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令: 19、长安行(四)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长相思令》 19、长安行(四)(第1/2页)

    张景初听后,走到器架上挑选了一把琵琶,“不知道十一娘子要什么样的伴奏。”

    “你听过教坊乐吗?”胡十一娘问道,“教坊燕乐。”

    “在刺史府听过,但比不得宫中。”张景初回道。

    “我一会儿要跳,”胡十一娘再次回到铜镜前检查着妆容,随后直起腰身,看向张景初,“鹊踏枝。”

    “郎君可会奏?”胡十一娘又问道。

    “鹊踏枝。”张景初旋即找了一张席垫,盘腿坐下,怀抱着琵琶,轻轻拨动琴弦。

    弦乐之声刚刚弹奏出来,胡十一娘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来奴家这次的下注,不会有错。”

    半个时辰后,酒肆里已经坐满了人,随着一阵鼓声响起,台下逐渐变得安静。

    张景初换了一身喜庆的半臂衫,幞头上还裹着红巾,混在了酒肆的乐师团队中。

    她本想退到一个角落,却因为手中的琵琶,被其他乐师推到了最中间的位置。

    不过宾客们并不关心伴奏的乐师,即使她站在比较显眼的位置,也不会受人关注。

    为这支舞伴奏的乐师一共有七人,他们分别拿着不同的乐器,站立或者盘坐在舞台一角。

    ---------------------------------

    ——万年县·东市——

    丹凤楼前的灯会还未结束,因为杨修之事,昭阳公主便提前离了席,但她并未按照皇帝的叮嘱前去探望杨修的伤情,而是独自出了宫。

    马车进入东市,但由于行人实在太多,车马被堵塞在了街道上无法前行。

    昭阳公主于是从车上走下,而此时,她已卸了妆容,身上穿着男子的袍服,束起了头发,裹着幞头。

    “公主,我们为什么要走东市。”跟随她的贴身宫人,也作男子装束随在她的身侧。

    昭阳公主没有回话,只是走进了嘈杂的集市,看着商铺中琳琅满目的应节货物,很快就被一处货架上悬挂的各种面具所吸引。

    年节会有傩戏,驱除邪祟,每当这个时候小贩们便会出售各种各样的戏面,青面獠牙,以极丑的扮相,来供人取乐。

    昭阳公主拿起一张青色的戏面,宫人见了,于是说道:“这戏面,画得好丑。”

    听着宫人的话,昭阳公主仿佛想起了什么,“丑吗?”

    宫人愣了愣,见昭阳公主将之戴在了脸上,于是改口道:“但是郎君戴着,却不同凡响。”

    昭阳公主这才意识到,即使说出同样的话,但因为是不同的人,所以表达出的情感,有着天壤之别。

    她将戏面买下,随后离开了东市,但没有返回自己的宅邸,而是在路过平康坊时,在心中强烈的驱使下踏入了坊中。

    宫人紧随其后,“郎君,这里是平康坊。”

    昭阳公主自然知道,但她还是朝坊中走去,勾栏瓦舍里,达官贵人尽情享乐,就连街道上都充斥着靡靡之音的酒色声。

    “胡姬酒肆。”宫人跟随昭阳公主来到了胡姬酒肆,突然里面传来喝彩的声音,听着很是热闹,“小人好像听说过这家酒肆。”

    昭阳公主戴上戏面,踏入了酒肆,只见酒肆的主楼只有舞台上亮着灯火。

    几个小厮走上前来招呼,“二位客官来得可巧,今夜上元,主人会亲自献舞。”随后领着她们落了座。

    席坐间有不少胡姬和新罗婢端着酒水侍奉,尤其是靠前的位置,酒肆还安排有专人伺候。

    就连宫人也都震惊了,“不愧是平康坊内最大的酒肆,好多人啊。”

    咚!——

    鼓声响起,楼中灯火忽然全部熄灭,众人一阵惊慌,紧接着响起了奏乐声,平和的乐曲,将客人们的惊慌抚平。

    大楼里也变得安静下来,乐师用黄檀木制成的小杖,击响了腰间悬挂的羯鼓,三声鼓响,一声杖响。

    在有序的节奏下,丝竹管弦之声齐奏,台上的灯火再次亮起时,舞台中间的大鼓上,多了一道婀娜多姿的身影。

    胡十一娘穿着红色的舞衣,额间梅花钿如头顶洒落的花瓣一样娇艳,她以手半遮面,赤足下腰于鼓面上。

    张景初盘腿坐在乐师中间,怀抱琵琶,随着灯火完全亮起,她抬起手,轻轻拨动琴弦。

    鼓上舞步随着琴弦而动,脚踝处悬挂的铃铛随着动作幅度变大,而不断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柔软的身段在鼓上旋转,飞舞,而面向台下时,她的眼神仿佛能够勾魂,宾客们几乎都被胡十一娘的舞姿吸引得挪不开眼。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琵琶曲成为了这一支舞的主乐,这也是胡十一娘特意安排的,因为除了有仰慕酒肆主人的一些常客外,这家酒肆也会迎来一些文人的到访,尤其是这样的夜晚。

    “这是什么曲子,听着好生耳熟。”台下有宾客听着曲子,看着胡十一娘的舞,不禁猜测道。

    “像是从教坊传出来的燕乐。”

    随着曲乐的声音高涨,于是便有人听出来了,“好像是《鹊踏枝》”

    “难道十一娘子还请了教坊的乐师伴奏吗?”同时也有人疑惑道,他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了伴奏的乐团。

    “《鹊踏枝》虽是教坊乐,但早已传出民间,并非只有教坊司的乐师才能演奏出。”又有人道。

    “那个乐师,看起来好年轻。”

    昭阳公主就坐在这群文人的不远处,自然也听到了他们的议论,而且比他们更早的注意到了乐师。

    只不过与他们谈论的疑惑不同,对于这首燕乐,和伴奏的乐师,她最是熟悉,只是不明白,张景初刚到长安,为何会选在此地落脚,又为何会如此之快的与这家酒肆的主人,这样的风尘女子混在一起。

    张景初看着鼓上舞,完全的投入进了演奏当中,琵琶声与那银铃响完美契合,紧紧抓住了台下宾客的心神。

    就在她拨着琴弦抬头之际,却突然看到了台下一个熟悉的目光。

    戴着戏面的少年郎,在暮光中望向她的眼神,与那天雪夜中所见,尤为相似。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昭阳公主好像察觉到了张景初望向自己的目光,这道目光太过熟悉,熟悉到令她害怕,令她慌张。

    于是她拉起同样带着戏面的宫人,“我们走。”

    “啊?”宫人正看得入迷,“郎君,怎么了。”

    舞步随乐声停止,胡十一娘身上满是热汗,额前与颈间的碎发也都被汗湿。

    她立于鼓上,向宾客们福身行礼,“奴家在此,恭祝诸君,上元安康。”

    台下响起一片欢呼声,“彩!”

    “十一娘子的鹊踏枝,不输教坊,惊为天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