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太后难撩》 完结&番外(第5/7页)
食。”
“怪不得您先前不愿意租赁剩下的船只出去,而是用来运粮,现在到处都缺粮食。”男人折上报纸,抬头看着后视镜里,坐在后座的女人。
正行驶的车子,忽然一个急刹,让正在苦思的沈清辞回过神。
“怎么了?”她问道。
“有个人挡住了去路。”司机回道。
“我下去看看,请您稍等一下。”副驾驶的男人下了车,没过多久后回到车边。
俯下身小声道:“有人要见您,说是同盟会的人。”
“姓黄。”
是日夜
院中传来一阵声音,紧接着便有门开的声音,听见动静的小狗从大厅里跑了出去,并一路跟随在归来的主人脚下,活蹦乱跳。
“今天怎么这么晚。”张寰上前替她脱去外套。
“回家的路上见了一个人。”沈清辞疲惫的说道。
“什么人?”张寰挂好衣服,回到沈清辞的身侧。
沈清辞搂着张寰抱了片刻,随后拉着她坐下,“要变天了,很快。”
第124章 终章
◎我们◎
1910年十二月底,沈清辞将姑姑一家接入香港,除夕当夜,海湾附近燃放了一场盛大的烟火。
但在这场烟火之下,有与亲族团聚的喜悦,也有无法归家,与亲人分离的思念,更有望着北方满目疮痍的国家而发出的哀叹。
入夜时分,庭院的铁门外响起了汽车的鸣笛。
“除夕了,今天好晚。”张寰看着车上下来的人问道。
沈清辞看了看空荡的院子,“姑姑呢?她们今天没到吗。”
“今天下午就到了,在厨房忙呢。”张寰回道。
沈清辞于是牵着张寰回到家中,沈念正抱着孩子逗玩。
年夜饭上桌,一家人齐聚的时候,沈清辞发现少了一个人。
“茉莉呢,她没有和你们一起来吗?”沈清辞看着姐姐问道。
“来了,但是刚到香港她就说这里有她的故人。”沈念回道,“她去见故人了,我说我陪她去,她也不同意,还说年夜饭不用等她。”
“她不是没有亲故吗,怎么在香港突然就有了故人?”沈清辞疑惑道。
“谁知道呢,我问她,她也不肯说。”沈念回道,“没事,她说了不用等。”
沈念说得云淡风轻,但眼睛却时不时看向门口,充满了担忧。
就在菜即将上齐,门外传来了声音,沈念听到后,三步并作两步。
“姐姐?”刚走到门口,就被跑出来的沈念差点扑倒,茉莉伸出手拍了拍她的后背,“我不是说了吗,你不用为我担心。”
“我才不担心呢。”沈念抽身出来,“吃饭了。”
茉莉跟随沈念来到饭桌上,沈清辞与姑姑沈虞都十分的热情,尤其是沈虞,将她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莉莉,就当是自己家,不用和我们客气。”
“好的,沈姨。”
坐在婴儿车上的孩子,见到茉莉后,更是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盯着。
茉莉俯下身逗弄,那孩子便笑着露出了乳牙,并向她伸出了手。
“她好像很喜欢你呢。”张寰说道。
“她叫什么名字?”茉莉将她抱起。
“璐。”张寰回道,“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先吃饭吧。”沈虞将最后一道菜端上了桌,向众人说道。
“今年咱们家又多了人,真真是越来越好了。”沈虞满心欢喜的说道,“全家福也该重新拍了。”
“好啊。”沈清辞回道,“一会儿吃完饭,趁着年夜咱们重新拍一张。”
饭后,沈清辞与张寰将客厅收拾干净,搬来了椅子让沈虞坐下。
随后在客厅中间架起了一台相机,屋外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几乎是与相机的声音同时。
摆钟滴答滴答的发着声响,直至整点时,便有一只报时的鸟儿弹出。
砰!——
守岁的人纷纷走到庭院,“外头放烟花了。”
院中,在烟火璀璨的光芒下,印着一排倒影,沈清辞抱着孩子站在中间,张寰靠在她的身侧,挽着她的胳膊,将孩子抱在中间,二人贴得极近,一家人,场面很是温馨。
沈念一边挽着母亲的胳膊,一边牵着身边的人。
抬头望着夜空的沈清辞,在一道绚丽的烟火过后,低头看向张寰,“阿蘅,新年快乐。”
对视了片刻后,她挽着她的手,撇头靠在胳膊上,回道:“新年快乐。”
教堂的钟声也在此时响起,覆盖了整片海湾与民宅区。
“旧的钟声响起,新的开始来临。”
“但不管怎么变,都会是。”沈清辞紧紧搂着张寰,二人相互依偎,相互扶持与支撑。
“我们。”
(终)
————————————————
1910年,中国同盟会于香港成立南方支部,1911年1月底设立统筹部,策动广州起义。
各界革命人士,于日本得知,纷纷回国,赶赴香港。
是年四月,一条从福建来的游船停靠在香港海岸,船上下来二十余人。
“部长。”
“觉民。”迎接的负责人与一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相拥而泣,“可算是盼到你们了。”
四月下旬,起义前夕
——香港统筹部——
参与起义的人员,在护送下陆续从香港抵达了广州,暗中筹备。
“情况有变,我必须要先行去往广州。”在门窗紧闭的房间内,临近起义的时间,气氛也越来越沉重。
“您是领导的关键指挥,提前去会不会有危险?”
“因为叛徒告密,导致第一批军火丢失,战力大损,打乱了我们原来的部署,前不久的刺杀事件,又令广州的清吏提高了警惕,并且加强了城防与盘查,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困扰,我已决定提前过去设立指挥部,部署作战。”
“这次的起义至关重要,关乎着我们的革命能否成功,诸位,务必谨慎行事。”
“是。”
四月二十四日夜,香港滨江楼。
台灯下放着一张手绢,手绢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而字体也越来越小,心中言语,牵挂与思念,还有不舍,非一封书信可以言尽。
搁笔之后,哀伤的情绪久久不能断绝,但看着楼下的洋人,眼里又充满了决然,他将两封书信装入了一个包裹中。
四月二十五日,起义军迎来了新的意外,新任两广总督听闻风声于是调集军队回防广州。
在一番商议下,革命志士陈词激烈,遂决定如期发动起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