓流亡,这就是所谓的‘富者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

    现如今大唐立国近百年,积弊已生,土地兼并,百姓逃亡。如今之世,阿耶英明,朝中贤臣济济,若我们这一代人不思解决,且不说后来有没有敢于任事的人,就是有,只怕到时会更加困难。

    在阿耶和姑母面前,我不敢说什么假话、虚话、套话,但是我们想一想,若我们这一代只享受富贵不运筹谋划,那敏弟、植儿他们这一代要如何呢?我虽是小辈,但也做了父母,少不得为他们计长远。”

    太平公主摇头说:“你说的有些过了。”

    裹儿回道:“太宗皇帝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咱们就以前汉为鉴,高祖、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皆是明君,有汉一代连出六代明君,是天佑大汉,可也不过历时二百一十年。”

    太平公主喝道:“胡说,我大唐国祚绵长,必定比前汉强。”

    裹儿说:“咱们只说汉不说唐,以史为鉴,大唐必定远超大汉。我就问一句,这明君为什么称明君呢?”

    太平公主回道:“当然是君王仁政爱人。”

    裹儿笑说:“姑母说到点子上了,且不说仁政,就说这个人字。太宗皇帝常念:君,舟也;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势之大,想必在隋末时,众人皆知它的威力。

    再说眼前,国家支出从来只有增没有减的,若是丁口被势家隐藏,那国家收入都落到编户身上,编户负担过重,或是逃亡,或是投奔势家。

    国家收入少了,又要加征赋税,这些赋税落到余下的编户头上,又是新一轮的逃亡,如此恶性循环。

    就像隋朝,天下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皇室灰飞烟灭,那些皇子公主都成了阶下囚,别说长远就是眼前也只怕活不下去了。”

    太平公主闻言,半响闻言,叹道:“这就是流水的皇帝,千年的世家,五姓七家从魏晋传到至今,未有断绝。”

    李显听得心惊胆战,裹儿则一脸欣慰地看向太平公主,说:“我就知姑母明白我的心。治国理政如同治病,病初现时,治上一治,说不定能延百年寿命。”

    第122章 说情 太平在观望

    太平公主理解裹儿的担忧,但她还是坚持请裹儿顾念姑侄儿情面放人。

    一来是太平公主麾下有不少门客商贾,他们每年供奉十数亿钱,供她宴请宾客,收揽人心以及挥霍开销。

    二来不独太平公主,上到皇亲国戚、公卿大臣、再到流外官,都会收别人的供奉。别人收得,她偏收不得?她若是退了,只怕被人小瞧,日后还有什么威风?

    三来是淮南道关系重大,太平公主并不看好裹儿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既然不能做到,为什么要让她堂堂太平公主退让?

    太平在观望,裹儿确实有几把刷子,但这不是幽州,这里是神都,权势错综复杂,任何人都要做出妥协,哪怕是她,是相王,是皇帝,都要做出妥协。

    裹儿本以为能说服一人,然而却出乎她的意料,即使最关心江山社稷传承的李显也在劝她。

    “裹儿,我给你换到吏部,户部就让姚崇接手这事。”李显心疼女儿,若将来事不可为,将人推出去平息众怒,也不心疼。

    裹儿却依然坚持己见:“做事不能善始善终,还不如不做。”说罢,就起身走了,留下李显唉声叹气。

    回到值房,裹儿不仅没有和姚崇说这些,反而催他加紧去做。下值归家,又见长宁公主和仙蕙携手过来。

    “这是那阵风把你们吹来了?”裹儿奇道,心中隐约有了不妙的猜想。

    长宁没说话,只是上下打量屋子的窗槅和摆设,半响才说:“七娘,你这门窗上朱漆皴了,窗纱旧了,也不焚香,若是不说,谁知道这是你的屋子?”

    仙蕙看了一眼,道:“这松绿窗纱糊上去,配着窗外的红海棠确实好看,现在海棠落尽只剩下青叶子,换个桃红的更好些。”

    侍女奉上茶。裹儿笑道:“你们来找我做什么?”

    仙蕙听了,转头盯着长宁笑。长宁说:“我来找你有一件要紧的事情。”

    裹儿一顿,握住茶盅,笑容平和,但语气十分坚定,说:“今天是怎么了?一个个都要过来找我。”

    仙蕙问:“除了五娘,还有谁?”

    裹儿道:“姨娘和姑母。若是一样的事情,我已经驳了姨娘和姑母,五姐也不必说了。”

    长宁听了,心中不乐,说:“咱们姐妹的情谊,岂是旁人能比的?”

    仙蕙闻言,忙劝说:“咱们先对对是不是一件事。这事不在神都,而在远方。”

    裹儿笑回:“那就是了。五姐,吃茶。来人,送些新鲜的果点来。”

    长宁将脖颈一扭,嘴唇一撇,冷笑说:“我就直说了,你的人在南边抓了我的人,你究竟是放还是不放?”

    裹儿回:“五姐这话不通至极,什么我的人,我有什么人?五姐在南边有什么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长宁知裹儿素来伶俐,又爱攀扯什么大义啊之类的,自己说不过她,便也没回应,只说道:“我不管别人,他们既然投奔了我,拿我当个人物,我就要照看他们。”

    裹儿闻言,心中生气,道:“难道他们杀人放火,五姐也要照看他们?”

    长宁也在气头上,闻言赌气说:“他们只要对我忠心,这有何不可?”

    裹儿说:“五姐这话好没道理,你是皇家公主,享受百姓供奉,至少要为百姓做出表率,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

    长宁冷嗤一声:“今日我们的七娘看样子要秉公执法了,行行行,你冷心冷情冷肺拿亲人头一个开刀做法,我佩服得很。仙蕙,我们走!”

    “五姐和七娘,你们慢慢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