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世界里做大嫂: 42、酒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在水浒世界里做大嫂》 42、酒(第1/2页)

    阎娇娇等人在桌前等了一刻钟时间,没有等到刘唐,却是等来了一位身材长大,貌相魁伟,双拳骨脸,三丫黄髯的汉子,他一见到阎娇娇,就忙上前下跪问好,“这位就是宋家嫂子吧?在下朱贵,是这家店的掌柜。刘唐是俺家兄弟,正在赶来的路上,俺担心嫂嫂等得及了,特意先来拜会嫂嫂。”

    “朱兄弟快快请起。”,这礼行的太大,阎娇娇被吓了一跳,赶紧上前把人扶了起来,在心里却对这些江湖人的大礼有些头疼。

    这动不动磕头的,也忒热情了吧。

    阎娇娇扶起朱贵,上下一打量,却也不由的感慨这朱贵长得“好”。

    不是作为男人的那种“好”,而是作为掌柜的好。

    世道混乱,开店的地方又是土匪横行的野外,所以掌柜的不能太慈眉善目,最好带着几分“匪气”,让人不敢擅自妄动。

    但同时也不能太凶,毕竟出门在外的商人也不敢在看起来就像是黑店的地方留宿,所以匪气之外,又能让人感觉他古道热肠,粗莽可靠,便很不容易了。

    难怪水浒里最主要的获取消息来源就是他了。

    朱贵磕完头起来,又对在场众人奉承了一番,然后对阎娇娇使了个眼色,“外面人多眼杂的,我另备了精舍,嫂嫂不如移驾去那里等人?”

    出门在外,这土匪的勾当,就算有宋江的金字招牌在,阎娇娇还是有几分怕的,不由得看向了花荣。

    花荣打量了朱贵一番,尤其是在他的手腿上逡巡了几处,然后这才微不可查的冲阎娇娇点了点头。

    阎娇娇见状,心里头放心了三分,当下笑着起身对朱贵说道,“那就有劳朱兄弟了。”

    **

    朱贵引他们到了院中另外一个房间,这里果然跟刚才的大堂相比,要高档许多,中间设着张八仙桌,上面放了各色干果零嘴,堂中又有些屏风花瓶之类的陈设,插着几枝山花,颇有些野趣。

    “这野店还设有这种房间?”扈三娘这些天主打一个学习沿途所有脚店的经营方式,自觉地自己已经看的够多,但是见到朱贵酒店里这做派,还是惊了一跳。

    朱贵先是看了一眼阎娇娇,然后才笑着说道,“姑娘有所不知,我这店虽然在乡间开,可是南来北往的,有不少大客商在此登船载货……那些人手头上有钱,又路上辛苦的紧,因此不介意多花点钱要上房。”

    “这个比大通铺赚得多?”扈三娘好奇的问。

    “这倒没有,”朱贵笑的矜持,“可做生意嘛,最重要的是跟别人不一样。这道上有不少店,但就因着我比他们多出一重,所以有钱的客商哪怕推迟或者赶路,都愿意住我这儿来。那些客商一旦来了,他们带的从人自然不少,驴马仆役的嚼用加起来,有时候比大官人们的开销大。”

    “朱老板这思路不错。”阎娇娇听完,忍不住竖了大拇指,“这就是差异化竞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自然能招徕顾客。有了顾客,高中端都能挣钱。”

    “啊,侥幸,侥幸而已。”朱贵笑呵呵的说道,听着阎娇娇的话,不由得心虚。

    其实他做这事儿,倒是没想那么多。

    他这小店,表面上是酒店,实际上是帮梁山头领们招揽人才的。除了日常输送上山的人才,也管着侦查敌情,打量来往客商哪些能招惹,哪些不能招惹的任务。

    这房间,最初只是为了几位头领们过来议事方便收拾的。毕竟自家大头领来了,搞个大通铺聊事儿也跌份儿。

    只是他这人从小做生意,抠门已经成了本性,不挣钱那就是亏啊!

    这房间收拾好了,一年大头领住不了几日,他便偷偷的放开给豪客们住。后来发现客商一传十,十传百,能带来更多的客商,他索性把十来间屋子里收拾了一半做精舍,装修费用跟山寨里报销了,日常赚的当自己外快。

    朱贵虽然入了梁山,但一不打家劫舍,二不火拼,知道山寨里几股势力在斗得厉害,他不想掺和其中,索性在这边儿上更加用心经营自己的产业,一去二来,还成了这一代的翘楚。

    他见扈三娘憨憨傻傻,但阎娇娇瞧着却是个精明的,怕被她瞧出端倪,说了不该说的话,于是略微聊了几句生意经,便赶紧招呼众人坐下,让小二端茶倒水,招呼众人吃吃喝喝。

    阎娇娇跟朱贵交际一番,也觉得这人有意思。梁山上有土匪,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朱贵在梁山边上开了这么多年酒店,竟然没有人怀疑他与梁山有关系,可见这人的本事了得。

    留在这乡下地方屈才了。

    **

    朱贵虽然有意推诿,但他能做那么多年生意,明显对这一行还是有热情的。阎娇娇拿做脚店这一行的事情跟他聊,两人从路边野店如何招揽顾客,如何提升服务降低成本,到如何做大做强,尤其是阎娇娇提出了连锁酒店标准化经营之后,朱贵的屁股便离不开板凳了,压根儿忘记自己要想办法溜走的事情,跟阎娇娇在那里说的眉飞色舞,甚至还幻想了一把将店开去东京城的野望。

    没办法,这年头但凡做生意的,谁不想去这世间一等一的地方试一番深浅啊。

    “我先前去东京,也见识过樊楼……没见识的人只觉得它高大巍峨,但在咱们眼里,它不过是仗着关系,在七十二家正店里经营的略好些罢了……这世间店千千万,若没有榷酒令在前头,它们生意如何还未可知。”朱贵聊到兴头上,忍不住大放厥词。

    榷酒制度,也称为榷酤或酒榷,始于汉武帝时期,但在宋代达到了顶峰。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官府对酒的生产和流通进行全面控制,通过专卖酒类来获取高额利润,以支持国家财政。

    在我国古代,其实酿酒一直是被严格管制的,因为在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下,粮食从来都没有充足过。对统治者来说,让百姓吃饱饭可比喝到酒重要多了。毕竟人吃不饱饭会死,但不喝酒却没事。

    况且,一旦开放酿酒,对于大地主大贵族们来说,把粮食变成酒卖出去,可比卖粮的收益要多多了,至于那些会不会造成更多的庶民饿死,肉食者们可从来不会考虑这个问题。

    类似“羊吃人”的故事,在历史的每一个缝隙都有可能发生。之所以没有发生,不过是有些人阻止了这些事罢了。

    汉代以前,因为粮食太过稀少,以及商业的不发达,酒是贵族们专享,一般人不太会牵扯到其中,所以对其限制不多。在汉到宋之前,则是禁酒、榷酒、税酒轮流上台。禁酒多在天灾人祸,粮食产量不丰的时候出现。所以王朝的开端,以及历史上著名的灾年,朝廷都命令禁酒过。而等王朝中期,国家富足,粮食产量溢出后,一般都会允许酿酒,于是榷酒和税酒轮番出台。这两种政策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最主要的区别,其实是看谁是最主要的获利者。

    榷酒是指由国家控制和管理酒的生产和流通,酒利一般归政府。而税酒则是普通商业税收中的一种,只要按律法纳税,经营并不受管制。

    北宋之所以采取这种特殊的政策,就算拿商业发达来做遮羞布,说是特殊的情况下采取特殊政策,但其实大家稍微一思考就明白,这么做无非是——朝廷没钱了。

    很多人鼓吹宋代的商业发达,但这种发达基本上算是冗兵冗政,狭小的国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